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地球的运动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地球的运动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共5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01 13:5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思考
我们看到太阳每天为什么总是东升西落?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自转




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
地球不停的围绕地轴的旋转。
2、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方向
3、自转周期
24小时(大约一天)
4、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
时间差异
昏线
太 阳 平 行 光 线
昼 半 球
夜 半 球
N
S

线
夜 半 球
图中的红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产生现象—昼夜更替
太 阳 平 行 光 线
昼 半 球
夜 半 球
黄昏


产生现象—时间差异
产生现象—时间差异
酒店大堂
手机时钟
时间差异的产生原因
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统称“地方时”。经度相同,地方时一定相同。
太 阳 光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时刻比西边早,即“东早西晚”。
由于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因此每隔经度15度相差1小时,每隔1度相4分钟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 注:“东加西减”
地方时的推算方法
例:甲地经度为1360E,乙地经度为1200E。若乙地此时为11时,求甲地此时的时间。
甲地时间=11+(16 ×4分)=12:04
经度相差160
1360E
1200E
11时


时区
1、时区定义:
1884年国际经线会议规定,全球按经度分为24个时区,每区各占经度15°。 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零时区,由零时区向东、西各分12区,东、西12区都是半时区,共同使用180°经线的地方时。
2、计算:
某地时区=已知经度÷15 (四舍五入)

180
180
东经
西经
中(零)时区
15 E
东一区
西一区
15 W
7.5 E
7.5 W
22.5 E
22.5 W
……
……
120 E
东八区
172.5 E
172.5 W
东十二区
西十二区
172.5 W
西十二区
时区划分
国际规定,经度每隔15度划分为一个时区,
全球划分为24个理论时区
区时
概念:某一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公式:
某地区时 = 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相隔时区数×1小时(注意:东加西减;时区差;同区大减小,异区相加)
世界时:
中时区的区时或0°经线的地方时
国家标准时: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或东经120°的地方时)
注意:北京时间=北京的地方时
例题
已知北京时间下午3点,求美国纽约(西五区)几点 日本东京(东九区)几点
第一步:北京与纽约的时区差:
8+5=13
解题思路
第二步:纽约的区时:
15-13=2点
第一步:北京与东京的时区差:
9-8=1
第二步:东京的区时:
15+1=16点
美国纽约时间是2点
东京的时间是16点
区时的计算
某地经度为900E,当地时间为10月1日12:00,问北京时间,世界时分别是
00
世界时
900E
1200E
北京时间
12:00
2
14:00
6
6:00
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东八区的区时
世界时/伦敦时: 00 经线的地方时/中时区的区时
区时的计算
1、日本东京(东九区)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精彩中日足球比赛,在北京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是几点钟?
2、俄罗斯莫斯科(东三区)也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中俄蓝球友谊比赛,我们在家打开电视机收看的时间应是几点钟?
莫斯科和北京的时差是5个小时,北京在莫斯科以东,我们在家打开电视机收看的时间应是:15+5=20( 即晚上8点钟 )
东京和北京的时差是1个小时,北京在东京以西,在北京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是:15-1=14〔即是下午2点钟〕
练一练
  项目     自转      
 绕转轴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请同学们填写下表(自转规律)
地球绕着地轴旋转
约24小时
昼夜更替
时间差异
从赤道上空看 自西向东
昼夜更替
太阳为什么每天都有东升西落呢?
白天和黑夜永远不停地在交替,为什么?
1、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产生了太阳东升
  西落现象。
2、地球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即一天。
是天动还是地动?
3、地球是
个不透
明球体
太阳照射
昼夜
现象
地球不停
地自转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辨别:
二、地球的公转
1、定义:
地球不停的围绕太阳的转动。
2、方向:
自西向东
3、周期
一年
4、产生的现象:
四季变化 和五带形成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直射赤道
直射赤道
直射北回归线
直射南回归线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白昼变长
白昼最长
白昼变短
白昼变短
白昼最短
白昼变长
极昼
极夜
极夜
极昼
四季的变化
北极星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
地球在运动过程中,
1、地轴的指向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3、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5°。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23.5o
66.5o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
平面的交角为23.5°;地轴
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5°;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A3.21春分
B6.22夏至
C9.23秋分
D12.22冬至
A次年3.21春分
D
A
B
C
产生现象—四季
结论:直射获得热量多
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
赤道太阳高度最大为90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太阳高度最大为90度,由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最大为90度,由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
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更符合气候实际的四季划分
北半球温带地区:
地球的公转和季节的变化
回答
1、什么是地球的公转?
2、公转的方向?
公转周期?
3、公转的地理意义?
4、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
产生现象—五带形成
产生现象—五带
热带雨林
热带沙漠
热带草原
产生现象—五带
温带森林
温带草原
产生现象—五带
冰雪屋
极光
思考
1、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
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
2、哪里有阳光直射现象?
哪里有极昼、极夜现象?
检测
1、太阳直射的最北界限是 ,直射的最南界限是 。
2、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来回移动。
3、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中纬度地带正午太阳高度角 ,白昼时间 。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南、北回归线


课堂小结
运动形式 自转 公转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
周期 1天 1年
产生现象 昼夜更替 四季
时间差异 五带
地球的运动
「例1」某人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带地区,其位置是( )。
典型例题剖解
D
【例2】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动的中心相同
B.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
C.转动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
【例3】 将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
A.昼夜交替
①地球自转 B.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地球公转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四季变化
C
【例4】 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日期
正确的是( )。
A.23.5°S 冬至日 B.23.5°N 夏至日
C.23.5°N 冬至日 D. 23.5°S 夏至日
【例5】我国南极考察队由上海出发到我国的南极考察站——中山站(69°S,76°E),途经地球五带中的 个。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B
B
【例7】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如图1.2-8),回答:
(1)当地球公转至A点时,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量最 。当地球公转至C点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 。当地球公转到B、D点时,全球昼夜 。
(2)若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60°时,则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变为 。如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90°,同一地区还有没有四季变化? 有没有昼夜交替? 。


平分
3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