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各课自主学习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各课自主学习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06 14:0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
主备:姚李 审核人:涂惠良 班级 姓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
3、理清本文的结构,理解本文的主题
4、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的论证方法
二.重点难点:
1、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2、演讲与口语特色的体会
3、对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学习
三.预习内容
1.加点字注音
心无旁骛 痀偻 强聒不舍 亵渎
容赦 讨伐 禅师 骈进
2.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不及义:
亵渎:
强聒不舍:
3.思考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想一想坐着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四、课堂活动
阅读1-5段
理解第一段的作用。
第2、3、4段各讲什么?之间的关系怎样?
思考课后练习2。
五.当堂检测:
1.根据课文填空。
(1)孔子说:“饱食终日,_ ______,难矣哉!”
(2)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__ _____。”
(3)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本文开头交代题目来源后就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
主体部分别论述了 和 的重要。末段总结全文,简言之,敬业就是“ ”,乐业就是“ ”,这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可见全文的总体结构是 式。通过几个词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主体部分采用了 结构,这几个词语分别是 、 、 。
5(2)《 敬业与乐业》(第二课时)
主备:姚李 审核人:涂惠良 班级 姓名
课堂活动
阅读6、7两节,回答 问题。
1.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敬”?
___
3.为什么该敬业?
___ ______
4.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 ____论证,其目的是什么?
___
5.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6.“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短评。
阅读8、9两节,回答 问题。
1、解释下列词语。
层累:
骈进: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 ,意是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选自 ,意思是 。作者引用孔子的两句话分别是为了说明 。
3、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 ,作者列举了几件事例驳斥了 的呼声,然后列举了两等苦人,再从 个方面证实了 。
4、“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句话在本段起 的作用。
二、当堂检测
从讲演词的角度分析下面两段话,你认为哪一段表达效果更好些?为什么?
A 、这件事分明不能不作,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又不能逃过。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是专门替自己开玩笑。
B 、这件事分明不能不作,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又不能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替自己开玩笑吗?
6(1)《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第一课时
主备:姚李 审核人:涂惠良 班级 姓名
一.教学目标:
1、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诗化的语言。
3、了解演说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1.积累词语
2.通过自主学习、提问默写解决
三.预习内容
1.加点字注音
陨落( )   诅咒( ) 弥留( )   灵柩( )
侮辱( )   深邃( ) 睿智( )   恪尽职守(kè)
轻薄(bó)   媚上欺下(mèi) 浩瀚(hàn)   喝彩(hè)
2.词语释义
陨落:
睿智:
凌驾:
弥留之际:
恼羞成怒:
登峰造极:
肃然起敬:
恪尽职守:
经久不息:
3.问题
⑴、在第一段中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
⑵、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⑶、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 雨果呢
(4)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立思考,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
 
四.课堂活动: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3、这篇演讲是文坛泰斗对思想大师的崇高礼赞,也是对正义的呐喊,良知的呼唤,是演讲中的精品。 什么是演讲?怎样写好演讲稿?
五.当堂检测
1.选择正确的字填在括号里。
⑴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 (A.暑光 B.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⑵你为人类的诉讼案 (A.辩护 B.辨护),驳斥暴君和凶神,你胜诉了。
⑶他把人的尊严 (A.赋予 B.付与)黎民百姓。
⑷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 (A.蕴含 B.蕴涵)有哲理的忧伤。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
⑵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    )
⑶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  )
6(2)《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第二课时
主备:姚李 审核人:涂惠良 班级 姓名
一.课堂活动
(一)、分析分析“斗士”的形象。
  思考讨论:1、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2、对象是谁 3、以何种方式 4、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5、结果怎样
  
(二)分析“智者”的形象。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2、师生共同朗读第12段,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笑”的。
  
3、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二.当堂检测
(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①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过:“福贵福祥,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这句话后来成为很多名人发愤努力的座右铭,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②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生活的强者来说,“逆境比顺境好”。这实在是至理名言。
③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优越的条件容易 A 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肤,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道路,却能 B 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明智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了。
④“多难兴才”曾一度被认为规律。请看:屈原被放而作《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欧阳修两岁丧父笃学而成才,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雪洗国耻,韩信遭胯下之辱而统率百万雄兵……他们都是在与逆境搏斗中,成为杰出人物的。
⑤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做化学实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失火,被车长打聋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早年丧父,靠兄长养大。由于他发奋学习,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他们哪个不是同不幸命运搏斗的强者?
⑥作家老舍早年丧父,3岁还不会说话,条件可谓差矣,但由于他的刻苦磨炼,终于写出了《骆驼祥子》等蜚声世界的名作。
⑦李燕杰说:成才的往往是那些出身贫寒的穷孩子,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⑧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具备优越条件,但是如果具有优越的条件,且不可等吃坐穿,而应利用这种条件,更努力学习才是。
⑨总之,逆境是阻挡弱者的大山,也是C强者的熔炉,更是D人才锋芒的硎石。青年朋友,不要讲生活的清苦艰辛,而要讲志向的高远,为了祖国的未来,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吧!
1.“多难兴才”是什么意思?
______
2.分别从“冶炼、砥磨、磨炼、消磨”中选出合适的词填到下面要求的横线上。
A处应填__ ____B处应填__ ____C处应填___ __D处应填__ 。
3.指出文中加粗词语的指代内容。
(1)“这句话”:
(2)“这样”:_
(3)“这种条件”:_ ______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炼出来的?
_____
5.第③段中为什么要引用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的话?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⑤⑥⑦段列举一系列古今中外成才的事例在论证上有什么作用?
__ _____
7 《傅雷家书两则》
主备:姚李 审核人:涂惠良 班级 姓名
一、教学目标 :
1.积累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能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2.会说出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书信。
二、重点难点
1.会说出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2.通过合作研讨、分析总结解决
三、自主预习
1、注音加点的字:
庸 碌 谀词 扶掖 枘 凿 相契
廓然无累 灰烬 涕泗横流 羲皇上人
颓废 舐犊 气吞斗牛
2、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扶掖:
枘凿: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自知之明:
3、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何作用?
四、课堂活动
1、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3、遇到挫折、消沉时要坚强,为什么成功了还要坚强
4. 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5. 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二.当堂检测:
写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展开深层次心灵交流的常见方式,它与面对面的交流有着不同的效果。请你给某人写一封短信,表达某种感情。注意格式。
8 《致女儿的信》
主备:姚李 审核人:涂惠良 班级 姓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掌握文中一些重要词语。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感受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重点难点
品味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三.自主预习
1. 给加点字注音:
忐忑( ) 繁衍( ) 一抔黄土( ) 怒不可遏( )
2. 词义:
忐忑:
怒不可遏:
3.思考:
(1). 文章的主旨是用怎样的一种形式来显现的
(2). 故事的中心情节是什么
四、课堂活动:
1. 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想一想,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2. 联系全文,探讨下面三句话的深层含义。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五、当堂检测
1. 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请结合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2、下面一段文字与本文一样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爱情这个问题的,读完后,说说你对于爱情的理解。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地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很仔细的挑挑拣拣,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