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美术教材(上教版)教学设计方案
第 九册 第 四单元 (单元名称)都市景观
课题名称: 都市情怀
教学类别:绘画
课时建议:约1—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尝试利用取景框取景,学会选择表现高大或宽阔效果的取景,学习常用构图方法,有选择地写生或临摹建筑风景。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中,知道取景构图的基本方法,学习观察和表现建筑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都市的建筑美,关注家乡建设的发展,提高写生风景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如何选取一组景物及组织构图,用流畅的线条进行绘画。
教学难点:合理的构图与景物的取舍。
教学准备:
学具:勾线笔、彩色纸、取景框
教具:课件、笔、纸等。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利用取景框选景的方法,练习横构图的取景,用线描形式表现都市建筑。
拓展层面:能有取舍地表现景物的近、中、远层次,用有疏密变化的线条表现都市建筑。
教学过程:
两分钟准备:
影片欣赏上海的城市风景
海宝带领大家穿越时空,看看60年来上海的变化。
1、 引导与感受
1、教师简单介绍上海60年来上海的发展让学生为身为上海人感到骄傲。
揭示课题:都市情怀
二、思考与发现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把美丽的景物保留下来
2、 媒体出示照片:
提问:面对广阔的场景,怎样选择你想拍摄或者绘画的景物呢?
通过看书寻找答案。
3、介绍取景框及使用方法:
① 介绍纸制取景框。
总结: 取景框可以帮助我们选取合适的景物并 教师演示
② 介绍手做取景框。
4、 指导学生用取景框尝试在照片上取景。同时仔细观察,用取景框看到的事物有什么变化?
5、师生互动,交流取景效果:
① 学生展示取景照片。
② 点评取景效果,发现了用取景框取景后的景物有什么变化?
6、 Ppt出示卡通取景框概括取景小法则:
通过取景框取景,看到的景物范围缩小了,取景不过于杂乱。
① 要突出主体,画面简洁。
② 注意画面的均衡。
7、通过取景框在大场景的照片中取的四个景来进行一个分类比较。
1号图和3号图选的是同一个景,了解同种构图方式的不同景和同一景的不同构图方式给人的不同感受
三、绘画与指导
1、 出示课题作业要求:
① 基础层面:合理构图,用线描的方式表现都市景物。
② 深化层面:有取舍地表现景物的近、中、远层次,线条有疏密变化。
2、教师示范:
① 画大轮廓
② 细致描绘,突出主体物。
③ 完整画面
3、巡回指导
四、欣赏与交流
1、作业展示
2、评价要求:
① 构图合理,画面均衡。
② 主体突出,线条疏密有变化。
3、作业展评:
① 自评
② 互评
③ 教师点评
4、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