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掌握七言律诗的相关常识。
2.学习诗歌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感受诗歌营造的浓郁悲凉的意境。
3.分析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二、知识链接
律诗
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其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而得名。
律诗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通常每首八句,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共四联(首颔颈尾)。律诗的章法讲究起、承、转、合。首联:起,即起事,或自然描述,或交代事情的起因、时间、地点等,引出下文。额联:承,是起句的延伸,承接开头,或写景,或抒情,语气和缓,与上句自然衔接。颈联:转,是诗意的转折变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转换。“转笔”的作用是陡生波澜,有起有伏,避免平铺直叙。尾联:合,是合笔,是结句,是前面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登高】古人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的习俗,寄托人们驱邪避灾、祈求健康长寿、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望。
三、任务探究
《登高》这首诗的主旨句是什么?
2.《登高》中思考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悲情的?
4.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
默写全诗。
我的疑问:
四.名句默写
1.《登高》开篇以“ , ”两句写登高所见所闻,选取风、天、猿、鸟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景图。
2.《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衰弱抗争的精神。
4.《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五.链接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释】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后主:指刘禅,他治国不理朝政,宠信宦官,终至亡国。④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提挈全篇,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描述山河的壮观,上句在空间上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照应第二句的“万方多难”,警告吐蕃莫来侵扰。
D.尾联运用刘禅宠信宦官终至亡国的典故,借《梁甫吟》来代指这首《登楼》,暗含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2.本诗与《登高》抒写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请简要概括。
【答案与解析】
任务探究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首联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视线由高到低,选取了“风”“天”“猿”“渚”“沙”“鸟”等意象,构成一幅苍凉的画面,气势恢宏,境界阔大。颔联选取“落木”“长江”两种意象,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凉的意境。
前两联选取了“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无边落木”“滚滚长江”等意象,营造了萧瑟凄凉、雄浑阔大的意境。诗人借萧瑟凄凉、雄浑阔大的秋景,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内心的悲伤之情。后两联运用情景交融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内心浓重、郁结的国难家愁。
一悲“万里”,诗人远离故乡,为有家难回而愁苦;二悲“秋时”,秋天草木凋零,霜风渐冷,一草一木更易触动诗人内心的悲凉;三悲“作客”,客居他乡,难免有羁旅之愁;四悲“常作客”,年复一年漂泊他乡,羁旅之苦、思乡之愁越来越强烈;五悲“百年”,人生迟暮,有志未达而伤感失意;六悲“多病”,老无所成,又疾病缠身,愁更深重;七悲“登台”,登高望远,“无边落木”“不尽长江”尽收眼底,想到自己的身世,不禁百感交集;八悲“独登台”,老病的诗人独自徘徊于秋日的高台之上,内心的孤独不言而喻。这八层“悲”并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融合在一起的。让我们看到这样一幅图景:一位年过半百、漂泊异乡、疾病缠身的老人,孤孤单单一个人登上高台,面对萧萧落叶和滚滚江水,慨然长叹。此情此景,何其悲凉!
名句默写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链接高考
1.A“以哀景写哀情”和“正衬”错。首联是以乐景写哀情,用的是反
衬手法。
相同点:都抒发了流落他乡的伤感之情以及担忧国家前途命运的忧国之情。不同点:《登楼》感叹当今皇帝如刘禅般昏庸无能,任用奸佞误国。《登高》感伤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无报国之路。
【诗歌大意】登上高楼近看繁花盛开,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徒劳侵扰。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诗歌鉴赏】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莫相侵”,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于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