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定距离,铅笔在镜中不再能成像
C.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D.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将不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
2.小南观察到的以下光学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日食现象
C.水中倒影 D.雨后彩虹
3.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1.5m,像变大 B.2m,像变小
C.3.6m,像不变 D.4.4m,像不变
4.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B.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因此我们不能让紫外线照射
C.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避免光发生漫反射
D.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5.在下列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现象的是( )
A.在阳光照射下,人在地面上形成影子
B.筷子的一部分放在盛水的碗里,看上去向上弯折
C.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太阳光的传播方向,用来照亮室内的天花板
D.栽在河边上的树,能在水中形成“倒影”
6.下列四个物体中哪个一定不是光源( )
A.太阳 B.月亮 C.台灯 D.萤火虫
7.为了行车安全,切勿酒驾,如图为交警夜查酒驾的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看到交警身上穿的反光马甲比较亮,说明反光马夹属于光源
B.交警手中的荧光棒不属于光源
C.车灯光在夜色中是沿曲线传播的
D.灯光射到交警身上穿的反光马甲上,光会发生反射
8.一条光线由空气斜射到一平静的水面,光的一部分被水面反射回空气中,光的另一部分进入水中发生折射。如果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为50。,则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 )
A.小于130。但大于80° B.小于80。但大于40。
C.小于140。但大于100 D.小于100。但大于50。
9.夜间开车时汽车灯光能照亮前方的马路,使司机能看清路面。但刚下过雨的路面十分潮湿,司机几乎看不到路面被照亮,甚至感觉自己车灯未开。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由于路面潮湿,光发生了折射
B.由于灯光在潮湿的路面上主要发生了漫反射
C.由于下雨,路面很黑,不反射光
D.由于灯光在潮湿的路面上主要发生了镜面反射
10.世界最早、距今约4700年的山西陶寺古观象台,由13根直立的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图是其结构示意图,据考古研究推断,先民们在观测点通过土柱间的狭缝观测日出方位,以此确定季节和节气其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11.如图所示,一束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入射光方向不变,将平面镜绕点O顺时针旋转10°,则旋转后的( )
A.入射角是2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50°
C.反射角是40°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减小20°
12.学校教学楼一楼大厅墙壁上竖直放置了一块高1.2m的平面镜,小宇同学身高1.6m,当他以1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面镜,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宇在面镜时,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B.小宇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C.镜中的像身高1.6m,相对于平面镜以1m/s的速度面镜
D.镜中的像身高1.2m,相对于小宇同学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13.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用较厚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B.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
C.蜡烛离玻璃板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 D.为验证像的虚实,实验需要用到光屏
14.百米赛跑时,起点发令枪响后,计时员是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这是因为( )
A.看烟计时方便些
B.运动场声音嘈杂,枪声不易被听到
C.听到枪声计时,记录的时间偏少,运动员成绩变好
D.其实两者都可以,时间相差不大,光速与声速相差不大
15.如图将一反射面向上的凹面镜置于一容器内,在凹面镜的焦点处放一点光源S,然后向容器中放入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和凹面镜之间,为了使凹面镜反射后射入空气的光线仍平行,则应将点光源S( )
A.向上升一些 B.向下降一些
C.不动 D.以上办法均行
二、多选题
16.如图所示,物体高为,平面镜高为,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平面镜能成完整的像
B.物体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C.物体的像长度与平面镜长度相同
D.如果只将平面镜沿虚线向上移动一定距离,物体的像位置不改变
17.在做物理实验时,经常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其中有些是为了减小误差,有些是为了寻找普通规律。下列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A.“用刻度尺测量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B.“探究小车下滑平均速度与斜面坡度的关系”,多次改变坡度大小
C.“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多次测量物距、像距以及物和像大小
D.“探究反射定律”时,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及入射角的大小
18.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用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在测量沿斜面下滑的小车速度时,为方便时间的测量,将斜面倾角调大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棋子的像清晰一些,用手电筒对着棋子照
C.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为了更明显的看到音叉在振动,将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
D.在研究光的传播时,为了显示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可以在空气中喷洒烟或水雾
19.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将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B.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C.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
D.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20.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大课间同学们做操时队伍能站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B.坐在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这属于漫反射现象
C.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够反射各种色光
三、计算题
21.如图甲所示,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身高为h的人自路灯的正下方经过,看到自己头部的影子正好在自己脚下.如图乙所示,如果人以不变的速度v匀速直线向前走,由A到B,则人头部的影子由C运动到D.证明:人头部影子的速度为.
22.某人看见闪电经过5s才听到雷声,那么,
(1)人们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2)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多少km?
23.光从太阳射到地球表面需要8min20s的时间,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3.8×105km,在地面上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地面接收到返回信号一共经历了多长时间?
四、实验题
24.为了探究光的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可折叠白纸板、激光手电筒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次数 ∠i ∠r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1)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白纸板上显示出来,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
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___________;
(4)实验小组的小笛同学发现,从平面镜中能看到小宇同学的眼睛,小宇同学也能看到小笛的眼睛,于是他们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射光将___________;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小宇同学将白纸板右半部分沿ON向后折,在纸板上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_内。
参考答案
1.C 2.D 3.D 4.D 5.B 6.B 7.D 8.A 9.D 10.C 11.D 12.C 13.D 14.C 15.B 16.ABD 17.BCD 18.BCD 19.AC 20.ABD
21.略
22.(1)人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在空气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2)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1.7km.
23.1.5×108km; 2.53s。
24.量角器 C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 可逆的 不能 同一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