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文档属性

名称 蜀相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9-28 17: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蜀相》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蜀相》 年级 高二 学期 下期 学段 第1学段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主旨,了解咏史诗咏古伤今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炼字、用典)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壮志未酬的苦闷。
教 学 重 点 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体会景与情,咏史与伤今的关系,学会把握诗歌情感、主旨。
教 学 思 路 采用激趣导入——诵读感知——把握情感——重点突破——自由归纳——练习拓展的教学思路,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要 教学 方法 朗诵法: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讲解和讨论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 学 资 源 教材 多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 三 课 时 一、 课前预习 布置预习任务 ① 搜集杜甫的相关资料,比较其与诸葛亮的异同。 ② 熟读成诵 避免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先简介作家、创作背景,再解题,然后讲读文本,归纳小结的套式,将有关内容交由学生作为课前预习,自主完成。
二、 导入新课 请两至三位同学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及其原因,引出杜甫的偶像,明确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感。 配合回答 引起欣赏兴趣,切中教学重点。
三、 诵读感知,把握情感 (一) 自由诵读 要求:放声朗读,随性发挥,不必讲究条条框框,只求能读出自己的感觉即可。 (二)初步感知 问:① 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是哪些句子?体现了什么感情? ②诗中写了诸葛亮哪些事,其中包含诗人什么情感? (三)播放录音,指导朗读 1、读出七言句的节拍: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
2、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一)自由朗读 (二)讨论作答 ①尾联,叹惋、感伤之情 ②“天下计”——雄才大略 “两朝开济”——宏伟业绩 “老臣心”——忠心报国 追慕、钦敬之情 (三)听录音,再自由读,然后齐读,读出水准。 1、体现朗读水准展现的自然性、科学性:由随性至规范;以情感把握促朗读深入。 2、此环节既有独立的朗读功能,又能带动情感基调的分析。且打破常规,由易到难,先抓显性诗句,重点落在较易把握的以直接抒情为主的诗歌后半部分。
四、 探探究讨论,突破难点 过渡:诗歌抒情,除结尾之外,往往更多含蓄地隐藏在前文,下面我们分析诗歌前两联。 1、提问并引导分析:① 杜甫为什么追“寻”“武侯”诸葛亮? ② 杜甫壮志难酬之苦与对诸葛亮的仰慕铸成千古名句,杜甫这种情感是由来已久还是游诸葛亮祠后才有的?这种感情还表现在哪些句子里?选择“炼字”分析。(学生选出后,追问:将这些字更换一下,效果会怎样?) 分析完前两联的借景抒情之后,追问: 2、文末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有没有包括老杜自己呢? 3、诵读体悟,进一步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树立爱国情怀。 ①交流课前预习成果,介绍杜甫经历及当时社会状况,讨论解答杜甫与诸葛亮的异同,准确把握主旨。讨论作答,明确: 异:时代 圣君/贤相 同:乱世 主旨:“寻”→报国之路,实现报国忠心 ②回答:早已有之;还体现在诗歌前两联即写景联;选择并区分:丞相/蜀相 自/尽 空/皆 ③ 指壮志未酬的英雄,包括老杜自己 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前两联,即借景抒情联,掌握主要表现技巧。 选择“炼字”分析,一则感受诗意,避免空洞,二则传达诗歌语言凝练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品味字句,以小见大。
五、 自由归纳 过渡:学习一首诗,要能感知分析,更要能总结以便举一反三。同学们可就以下几个选题自己总结,相互交流,然后展示交流探究总结成果: 1、本诗除了炼字有特点之外,还有什么艺术特点? 2、怎样把握诗歌情感和主旨? 3、如何做到很好地朗读诗歌? 自由分析,学生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1、情景交融,用典,衬托,叙事、写景、议论、抒情浑然一体等 2、 结合背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想象意境; 情景结合,综合分析。 3、节奏、抑扬、情感等 调动学生主动性,放手开展探究总结,并在合作互助中提升诗歌欣赏的整体水平。但不可面面俱到,追求完美。
六、练习拓展 1、有评论家认为本诗末两句概括了历来壮志未酬的英雄们的悲愤心情。请你结合相关的历史人物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2、课后整理几首咏史怀古诗,探讨其主要艺术特征,梳理其主要情感及主旨。 既可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拓展性练习,既对应本课要点,起巩固之效;又开阔视野,形成系统认识。
教学反思
主要特色 与 创新之处 本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分析诗歌艺术手法来把握作品情感和主旨,打破常规,巧用点拨,侧重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较充分地体现了课改精神。
存在的问题 与不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