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说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说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1 15:0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稿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据课标和以学为中心的思想,把本课说课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说学什么,二说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三说学得怎么样。
一、先说学什么?
我认为学什么是由学情,课标。学科素养和教材内容所决定的。
1.说学情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学习历史的兴趣较浓。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由于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被列强侵略的史实,对于本节课的学习理解不会很难。学生可以结合第一节课内容的学习方法来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近几年来,圆明园鼠首头像的回归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好奇心,而生活条件和交通发达使学生能够去到圆明园遗址等地亲身感受历史的印记,这些也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说课标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3.说教材
本课属于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章中第二节课。本节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学习这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遭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史。
4,说教学目标
①通过阅读教材8-12页内容及辅助栏内容(“问题思考”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研读材料”“相关事实”),结合相关史料,能够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概述沙俄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基本史实。
②通过列举《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条约内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③通过展示材料,分析中国近代遭受的民族危机原因。
5.说重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进程,列强侵华罪行。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带来的影响。
二、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
确定了学习目标,下面说说学什么,为什么这么学。
1.怎么学
现代教学设计积极倡导“为学习设计教学”的理念,在教学设计时,强调学生“如何学”。据此,我结合本学科综合课程的特点,本课的学习方法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史料学习论证等,具体将在教学环节里得到落实。
2.教学思路
由自主学习对原文感性认识到合作探究的理性认识,再到情感升华为爱国。
3.学习过程
下面说说本课的学习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知目标。
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
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鸦片战争的原因。 [图片展示并引导提问]
2.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江南和江北风光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多媒体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收藏着难以数计的奇珍异宝、艺术精品、古玩字画、图书典籍。然而,当我们前往北京参观游览时,看到的却是断壁残垣,园内的古籍珍宝荡然无存。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吗?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英、法等国欲望未满足,又挑起战火,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生思考并回答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学生根据常识思考并回答圆明园被毁原因。
意图:回顾旧知,强化记忆。由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环节:阅读史实析战争。
一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材料分析]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相关史事”[展示图片]见多媒体。并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阅读P8 “相关史事”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意图: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
2.1854年,《南京条约》已修约满十二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法、美两国页分别要求修改条约。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展示图片]见多媒体。
通过史料分析,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进一步了解。
意图: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内容。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具体经过。
意图:通过结合教材P9内容,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第一阶段)。感受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一步步的侵略,从而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9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天津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简述通过《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随后,英、法、美通过与清政府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有获得的权益。
意图:培养学生提炼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三环节:分析条约明看法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视频,引导学生回答:
(1)视频中的皇家园林指的是什么?所反映的事件发生于哪一年?是哪国制造的?
(2)结合视频与教材P10“材料研读”,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感受。(多媒体展示图片)
2.展示有关圆明园残迹的图片,有人主张重新修复圆明园,你的看法是什么?
3.展示图片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1内容,回答《北京条约》又是怎么回事,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学生观看视频并获取信息回答:
意图:多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研看地图知影响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展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并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些条约俄国割占了中国什么方位的多少领土?
2、展示因不平等条约所设通商口岸由沿海地区扩大到内陆腹地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通过完成表格回答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意图:培养学生解读地图信息以及理解问题实质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又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更充分验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我们要发奋图强,增强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更加强大。
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学得怎么样?
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