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统编版文必修上册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统编版文必修上册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1 19:5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的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辛弃疾
南宋时,
有一个人,他是一员武将,
戎马一生,满心想的都是收复失地;
有一个人,他是一位词人,
笔耕不辍,魂牵梦萦的还是收复失地!
魂牵梦萦的那片土地呀,
是他一生的牵挂!
这个人就是 ……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隆兴北伐失败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哪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靠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
本词最大的写作手法是用典,借典抒怀。
赏析典故
所谓用典,就是因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用典作用: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内容丰富,言简意赅,文情隽永,含蓄深刻。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用李广的典故,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与渴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宋书·宗悫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辛词长于用典。在这首词中,作者分别用了哪些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对照注释、分组讨论)
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
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用孙权典
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用刘裕典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南畿志》“丹徒旧在镇江城南,宋武帝微时宅业。”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
孙权和刘裕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怀念英雄,向往英雄业绩,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刘裕之子刘义隆,听信王玄漠的大话,草率出兵北伐,想要建立汉将霍去病一样的功绩, 结果大败而归。
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典
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伐金必须做好准备,
不能草率从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
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用佛狸祠典
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兵败,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率兵追至长江北岸瓜步山,在那里修建了一座行宫,后改为祠庙,称佛狸祠。
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
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
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
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
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廉颇典
廉颇被免职后在魏国。赵王想要再用他,派人去看他。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到廉颇处,廉颇特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廉颇。
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比,虽65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着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婉转流露出词人不受重用的愤懑,更体现出作者不顾年迈力衰,鞠躬尽瘁报效祖国的满腔热忱。
文中典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孙 仲 谋
寄 奴
佛 狸 祠
廉 颇
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暗指南宋统治者的无能。
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今昔对照,表达隐忧。
借古讽今,警告当局。
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连线
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派”.通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相同点:
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
不同点:
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
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
当堂训练:
  1、背诵全词。
  2、完成相关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