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单元测试(2)语文(鲁教版)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单元测试(2)语文(鲁教版)试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9-26 11: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单元测试
高一语文试题(2)【鲁教版】
命题范围:必修一第2单元
全卷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
21世纪教育网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拓片(tà) 登载(zài) 爱憎(zēnɡ) 挈妇将雏(qiè)
B.惴惴(zhuì) 禀性(bǐnɡ) 竦身(sǒnɡ) 繁芜丛杂(wú)
C.禁锢(ɡù) 客栈(zhàn) 偈子(jiè) 豁然开朗(huò)
D.缁衣(zī) 台州(tái) 诅咒(zhòu) 不可估量(liáng)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竦身 涅磐 累及 浅尝辄止
B.诽谤 安祥 眷眷 坚忍不拔
C.苍穹 给予 板画 卓有成效
D.诬蔑 肤浅 领域 延口残喘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
B.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女神!
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孔夫子的一句格言。
D.我问他为什么代你收信的女士是这么一个怪名字,(怎么怪法,现在也忘却了)他说她就喜欢起得这么怪,罗曼谛克,自己也有些和她不大对劲了。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我国法官已摘下大檐帽,披上法官袍;法官服的改换,体现了法学观念的 。
(2)小王还不满三十岁,比老李自然 多了。
(3)听说录取通知书已经到了,他再也 不住内心的喜悦,一下子跳了起来。
(4)群众生活 的其他农产品的销价,要坚决保持稳定。
A.蜕变 年轻 掩饰 必需 B.退变 年青 掩饰 必须
C.蜕变 年轻 掩盖 必需 D.退变 年青 掩饰 必须
5.下列各句中,没胆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和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总有三四尺的。
B.夜里,我将译文和原文粗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几处曲译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误译。
C.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
D.这个人的逝世,关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关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
居民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所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已成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可以促进全社会的参与,统筹优先配置社会资源,而且可以协调政府和社会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发展目标,还可以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充分体现了与其他社会公共政策的互补性。
基于个人健康——健康社会——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建立由“个人健康”发展到“健康国家”的战略思想,这不仅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而且立足于国家层面,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也使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传统模式得以创新。
基于居民健康的国家发展战略,其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这一战略是一个跨部门、与各项社会政策相关的发展战略,也是一种将健康决定因素与其相关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的发展战略。它不仅建立了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体系,而且具有比较准确可信的实证数据支持,并有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这样不仅能够随时了解战略的实际进程,也能够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
每个国家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结合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以及居民健康状况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其战略,并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各国的“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均为分阶段,逐步提升的发展进程,一般以10年为一个阶段。
“健康国家”战略是一个具有坚实科学背景的发展战略,它是基于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卫生经济与卫生政策的学科,针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对居民健康发展高度关注的发展战略,也是不同政府部门和不同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合作实施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以其充分的协调潜力而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
6.下列对“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
B.“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是对传统卫生改革与发展模式的突破。
C.“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结合各自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分阶段发展、逐步提升的。
D.“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解决当今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关注的居民健康问题的战略。
7.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可以构建个人健康——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
B.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能够随时了解“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实际进程,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C.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协调各部门、各相关政策、各相关学科。
D.每个国家都在实施“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并以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
A.以居民健康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战略,要求从个人层面来考虑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方向。
B.建设“健康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逐层递进、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C.推行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D.我们必须根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不断改进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勉而远都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侍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侍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民。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B.会天疾风 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攻原得卫者 假舆马者
B.侍公而食 信而见疑
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洎牧以谗诛
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若属且为所虏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 )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第Ⅱ卷 (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3分)
译文:21世纪教育网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3分)
译文: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4分)
译文:21世纪教育网
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并谈谈你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惯于长夜过春时, 。 ,城头变幻大王旗。
(2)是故 ,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忍看朋辈成新鬼, 。 ,月光如水照缁衣。
(4)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五、(12分)
16.请简要评价下面这则广告的创意技巧与特点。
骆驼牌电扇———吹出的名牌!
17.下面是一则手机短信,读后按要求做题。
虽然我没钱,送你四千万,千万要健康,千万要快乐,千万要知足,千万要平安!
①划线部分的排列顺序有不恰当之处,请写出重新排列的内容。(不能增减内容)
②这则短信是面对公众的,对青年学生有些不合实际,请面对高中学生实际,写出与横线上形式相同的四句话:
18.印度洋地震海啸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世界各国的人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募捐活动,为灾区人民献上自己微薄之力。如果你是学校募捐大会的主持人,你的开场白如何设计呢?请写出来。
[资料] 2004年12 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端离海岸几公里处的海底,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引发强烈地震,继而引发巨大的海啸并引起连琐反应,7个亚洲国家和1个非洲国家受到海啸重创,出现重大的人员伤亡。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 题。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蹁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21世纪教育网
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加快。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端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与没有跳!
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衰威或尊敬感觉使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条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
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年10月,上海
(原载1936年《中流》第1卷第5期)
19.“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4分)
20.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4分)
21.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分)
2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B.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
C.“――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
D.文章第③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E.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
七、作文题(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以“相对论”闻名于世的爱因斯坦是一个快乐的人。他的人生有“四不”:不求名、不求利、不求人、不求掌声。他说:“我从工作、小提琴和帆船上得到的快乐,胜过人间一切荣华富贵。”
请以“拥有与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一、(15分)
1.B(A项载zǎi,C项偈jì,D项台tāi)
2.D(A中“涅磐”的“磐”应为“槃”;B 中“安祥”的“祥”应为“详”;C 中“板画”中“板”应为“版”。)
3.A(B项叹词“啊”后的叹号就改为分号,感叹句中叹号应放在句末。C引号里面的句子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因为引用的句子是作整个大句子的一个句子成分,所以句号应放在引号内。D项括号的内容应放在“怪名字”的后面,逗号的前面。)
4.C(第一句“蜕变”是指人或事物发生质变;“退变“是指功能衰退。句中是指法学观念的改变,不是某种功能变化,因此选“蜕变”。第二句“年青”是指一个年龄阶段;“年轻”是“年纪不大”或“相比之下年纪小”的意思。句中小王比老李年纪小,因此选“年轻”。第三句“掩饰”是指用手段去粉饰,让人看,但不是真相。“掩盖”是不让人看,句中并没有不让人看事实真相的意思,因此选“ 掩盖“。第四句“必需”意思是“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是动词,可作定语。“必须”是副词,只能作状语。所以该句选“必需”。)
5.A(B项应为“除几处误译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曲译”;C项应为“当……时”;D项介词使用不当,“关于”改为“对于”,“对于”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关于”是限定、提示关联到的人或事物范围的介词。它们的明显区别是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表示某种范围,用关于不用对于。)
二、(9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D(D项的信息源在第⑤段中的最后一句话中“这一战略以其充分的协调潜力而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这一战略的作用是“有助于改善”而D项中的表述“解决”,明显夸大了这一战略的作用。)
7.C(A项中的信息源在第一段中“可以协调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只见 的责任与发展目标,还可以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 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是整个战略计划将产生的结果,不是条件,逻辑关系倒置了;B项的信息源在第三段中,“这样不仅能够随时了解战略的实际进程,也能够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这样”指代的是“它不仅建立了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体系,而且具有比较准确可信的实证数据支持,并有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用“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解释“这样”不合文意;D项的信息源在第四段“同时,各国的“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均为分阶段,逐步提升的发展进程,一般以10年为一个阶段”D项的表述是“并以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将一般情况解说成了绝对情况。)
8.A(A项的信息源在文章的第二段,正和第二段信息便可知道,以居民健康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战略,“而且立足于国家层面,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而不是“要求从个人层面来考虑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方向”。)
三、(12分)
9.D(过:错误。)
10.D(均为副词,将要。A 第一个表提顿语气,不译;第二个“……的人”。B 第一个“而
表顺承;第二个“而”表转折,却。C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
11.B(②⑥并非直接体现诚信。)
12.D(“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
四、(24分)
13.(1)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
(2)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
(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14.(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最后一联的寓意可理解为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等。
15.(1)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
(2)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3)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
(4)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五、(12分)
16.该广告巧用拈连修辞,令“ 吹”一字双关———“ 吹”大话是令人厌恶的,借助表面含义吸引人的注意力;电扇能“吹”风则是其应有的功能,吹得越好,消费者越欢迎。含蓄地告知了该电扇以品牌质量取胜的特点。
17.①千万要知足,千万要快乐,千万要健康,千万要平安!②一定要勤奋,一定要进取,一定要积极,一定要乐观!
18.示例:同学们,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印度洋海啸的灾难使得人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许多人失去了生命,许多人失去了亲人,许多人流落街头,无家可归。当我们听到或看到这些时,爱心会使我们升腾起援助的欲望,自然无情,人有情。让我们伸出援助的双手,托起爱心的朝阳,温暖那些需要关怀的人们吧!
六、(18分)
19.①“朦胧的敬慕”在文中是孩子对伟人的模糊的敬慕。
②文中通过三个事例来表现对“伟人”的“朦胧的敬慕”:微跛的小孩吊唁鲁讯先生;“我”瞻仰“民国编造者”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我”珍藏有关孙中山先生的资料。
20.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⑩段分写:其中③-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⑾-⑿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21.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22.AE(A“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有错,原文是说“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E“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这句话有错,作者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已是成年,这时对鲁迅的崇敬就已经不是孩提时的朦胧)
七、(6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