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 1.1 测量长度 第2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人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 1.1 测量长度 第2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01 19:2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月_日  星期  课型: 主备人: 总课时:__节
测量长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2.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难点:使用刻度尺时做到放、看、读、记、四正确。
教学准备:米尺,木块,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甲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的乙刻度尺
教学过程:
集  体  备  课 个性修改
⒈测量的重要性。探索性实验1:学生每人拿出一把米尺(暂盖刻度尺),去测量课桌的长度。讨论后总结:没刻度,不能测量。然后教师指出: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探索性实验2:揭去遮盖在米尺上的纸条,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学生动手实验后总结:测量的实质是一个比较的过程。继续讨论:谁跟谁比较?讨论后总结:桌子与刻度尺比较,即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拿出学生中几个记录错误的代表数据:如0.64或64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指出错在没有单位,从而引出长度单位。⒉长度的单位。指出长度单位就是事先确定的一个标准的长度。世界上各国有不同的长度单位,中国就有丈、尺、寸、分等。为了便于国际交往(通商、科学技术交流等),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SI),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m。再出示米尺,来加深米的概念。并介绍其他常用单位。⒊正确选用刻度尺探索性实验3:每位学生拿出甲尺(最小刻度为厘米)和乙尺(最小刻度为毫米),分别测同一块木块长度。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发现测量同一块木块用甲、乙两尺得到的准确程度不一样。教师马上投影甲尺和乙尺。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①甲、乙两刻度尺上刻度每大格分别是多少?每一小格分别是多少?②用甲尺能准确读到哪一位?用乙尺能准确读到哪一位?在学生明确甲刻度尺最小刻度是厘米和乙刻度尺最小刻度是毫米后。小结: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测量的结果就越准确,也就是说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就是准确程度。因此,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决定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⒋正确使用刻度尺投影两种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让学生讨论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2—2(1)然后得出测量中要做到四正确:①放正确讨论并指出图1测量物体长度时的错误:刻度尺斜放;零刻度线 2—2(2)没有对准物体一端。提问有些刻度尺比较厚,读起来很不方便时,应该怎么做?让学生指出按图2位置放,使刻度线紧靠被测的物体。②看正确分析图1看刻度时眼睛的视线是否正确。让学生纠正,要做到视线与尺面垂直。③读正确让学生用甲、乙两尺再一次正确测量同一木块。拿出学生中有代表性的一组数据进行分析。如用甲尺测量结果为13.4cm,乙尺测量结果13.42cm。分析甲尺最小刻度是厘米,13cm能准确读得,而0.4cm是靠眼睛估计出来得。乙尺最小刻度是毫米,13.4cm能准确读得,而0.02cm是靠眼睛估计出来得。即1 3 ┊ 4 cm 13.4 ┊ 2 cm准确值 估计值 单位 准确值 估计值 单位小结:长度测量的读数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让学生检查刚测量的课本的长、宽加以修正。④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㈡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长度的单位,测量长度的工具;学习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同学们课外要多加以练习,真正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板书设计第二节 长度的测量⒈长度的国际单位:米⒉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⒊正确选用刻度尺
教学后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