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3、教学策略
4、教学流程
5、教学反思
说课流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②举例说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③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①让学生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
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
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赞叹生命之美。
②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③ 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教学重点:
1、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2、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策略: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前实践:
①全班同学组成若干个合作小组进行糯米酒的酿制实践活动;为细胞呼吸的学习做好铺垫。
②课前指导两个小组学生设计实验,分工完成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③通过让学生课外收集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课堂教学:
① 实验小组学生在课堂上对实验的设计、结果进行交流和表达。
②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与图表结合的方法,分析有氧呼吸的三个过程,学生设计表格对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③课堂交流共享,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分析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课内课外结合,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中寻找平衡点。
(二)教学方法
本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 ,采用直观教学法、综合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阅读、交流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课前实践
学生展示探究实验
联系生活巩固知识
小组合作设计表格、归纳总结
四、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掌握知识
演示有氧无氧呼吸过程
课前实践:
①全班同学组成若干个合作小组进行糯米酒的酿制实践活动。
课前实践:
②指导两个小组学生设计实验,分工完成探究酵母菌
细胞的呼吸方式,并要求实验小组同学将实验报告以
课件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小组同学在课堂上对实验的设计、结果进行交流和表达,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
学生展示探究实验
(一)提出问题:
(二)作出假设:
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在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是否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物是什么?
产物检测方法:
1、CO2的检测方法
(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 黄
2、酒精的检测
橙色的重酪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三)实验验证:1、实验装置的设计:
实验开始时两套装置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均为蓝色
无氧
有氧
H2O2+Fecl3
NaOH
酵母菌&葡
萄糖溶液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有氧呼吸装置图
无氧呼吸装置图
(1)如何设计有氧和无氧条件?
为什么不能直接敞口培养?
(2)为什么气体进入酵母菌培养液前要先通入10%NaOH溶液?
(3)把材料放进瓶子后,能否马上将排气管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为什么?
(4)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
2、实验现象和分析:
5min后无氧装置无明显变化
5min后有氧
装置为深绿色
无氧
有氧
30min后无氧装置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
有氧装置中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开始由深绿色变为浅绿色(黄色)。
5min
15min
40min
有氧装置变化情况
25min
30min
50min
无氧装置变化情况
50min后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色
无氧
有氧
40min后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色
重鉻酸钾检测有无酒精产生:
重鉻酸钾与有氧装置中的酵母菌培养液的上层清液反应没变为灰绿色
重鉻酸钾与无氧装置中的酵母菌培养液的上层清液反应变为淡淡的灰绿色
清水
有氧
无氧
酒精
(四)得出结论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通过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CO2
在无氧条件下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CO2。
条件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的时间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
有氧
无氧
由蓝变绿再变黄/快
无变化
由蓝变绿再变黄/慢
出现灰绿色
3、观测、记录结果
关于有氧呼吸的过程:学生自主阅读有氧呼吸相关文字,并且自主观察有氧呼吸的大致过程。
自主学习掌握知识
(一)、有氧呼吸-图表结合,化抽象为具体
C6H12O6
2丙酮酸
[H]
能量
酶
6CO2
能量
[H]
酶
6H2O
12H2O
能量
6O2
酶
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三阶段
采用先统后分的方法,先给学生关于有氧呼吸的大致印象,接着分三个阶段进行演示,并且每个阶段都设计了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动画。
有氧呼吸 场 所 反应物 产 物 释能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表格比较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教师
适时点评纠错 ,旨在培养学生设计表格,归纳知识的能力。
(二)、无氧呼吸-区别对比,加深理解
无氧呼吸
细胞
丙酮酸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表
类 型比较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 所
是否需氧
分解产物
释放能量
相同点
学生自主设计表格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教师适时点评纠错 ,旨在培养学生设计表格,综合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联系生活巩固知识
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指导生活生产实践;旨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1.发酵技术
2.农业生产
3.粮食储藏
4.果蔬保鲜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直观启发,比较和归纳的方法达到学生主体构建与发展的预期效果。
2、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反思:
如何协调素质与应试,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