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3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3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1 15:4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登高望下,使人心悲。”——孔子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沈约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登高之感
——人喜欢广阔宏大的世界,但人在广阔宏 大的世界中又感觉到压迫。
登高
杜甫
诗歌鉴赏之意象
情感体悟之悲叹
学习目标
风格之沉郁顿挫
知人论世:
杜甫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时二十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一、知作者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之职。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等大量名作。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时间: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重阳节
01
02
地点:夔州(今重庆奉节)
03
事件:安史之乱后第4年,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
写作背景
朗诵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意:节奏、停顿、感情
整体感知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整体感知
凄楚、悲凉、痛苦、
孤独、沉郁、顿挫
整体感知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
——王国维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青沙白鸟飞回。
诗歌鉴赏—首联
鉴赏—首联
意象赏析:
猿啸: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飞鸟: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苏轼《卜算子》
鉴赏—首联
赏析步骤:
1、写景手法
2、结合诗句
3、作用分析
鉴赏—首联
空间视角:仰观俯察
动静视角:动静结合
感官角度:视听结合
写景手法:
鉴赏—首联
赏析步骤:
1、写景手法
2、结合诗句
3、作用分析
1、首联在描写上由仰视到俯视并运用了动静结合与视听结合的方式;
2、写了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等词修饰;
3、渲染了浓郁的秋意,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为后文抒登高之感、写内心之愁作铺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歌鉴赏—颔联
鉴赏—颔联
意象赏析:
落木: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光阴易逝,人生易老
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鉴赏—颔联
写景手法:
语典
叠词
视角
时空
鉴赏—颔联
意境:
苍凉宏阔的夔州秋景
韶光易逝的飘零之感
鉴赏—首联与颔联
对仗:两句成对、句中自对
意象:张弛有度的意象安排
登 高
写 景
首联
仰观  云天秋风
俯察  江水洲渚
颔联
仰观  无边的落木
俯察  不尽的江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诗歌鉴赏—颈联
有人说此联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来?
万里之外
悲凉之秋
长久的,不断的
漂泊,流浪
岁月不饶人
多病之躯
独自一人
登高
颈联: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
一说是大历三年(768)春天。
以诗解诗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歌鉴赏—尾联
诗人潦倒的生活之苦
无法释怀的国难家愁
悲凉之意和慨叹之音
赏析—尾联
杜甫诗风
沉郁顿挫: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顿挫,是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诗歌鉴赏之意象
情感体悟之悲叹
课堂总结
风格之沉郁顿挫
登 高
写 景
抒 情
首联
仰观  云天秋风
俯察  江水洲渚
颔联
仰观  无边的落木
俯察  不尽的江水
颈联
尾联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醉里眉攒万国愁
杜甫
结论:忧国忧民的形象
上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下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上联:草堂留后世
下联:诗圣著千秋
——朱德
你如何理解“人生之悲”?
感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