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单元测试
高一语文试题(2)【语文版】
命题范围:必修1第三、四单元
全卷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几个世纪以来,科学一直被看成一种为人类带来幸福的力量,以牛顿力学为代表近代科学引发的工业革命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20世纪初,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从宏观和微观的尺度上,把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向了高峰。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科学作为以一种新的“偶像”登上神坛。
②1845年8月,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的原子弹开始打破人们对科学的迷信。当原子弹造成的种种惨象通过媒体传播时。那些参与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们陷入了深深地内疚之中。他们开始感到,科学研究的领域也存在着潘多拉拉盒子。
③20世纪后半叶,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开端的分子生物学革命逐渐成了科学舞台上的主角。20世纪60年代初,遗传密码被破译。1969年,DNA限制性的内切酶被发现。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保罗·伯格将猿猴病毒40(SV40)的DNA引入大肠杆菌并与其DNA重组,获得了一种新的带有SV40基因的大肠杆菌,由于SV40对鼠类动物具有致癌性,还可以在试管内使人的正常细胞转达化为癌细胞,因此伯格的重组大肠杆菌就有可能具有致癌性。
④大肠杆菌广泛存于人体肠道内,如果含有SV40基因的大肠杆菌在人群间传播,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美国著名分子病毒学家罗伯特·普兰克了解了伯格有的工作后,立即与他通电话,指出这种大肠杆菌可能成为传播人类肿瘤的媒介,并建议他暂停此项研究。这使伯格特犹豫,他深知DNA重组技术的革命意义,但他也为此项研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担忧,他与其它生物学家讨论后,他毅然决定暂停此项研究。
⑤但是,DNA重组的研究并未停止,并在其他实验室不断取得新突破。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基因重组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关注。1974年7月,在美国科学院的支持直,伯格等著明分子生物学家联名发表了一封建议信,呼吁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条件禁止一切有可能导致无法预知后果的基因重组研究。因为“伯格信件”的倡议,1975年2月,16个国家的140位著名科学家在美国加州举行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尽管基因重组技术会促进分子生物学的革命性进展,可是运用这项技术所产生的生物新类型,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和意想不到的危害,因此必须对此严加控制。”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专门对此做了一个题为《DNA争论:科学反对它自己》的专题节目,向公众普及科学伦理。
⑥在伯格信件中,积极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杰出科学家主动提出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限制,这在科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它显示了那一代科学家巨大的道德勇气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堪称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选自《环球科学》2009年第2期)
1.下列关于“伯格信件”的阐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 )
A.伯格兴建是伯格等分子生物学家在美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于1974年7月联名发表的一封建议信。
B.伯格信件提议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条件禁止一切基因重组研究以避免可能导致的无法预知的后果。
C.在伯格信件中,伯格等杰出科学家主动提粗对他们从事并取得成果的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限制。
D.“伯格信件”这一科学史上的重大时间显示了那一代科学家巨大的道德勇气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章中称科学为一种新的“偶像”,这是对在欢呼中登上神坛的科学的批判。
B.DNA重组技术虽然具有革命意义,但也有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
C.杰出的科学家主动停止了自己的科学研究,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D.加州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必须严格控制分子生物学革命产生的生物新类型。
3.本文原标题为“科学反对他自己”,依据文章,对该标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学反对它自己并不意味着反对它的全部,而是反对它有悖于科学伦理的部分。
B.只是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害人类的科学研究,有赖于科学家的道德勇气与社会责任感。
C.防止科学技术在运用中对人类造成危害,有赖于科学家的道德勇气与社会责任感。
D.新科学反对旧科学,科学就是在不断否定过去的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得到进步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晁错者,颖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①。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所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测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听,然奇其材,迁为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卻.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入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遂饮药死。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如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中,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节)
注:①峭直刻深:严峻,刚直,苛刻。②赞:用于纪、传的结尾,略等于一个总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 治:这里是“研究”的意思。
B.由此与错有卻 卻:通“隙”,嫌隙,隔阂。
C.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道:从,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公言善,吾亦恨之 恨:痛恨,怀恨。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晁错“峭直刻深”的一组是 ( )
①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②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③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④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⑥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晁错曾经在轵县张恢先生那时学习过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担任太常掌故后,又被汉文帝派遣前往“治尚书”的“故秦博士”济南伏先生那里学习《尚书》。
B.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多次进言而未被汉文帝采用;汉景帝继位后 ,任命晁错为内史,由于“宠幸倾九卿”,晁错修改了国家的许多法令。
C.晁错因要削减诸侯的封地而招致诸侯及大臣们的反对,连他的父亲也从颍川赶来劝说,晁错不为所动,结果“衣朝衣:被斩于东市。
D.晁错死后作者引用仆射邓公的话是为了说明晁错“削地以尊京师”是“万世之利”,而吴王“以诛错为名”,只是谋反的借口。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译文:
(2)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21世纪教育网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8.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
9.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6分)
答: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21世纪教育网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21世纪教育网
(2)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3)亦欲以 , ,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冻顶百合
毕淑敏
世界上有没有冻顶百合这种花呢?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是没有的,虽然它很容易逗起一种关于晶莹香花的联想,其实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蹩脚词语。
那一年到台湾访问,去台湾岛内第一高峰的玉山。随着公路盘旋,山势渐渐增高。突然出现了密集的房屋和人群。我夸张地显示好奇:这些人要干什么?
当地女作家淡然地说:卖茶。
我来了兴趣,继续问:什么茶?
女作家更淡然了,说:冻顶乌龙。
我拿出手袋,预备下车去买冻顶乌龙。
女作家看着我,叹了一口气说:就是爱喝冻顶乌龙的人,才给玉山带来了莫大的危险。她面色忧郁,目光黯淡。
为什么呀?我大不解。
她拉住我的手说,拜托了,你不要去买冻顶乌龙。你喜欢台湾茶,下了山,我会送你别的品种。
冻顶乌龙为何这般神秘?我疑窦丛生。
女作家说,台湾的纬度低,通常不下雪也不结霜。玉山峰顶,由于海拔高,有时会落雪挂霜,台湾话就称其“冻顶”。乌龙本是寻常半发酵茶的一种,整个台湾都有出产,但标上了“冻顶”,就说明这茶来自高山。云雾缭绕,人迹罕至,泉水清冽,日照时短,茶品自然上乘。
冻顶乌龙可卖高价,很多农民就毁了森林改种茶苗。天然的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茶苗需要灭虫和施肥,高山之巅的清清水源也受到了污染。人们知道这些改变对于玉山是灾难性的,但在利益和金钱的驱动下,冻顶茶园的栽培面积还是越来越大。她没有别的法子爱护玉山,只有从此拒喝冻顶乌龙。
女作家忧心忡忡的一席话,不但让我当时没有买一两茶,时到今日,我再也没有喝过一口冻顶乌龙。在茶楼,如果哪位朋友要喝这茶,我就把台湾女作家的话学给她听,她也就改换门庭了。
又一年,我到西北公差,主人设宴招待。我得知身边坐着的先生是植物学博士,赶紧讨教。说我乡下的院子里有一棵苹果树,很多年了,却从不结苹果。
苹果树的树龄多大呢?他很认真地询问。
不知道。它是被我捡回家的,因为修公路,它就被人从果园连根刨起,几乎所有的枝丫都被人锯走当了柴禾。我发现它的时候,它的根系干燥得只剩下拳头大的一小窝,完全是根烧火棒的模样。我把它栽到院子里浇上水,没想到几个月后它长出了绿色旗帜一般的新叶……我说。
植物的生命力比我们所有的想象都要顽强,只要你尊重它。植物学博士说。[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可是,它为什么不结苹果呢?它会记人类的仇吗?它是否需要漫长的休养生息?我问。植物是不会记仇的,它们比人类要宽宏大量得多。按照你说的时间计算,它该恢复过来了,可以挂果了。最大的失误可能是没有授粉,你的苹果树太孤独了……植物学博士谆谆教诲。
我说,明年春天,我是向老乡讨来另一树上的花枝,向我家的苹果树示爱?还是再栽一株新的苹果树呢?侍者端上了一道新菜,报出菜名“蜜盏金菊”。
纷披的金黄色菊花瓣婀娜多姿,奶油、蜂糖和矢车菊的混合芬芳,撩动着我们的眼睫毛和鼻翼,共同化作口中的津液。
吃吧吃吧,这道菜是要趁热吃的,凉了就拔不出丝了。主人力劝,大家纷纷举筷,遂赞不绝口。活灵活现的菊花,花瓣像千手观音,厨师好手艺啊!
植物学博士面色冷峻,一脸冰霜,一口未尝。
我一时发窘,不知他为什么义愤填膺。植物学博士继续义正词严地宣布道,菊花瓣纤弱易脆,根本经不起烈火滚油。这些酷似菊花的花瓣,是用百合的根茎雕刻而成的。
百合花非常美丽,特别是一种豹纹百合,更是花中极品,象征着安宁、和谐、幸福。
我失声道,难道我们今天吃的就是插在花瓶中无比灿烂的百合么?
博士道,豹纹百合和菜百合不是同一个品种,但属于一个大家庭,餐桌上吃的是百合的球茎。这几年,由于百合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对它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种百合。百合这种植物,是植物中的山羊。
山羊在山上走过,会啃光植被,连苔藓都不放过。所以,很多国家严格限制山羊的数量,因此羊绒在世界上才那样昂贵。百合也需生长在山坡疏松干燥的土壤里,要将其他植物锄净,周围没有大树遮挡……几年之后,土壤沙化,农民开辟新区种植百合。百合虽好,土地却飞沙走石。
那一天那一桌那盘美妙的蜜盏金菊,只被人动了几筷子,那是在植物学博士还没有讲百合就是山羊之前,嘴馋的人先下的手。
从此,我家的花瓶里,再没有插过百合;再餐馆吃饭,我再也没有点过“西芹夏果百合”这道菜;在菜市场,我再也没有买过西北出的保鲜百合。那些洗得白白净净的百合头挤压在真空袋子里,好像一些婴儿高举的拳头,在呼喊着什么。
一个人的力量何其微小啊。我甚至不相信,这几年中,由于我的不吃不喝不买,台湾玉山阿里山上会少种一寸茶苗,西北的坡地上会少开一朵百合,会少沙化一笸黄土。
然而很多人的努力聚集起来,情况也许会有不同。我在巴黎最繁华的服装商店闲逛,见到地下室里很多皮衣在打折贱卖,价格便宜到你以为商家少写了几个零。我因惊讶而驻步,同行的朋友以为我图便宜想买,赶紧扯我离开,小声说,千万别买!在这里,穿动物皮毛是野蛮人的代名词。
努力,也许就会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出现。墙倒众人推一直是个贬义词,但一堵很厚重的墙要訇然倒下,是一定要借众人之手的。
我没有向我家的苹果树摇动另外的花枝,也没有栽下另外一棵苹果树,在长久的等待之后,它无声无息地结出了几个苹果,其味巨甜。
(选自2005年第23期《读者》,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5分)
A.“冻顶百合”,是作家受“冻顶乌龙”的启示而冠以的美称,体现出百合的绿色环保、质量上乘、价格昂贵。
B.文章虽然只是选取了日常生活中似乎极为平常的事物来写,可却于寻常之中显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在文中作者阐述了环境保护需要人人参与的观点。
C.文章叙事朴实生动,语言平易、清新隽永,多用比喻,生动而宁静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体现了作家“明澈见底”的散文风格。
D.文章穿插叙述巴黎最繁华的服装商店皮衣在打折贱卖,价格便宜得几乎让人无法相信的程度,是为了说明中国人的环保意识远远不如法国人。
E.结尾处交代苹果树在“无声无息”之中结出几个“其味巨甜”的苹果,旨在强调人类应“尊重”植物,顺应自然规律。
(2)“虽然它很容易逗起一种关于晶莹香花的联想,其实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蹩脚词语”,这里地“拼凑”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6分)
(3)“但一堵很厚重的墙要訇然倒下,是一定要借众人之手的”,作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6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台湾女作家的“面色忧郁”“目光黯淡”,西北植物学博士“面色冷峻”“一脸冰霜”到底是因为什么?请简要概括。(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
A.咻咻 奋袂 匏尊 杳无音信 自吹自擂
B.雉堞 干瘪 愀然 猝不及防 过蒙拔擢
C.修葺 莠民 险衅 眉飞色舞 语无论次
D.蜉蝣 吞噬 涟漪 茕茕孑立 虎视眈眈
1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老罗尚仍劝我把珍珠还给“恶魔魟鱼”,“总有一天,它会连同你的姓名一起要去,将来别怪我没警告你”!
B.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我觉得他们说的太好了,我确实是在走过去看。可是我还没走近一家旅店。
C.直到鼎里面只剩下清汤,才始住手,浆捞出的物件分盛了三金盘:一盘头骨、一盘须发、一盘簪。
D.“不能因为玩‘威震天’影响了学习。”我郑重叮嘱,话语中掺进了少有的威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采取阳光公示的方法,防止人们所议论的可能出现的“潜规则”、“权力寻租”等不正之风的侵袭。
B.湖北出现大学生舍己救人时私家船主却趁火打劫、“挟尸要价”的现象绝非不是偶然,它是我们盲目追求法治社会,过度依赖法律的强制力所带来的必然恶果。
C.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利用访美机会明白告诫美国,中国反对以认识分歧为借口,拿宗教和言论自由去支持或变相支持“藏独”等分裂势力。
D.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
15.下面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关于“文明”的公益广告,请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以“感恩”为主题写一则公益广告。(4分)
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有时候,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点体谅;有时候,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候,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点温暖。
16.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京剧脸谱”的定义。
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60字。(6分)
在京剧表演中,某些男性角色的脸部常有一种特殊的彩色化装,称之为“脸谱”。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不同纹样的脸谱,用来表明戏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等特征,使观众能观其外表,知其心胸。例如,红色脸常用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等性格,以“三国戏”里的关羽为代表;白色脸则常用来表现奸诈多疑,以“三国戏”里的曹操为代表。京剧脸谱能够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都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需要我们客观审视,也需要我们理智对待。实际上,“差异”的存在,反映了生命、生活形态的丰富多彩,也带给人们更多深入认识社会、认识人自身的机会。
请你以“面对差异”为题,写一篇作文。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B项的有效信息是第⑤段“呼吁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条件禁止一切有可能导致无法预知后果的基因重组研究”。显然,选项说法过于绝对,范围扩大了。)
2.B(A项信息源是第①段“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科学作为以一种新的“偶像”登上神坛”。尽管文章有批评的意思,但不是指科学的地位空前提高而言。该项张冠李戴。C项信息源在④、⑤段“基因重组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原文说的是“伦理问题”而不是“健康问题”。原文第⑤段后面说其对健康的危害的是加州会议的与会者。此项张冠李戴。D项信息源在第⑤段“运用这项技术所产生的生物新类型,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和意想不到的危害,因此必须对此严加控制。”关键点是两个“这”的指代意义。这里张冠李戴和强加因果。)
3.D(根据全文分析题目中的“科学”和“他自己”的确切含义。文章并没有涉及科学的新旧,因此,D项无中生有。)
4.D(恨:遗憾,懊悔。)
5.D
6.A(应为“太常”派遣)
7.(1)晁错多次 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总是采纳,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译对“数”、“辄 ”各给1分,大意1分,共3分)
(2)等到窦婴、袁盎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把他处死。(译对“及”、“衣”给1分,大意1分,共2分)
8.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9.“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
鉴赏: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当时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上任,其时,当地“比岁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超然台记》)。经过他一年尽心竭力的治理,局面趋于安定。为了调节“济世”与“归隐”的矛盾心境,他于熙宁八年底修葺园北田台而成超然亭,由其弟弟苏辙命名,点出其超然物外,优游自乐的情性。这首词便是次年春登超然亭而作。词题一作“暮春”。词调《望江南》即《忆江南》,本为单词,宋人将其重复一遍,成为一种双调新格体。
词的上片,写密州春景。前两句写登台前所见——“春未老”,以拟人的手法写仲春的生机蓬勃,含意亲切;“风细柳斜斜”,似一特写镜头,细腻地描绘出季节的特征。“斜斜”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柳条丝丝下垂、随风摇荡的绰约风姿。后三句再写登亭后眺望的景色,词人为眼前的春色所触动,意兴盎然地登上超然亭去欣赏全城的春景,只见“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壕”,指护城河,碧绿的春水环城绕墙,满城娇红的鲜花相映绽放,好一幅艳丽夺目的春光图!“烟雨暗千家”,进一步勾画出千家万户笼罩在烟雨迷蒙之中的朦胧景象,既紧扣了春天特有的景象,又暗含着深沉的意蕴,为下片抒情作好铺垫。
下片,抒乡思之情。词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眼前花红柳绿满全城、轻烟细雨暗千家的景象,寒食、清明时节的传统风俗,勾起了词人思乡的情思,强化了欲归不得归的感慨和叹息。
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相传春秋时,晋文公为哀悼不愿出山而被烧死的介子推,下令举国禁火三日,故称寒食节。古人寒食、清明,又有扫墓的传统风俗。寒食节后,重新生火,谓之“新火”。“咨嗟”,叹息。酒醒后,词人为羁旅他乡,不能归乡省亲、扫墓而叹息;为仕途失意、抱负未展却又不得归隐山林而叹。但苏轼毕竟是一位豁达超然的人物,此时未泯灭“致君尧舜”的宏愿,故而结尾三句笔锋一转,抒发了特有的随缘自适、自我解慰的旷达胸怀。面对着来自家乡的“故人”,词人说,让我避而不谈思念家乡的愁肠,而悠然自得地生起新火煎烹新焙制的茶,邀客人一道美美地品尝吧,趁着自己年富力强的美好时光,赋诗饮酒、享受人生、超然物外、忘却世间一切愁思苦闷吧!
全词写登超然亭所见的春景及由此牵动的羁留异乡的乡愁,又以“超然”的情怀贯穿其中,情景相融,天衣无缝。写景抓住时节特征,诗意盎然,为抒情制造气氛,抒情出自肺腑,情真词显,又紧扣季节景物,上下呼应。其谋篇布局,章法韵格,乃天设地造,无懈可击,显示了苏轼按谱填词的过人技巧,堪称双调《望江南》的典范之作。
10.(1)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茕茕孑立
(2)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11.(1)A、D
(2)这里的“拼凑”的含义是拼装凑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冻顶百合”的强烈的厌恶痛恨之情。
(3)作者这样说的用意食为了提醒世人环境保护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每一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这样写法的好处在于形象生动,引人深思,使深刻的道理浅显易懂。21世纪教育网
(4)台湾女作家的“面色忧郁”“目光黯淡”是因为仍有许多人在利益和金钱的驱动下,大面积种植冻顶乌龙茶,使得当地(玉山)的天然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西北植物学博士“面色冷峻”“一脸冰霜”是因为仍有许多人嗜食百合,致使这“植物中的山羊”被大量种植,导致西北越来越多的土壤沙化。
12.C(语无伦次)
13.B(A项感叹号应放在后引号的里面,C项顿号改为逗号,D项威震天加单引号。)
14.A(B 项多重否定不当 ; C项缺少成分,“言论自由”后加“为幌子” ;D 项“结构混乱”,“借口……”与“以……为名”两种句式杂糅,应保留其中的一种)
15.有时候,感恩只是心底的一句感谢;有时候,感恩只是节日里的一个问候电话;也有时候,感恩只是把他人送给自己的微笑转送给更多的人:我相信,其实感恩就在于我们的那份心意。(4分)
21世纪教育网
16.答案示例: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中以夸张变形等手法(1分,要点“夸张变形等手法”)。用不同颜色、图案、纹样(1分,要点“不同颜色、图案、纹样”)在男性角色脸上勾画(1分,要点“男性角色”)的用来表明面容、性格等特征(1分,要点“表明面容、性格等特征”)的特殊彩妆(1分,要点“特殊彩妆”)。
1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