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课中
一、课内分析
1.阅读《短歌行》,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并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
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3.《短歌行》志深而笔长、慷慨而雄壮,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诗歌是如何进行抒情与言志的。
4.读罢《短歌行》,在大家的脑海里徘徊的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忧”字。诗歌中“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诸句,反复写到“忧”,并且“不可断绝”,可见诗人胸中之忧何其重,何其深也。如何理解诗歌中的“忧”?
5.《短歌行》第一段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是什么?并分析这两个字在表达技巧上的作用。
6.阅读《短歌行》,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填写下表。
诗句 表达技巧 作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① 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切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帖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比兴 ②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③ ④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用典 ⑤
7.这首诗中诗人提到了“明月”“乌鹊”等意象,作用是什么?又引用了哪些诗句和历史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8.作为英雄人物,曹操在自己的诗作中处处透露着他的英雄气概。结合《短歌行》一诗,谈谈你对曹操英雄主义的认识。
9.请指出《短歌行》中运用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起首四句,以朝露易干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而功业无成,因而产生种时间的紧迫感。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描写宾主欢饮、融洽相处的情景,表达了诗求贤若渴的心情。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自己归向何处,形象生动,韵味隽永。
D.全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11.本诗善于用典表达诗人的情感,你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一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2.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13.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你同意“怜才”一说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参考答案
1.“青青子衿……沉吟至今”引用《诗经 郑风 子衿》中的诗句,借女子对情人的思念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思慕。原诗后两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提醒贤士主动投奔自己。《诗经》中“君”本来可能指一个具体的人,在这里指凡是读到此诗的贤士,这些人都可以自认为是曹操慕求的对象,此诗的流传就有了巨大的社会作用。
“呦呦鹿鸣……鼓瑟吹笙”引用《诗经 小雅 鹿鸣》中的诗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表达诗人礼待贤才的热情。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让每一个贤才都能感受到他的热情思慕之情,认为自己是“君”,从而前来投奔。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通过描绘贤才到来,宾主尽欢的景象,来表达自己有招待礼遇贤才的一片热情,为贤才勾画出一幕美好的前景,进而吸引贤才。
2.“越陌度阡……心念旧恩”这几句描述贤才屈驾来访,宾主久别重逢的欢乐情景。用:以。存:问候、探望。契阔: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 :同“宴”。
将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让人生“忧”,照应前八句。这八句是前八句“为求贤而愁”和“待贤以礼”两个主旋律的浮现和变奏,反复咏叹,加强抒情意味。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理解文章的意思,然后在理解句子含义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理解重要句子的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喻成明月,关照宇内,却又可望而不可及,于是作者又发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感叹。“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中,“用”以的意思;“存”,问候、探望的意思;“契阔”,聚散,这里是久别重逢的意思;“ ”, 同“宴”。这几句描述贤才屈驾来访,宾主久别重逢时的欢乐情景。这几句照应了前面八句为求贤才而忧,并且要待贤才以礼。再一次重申了本诗“为求贤而愁”和“待贤以礼”的主旋律,反复地咏叹,跟更加强了抒情的色彩。
3.①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回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②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诗经 郑风 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引《诗经 小雅 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句子,表达诗人招纳贤才的热情。③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的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④用典。使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
首先是将抒情与言志结合。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求贤若渴,希望人才都来投靠自己。《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这首诗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第一节抒写诗人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忧叹,第二节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第三节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手法有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诗人用这古诗句,是表达对贤才的渴求。接下来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合作的。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贴,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
比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说,天上的明月何时才会停止运行呢?比喻意是,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月明”也有比喻的深意。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
用典。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4.①人生苦短之忧。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个“苦”字,使其忱惧心态毕现。②贤才难求之忧。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诗经 郑风 子衿》中的原句,恰当地表现出诗人思慕贤才,因求之不得而日夜沉吟的情态,感情真挚。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则描写主宾欢宴的情景,表达对贤才的礼遇。③功业未成之忧。曹操此时一统天下的大业尚来完成,他之所以如此渴慕人才,也是因为要成就大业需有更多的贤才相助。所以诗人最后还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礼待贤才,以求完成自己的统一大业。
【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本诗中,第一句话就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直接抒发了人生苦短的悲叹。我们如去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二节,贤才难求之忧。“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直接比喻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此节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
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功业未成之忧。“月明”四句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5.“忧思”。作用:它是全诗之脉,全诗抒写的正是未能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忧思;这“忧思”既解释了前面痛苦感叹的原因,又为后面求贤若渴埋下了伏笔。
【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是:忧思。全诗表现了诗人胸怀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宏大志向。他求贤若渴,希望人才都来投靠自己。“忧思”一词是全诗之脉,写出了他担心人生苦短(年华易逝)、人才难求、功业未就。这“忧思”既解释了前面痛苦感叹的原因,又为后面求贤若渴埋下了伏笔。
6.①用典 ②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家比明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③比喻 ④化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⑤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纳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清楚表达技巧常考的几种类型: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本题以图标的形式考查,要求学生一一填写相关内容,一部分是表达技巧,一部分是作用。作答本题的关键是赏析表中给出的诗句,要准备把握诗句所体现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技巧。“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此处运用典故;“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中用“乌鹊南飞,无枝可依”来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关心和焦虑;“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二句借用了《管仲·行解》,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句运用典故,曹操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纳贤才,这个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7.(1)比兴。“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贤才喻为“明月”;“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2)用典。“青青子衿”二句,出自《诗经 郑风 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招纳贤才的热情。“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这首诗多处用了比兴的手法: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此处把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此外,引用典故也是本诗的特点:“青青子衿”二句,出自《诗经 郑风 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原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思念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帖。“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招纳贤才的热情。“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8.①诗作开头不俗,从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的角度巧妙入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为全篇奠定了一种昂扬的感情基调。
②“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的忧患,是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是对人才的渴求,所以借酒消愁,但借酒消愁愁更愁。它是在渴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愁。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以表明自己的一片真情:自己是一个对人生、对事业有执着追求的人,可自己的这一片真情何人能知晓呢?“呦呦鹿鸣”几句,摆脱一般意义上的儿女情长,表达出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情怀,表达出曹操对人才的渴求,期盼人才投奔自己。
③诗歌最后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诗人以周公自比,再次交代了自己渴望得到人才的迫切心情,以及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透露出曹操的英雄气概。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短歌行》一诗,谈谈你对曹操英雄主义的认识”,需要多角度理解曹操的英雄主义。《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
全诗开头就有所不俗,从人生短暂、时不待我角度巧妙入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开篇就让人一震,曹操一定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就为为全篇奠定了一种昂扬的基调。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的忧患,是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是对人才的渴求,所以借杜康旧消愁,没想到借酒销愁愁更愁。这种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闲愁。这种愁实则是一种渴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借用“呦呦鹿鸣“几句,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求,期盼人才归顺自己。经过中间巧妙的过渡。引用《诗经 小雅 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表达出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情怀,表达出曹操对人才的渴求,期盼人才投奔自己。
最末四句借用了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卒章显志,把自己与周公自比,再次交代了自己渴求得到人才的迫切心情,以及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他以他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向世人证明着自己的广博胸襟,有容乃大,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各位贤才,还犹豫什么呢?他的忧患意识愈强,更看出他的只争朝夕,他的惜时如金,他的心情是多么地迫切。全诗呈现出一种大气磅礴之势,透露出曹操的英雄气概。
9.
典故 作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借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句子,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深切思念。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句子,表达自己优待贤才的态度。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要礼遇天下贤士,使其帮助自己统一天下的愿望。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典故作用的能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此处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鼓”,弹。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于我。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10.C
11.①这几句充分吐露了诗人的心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②同时曹操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四句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自己归向何处”错误。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旁徨者的处境与心情。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及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几句充分吐露了诗人的心志。(1)“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曹操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运用比喻手法,以山高海深比喻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借用了《管仲·行解》中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
12.C
13.同意。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全诗跌宕悠扬,吞吐隐约,曲折却很充分地表达了曹操复杂的思想感情。
【解析】
1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内容涉及了典故的手法,情感的把握和主旨的鉴赏。
C项,“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理解错误。正确的理解是表明自己要像“山”“海”那样,拥有广阔的胸襟,去接纳人才。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的鉴赏能力。
“怜才”就是“爱才、惜才”之意,因此本题考生应答“同意”。
本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对酒当歌”八句,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的是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青青子衿”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用含蓄的方法来提醒当时的贤才:“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明明如月”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月明”四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犹豫不定的贤才,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周公吐哺”典故用在这里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怀厌高,海不厌深”二句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
原文译文: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早晨的露水,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愁长久难以散去。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喝酒方可解脱。
有才识的人啊,是我深深的牵挂。
只因为你的缘故啊,让我思念到如今。
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
我要是有了嘉宾,一定要鼓瑟吹笙。
那皎洁的月亮呦,何时可以摘取呢?
因此而忧心啊,一直不曾断绝。
来吧朋友!越过那田间小道,别管他阡陌纵横。有劳你枉驾前来,让我们永远相依。
欢饮畅谈,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如此明亮,星光也显得暗淡了,一群乌鸦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哪一处才是我的栖身之所?
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雄伟,海再深也不自满。
若如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天下人心皆归向于我也。答案第8页,共9页
第4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