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核心素养
第2章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单选题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B.“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是指声音的响度
C.演员弹奏钢琴时,使用相同的力量弹不同的键,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响度
D.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2. 邮电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 B.能够发出声音
C.不能传播声音 D.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3. 电影院的屋顶和四周墙壁都制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煤状似的,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仅是为了装饰
4.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C.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情时,提高了声音的音调
D.太空中的宇航员能对话,表明声音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5.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卡片在梳子上划动得越快,听到的声音就越响
6. 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
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
7. 为响应国家号召,城市建设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速铁路两旁建有隔音板、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城市中的道路禁止鸣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减小大气污染 B.减小噪声污染
C.绿化美化环境 D.减小水污染
8. 如图是镇远县某次赛龙舟比赛活动中,某龙舟上的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关于鼓声,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音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9.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15℃)下,空气中的声速大于水中的声速
B.“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调猜出歌手的
C.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0.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声源产生噪声 D.以上方式都有
二、填空题
11.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详解,“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 _____ 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详解,这是从 _____ 处减弱噪声.
12.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听到声音发生了变化;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可以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出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听到铃声逐渐变小。甲实验说明了音调与_______________有关,乙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比如,我们用烧水壶往暖水瓶中灌开水时(如图),就凭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来判断暖水瓶是否灌满的.那么你知道具体是怎么判断的吗?请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
14.小超在学习时,窗外传来了广场舞的音乐声。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_________(填“噪声”或“乐音”);为避免干扰,他关上了玻璃窗,这是采用了_________(填“消声”“吸声”或“隔声”)的方法来减小干扰的。
15.中考英语听力测试时,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______传入耳朵的;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16.考试前,“请考生进入考场”指令是播音员的声带______产生的,经扬声器传出后再通过______传到考生耳中,考试过程中,考场周围禁止建筑工地施工和车辆鸣笛,是从______减弱噪声。
17.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加消音器是在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在道路两旁种植树木是在声音的___________减弱噪声。
18.中考百日誓师时,主持人让同学们安静下来,这是为了在________减弱噪声。主持人使用麦克风,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9.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 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____,利用噪声监测仪_____(选填“能”或“不能”) 减弱噪声,噪声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0.某声源振动一次的时间是 2.5×10﹣5s,则该声源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__,人耳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三、实验题
21.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的大小相同,这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最强 最弱 较弱
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的是______________;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_________。
22.小玉所在物理实验小组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喉头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动,发声时,感觉梳子在振动.
实验三:敲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使它振动发声.
(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法.
(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法.
(3)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她继续用钢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记录的现象如下表:
(4)小马发现小玉记录的现象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甲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录: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________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A、B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各划一次,则______(选填“A”或“B”)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6)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介质;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任何东西做介质.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B.将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小马发现这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________(选填“①”或“②”)是正确的.
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详解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马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B A D B D D C
二、填空题
11.响度 声源
12.振动频率(快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3.音调 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向暖水瓶中倒水时,瓶中空气柱变短,音调变高,所以我们就是根据音调越来越高判断水是否灌满的.
14.噪声 隔声
15.空气 声源
16.振动 空气 声源处
17.声源 传播过程中
18.声源处 响度
19.dB 不能 不能
20.104Hz 不能
三、实验题
21.控制变量法 吸音性能 聚酯棉
22.振动 归纳 转换 应该是钢尺振动的声音,而不是钢尺拍打桌子的声音 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一 B 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 ① EA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