陋室铭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陋室铭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06 13:3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陋室铭》教案
王瑞宾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体悟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2、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体悟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体悟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陋室铭》。
2、破解题目。找学生谈对题目的理解。师重点强调“铭”的特点。
二、美文三读:
1、一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①自由读,标注字音。
②指名一生朗读,师组织评价。
③全班齐读课文。
2、二读:生利用文下注释自由轻声译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① 生读,标注,交流疑难,师巡视指导。
②师生交流疑难。
3、三读:读出文章的音乐美。
⑴齐读课文后思考:你们刚刚读课文时读得琅琅上口,为什么会这么上口呢?(这篇文章是押韵的。先找出文章的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明确基本押ing韵,“馨”除外;再找一找押韵的规律:一般偶句末字押韵。)男生齐读体会这种音韵和谐之美,女生认真听男生读并且再思考:这篇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除了押韵,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⑵找女生回答后进一步明确:文章多用对偶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女生齐读体会这种整齐匀称之美,男生认真欣赏,用心跟着一起读。
总结:音韵和谐之美与整齐匀称之美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篇文章的音乐美。正因为它具有音乐的美感,所以文章易读易诵。我相信一节课下来大家也一定会背诵。
三、体悟“德馨”:
1、情景一:A同学和B同学在学习《陋室铭》的过程中,相互交换了自己的看法,并发生了争执。A同学:文章题目为《陋室铭》,作者就紧紧围绕题目来写陋室之陋。B同学: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觉得作者表面上是写陋室之陋,其实是写陋室不陋。如文中“ ”等具体写陋室的句子都可说明这一点。
要求: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教师予以总结,并板书如下:
居室环境——幽雅
陋室 交往人物——儒雅 德馨(不陋)
生活情趣——高雅
2、情景二:经过B同学头头是道的分析,A同学同意了B同学的观点。但A同学紧接着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在对陋室之景、陋室之人、陋室之事进行了详细描绘之后,为什么还要提到诸葛亮、扬雄、孔子这三个人呢?B同学面露难色:我一时也答不上来,我们还是先查查这三个人的资料吧!
要求:(看完资料后)假如你就是B同学,请给A同学一个满意的解答。
出示资料:这三个人是何许人也?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扬雄:西汉时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曾官至上品。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圣人”。
学生归纳三人的共同点:都是“有名的先贤”。
继续出示资料:诸葛亮:闲居草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扬雄:潜心修学, 对官职和金钱的淡泊,是后世的典范。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学生归纳三人的共同点:都有“淡泊的情怀”。
明确:这三位有名的先贤都是作者仰慕的对象,作者把他们引为自己的同道和知己,从而使自己“陋室不陋”的观点更加充分有力。
此时你就是刘禹锡,请大声朗读《陋室铭》。(生摇头晃脑地吟诵《陋室铭》)。
四、总结收束:
下课前,我有两句话送给大家:愿《陋室铭》一文的铿锵音韵永远萦绕在你耳边,愿《陋室铭》一文的高尚情操永远流淌在你心间。
五、课后作业:任选一个题材,仿写课文,如 “考试铭”、“学习铭”、“公仆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