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重点)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难点)
3.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及意义。(重点)
【情境导入】
生日宴会中我们发现点燃的生日蜡烛会越烧越短。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怎样变化?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定量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猜想】 。
【阅读】课本P92、93实验。
【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分析
【结论】
【反思评价】
1.方案一中,锥形瓶底部的细沙在何作用?为什么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如果不系,会有什么后果?
2.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参加 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3.水结冰后,得到冰的质量与原来水的质量相等,这个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提出问题】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呢?
【猜想】 。
【实验探究】观察教师演示P94实验5-1和5-2,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 实验5-1 实验5-2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分析
【得出结论】进行 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 体系中进行。
【交流讨论】课本P93讨论中的三个问题
【阅读与思考】阅读课本P95,思考以下问题:
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 ,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一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
【归纳小结】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 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2、解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注意:
①反应物的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是发生化学反应。③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有形式上不遵守质量守恒的情况,一定是有某些物质(气体)被遗漏或逸散到空气中;③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3、应用:
⑴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例:6.4g硫磺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12.8g,消耗氧气________g
⑵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例:某物质R在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2R +2H2O + 7O2 = 2FeSO4 + 2H2SO4,则R的化学式是( )
A.FeS B.Fe2S3 C.FeO D.FeS2
解析:本题的思维切入点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反应前 反应后
硫原子个数:0 硫原子个数:4
氢原子个数:4 氢原子个数:4
铁原子个数:0 铁原子个数:2
氧原子个数:16 氧原子个数:16
所以R中共有1个铁原子和2个硫原子,R的化学式为FeS2
⑶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组成。
例:已知铜锈在隔绝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生成水、氧化铜和二氧化碳,由此可知,铜锈中含有_______________元素。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物质 铜锈 水、氧化铜、二氧化碳
所含元素 未知 氢、氧、铜、碳
因为元素种类不变,所以铜锈中含有氢、氧、铜、碳四种元素
知识点二:化学方程式
【阅读】书P93、94,完成以下问题:
1.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右图化学方程式为例)
⑴质: 和 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
⑵量:每 份质量的碳和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⑶粒子:每 个碳原子和 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个二氧化碳分子。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
1.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制硅的生产流程中,其中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 2CSi + 2X,则X为( )
A.SiC B.CO C.CO2 D.O2
2.某物质W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物质W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C、H、O三种元素
B.只含C、H元素
C.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含有C元素,可能含有H、O元素
3.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如图表示的微观变化过程中共有三种分子
D.实际参加反应的“ ”分子与“ ”分子的个数比为1:3
4.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5.现将10gA和足量D混合加热,A与D发生化学反应,10gA 完全反应后生成8gM和4gX,则参加反应的D与反应生成的M的质量比是( )
A.5:1 B.1:1 C.1:4 D.1:2
6.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x 1.2 7.2 2.8
A.x=5.2 B.c可能属于单质
C.d可能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为3:5
【直击中考】
7.(2021·湖南湘潭)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蕴含许多化学原理,其反应之一为: 则X的化学式为( )
A.CaCO3 B.Ca(OH)2 C.CaO D.CaH2
8.(2021·湖南怀化)已知某纯净物2.3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9.(2021·湖南株洲)下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原子个数发生了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和)的个数比为1:1
10.(2021·湖南湘潭)将下列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10 27 4
反应后质量/g 1 a 0 23
A.a的值是8 B.甲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过程中乙、丁的质量比是5:2
11.(2021·湖北随州)化学学习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个数有(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0 5 12 20
反应后质量/g 8 5 30 x
(1)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8
(2)x=4
(3)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4)乙可能是催化剂
(5)若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16。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2021·重庆)2020年科学家开发出新型催化剂,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C.反应中涉及2种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13.(2020年海南中考)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50 0.5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23 X 24 3
X 的值等于 0 B.甲一定是化合物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 8:1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14.(2021·四川德阳)2021年2月13日,重庆合川区一名小女孩在玩耍时,将鞭炮扔进下水道导致多个井盖被炸开,下水道里发生爆炸的是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
B.生成物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C.一个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6:B C C D C B
【直击中考】
-14:A B A C D C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