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设计主要理论依据:
“ 角 ” 是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只是还不认识它罢了。本课教学的设计,我们针对二年级学生 “ 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 ” 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认识角、掌握角的特点、学会判断角、并能分辨的大小,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伴随着这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以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主要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观察实践、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加深认识;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角的图片形成角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生活情境和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来认识角,建立角的概念,会用直
尺画角。
3、在操作比较中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和能从实物及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具准备:
教师:一把三角尺;活动角(一个两边长的、还有与学生数相同的两边短的);与学生数相同的圆形纸片。
学生:一把尺子、一张题纸、一个三角板、一张圆形卡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巩固旧知: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几何图形朋友,它们呀藏在我们身边各种地方。让我们走进校园(出示主题图),找一找哪儿有什么图形?
预设:窗户上有长方形、钟表上有圆形、老师的三角尺是三角形。
2、提出问题: 老师拿来了一个三角形,拿走一条边,剩下的这部分图形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仔细观察它与我们之前认识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预设:我们之前学习的图形都是封闭的,这个不是。(评价语:你真会观察)
3、初步感知角:它也是几何图形大家族里的一员,像这样的图形叫做角。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生齐读课题。)
二、 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找身边的角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角的足迹,让我们再回到校园(出示主题图),你在哪儿找到角了?(学生观察说出角的位置)
(3)出示课件,在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上、用品上也藏着角呢,你能指出来吗?(学生指角,教师引导指角的正确方法)
(4)出示课件,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用到的三角板,它的身上有角吗?请你指出来。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给角脱下漂亮的外衣,就变成了这样。
2 、触摸感知角的特点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三角板有几个角呀?
(2)现在,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的一个角,像这样(教师示范摸角的顶点)顶一顶,有什么感觉?(预设:尖尖的)再摸摸这两条边(教师示范摸角的两条边),感觉怎么样?(预设:直直的)
(3)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边说边板书教师随即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并标出名称)
(4)谁能指一指白板上面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
(5)通过观察上面的这些角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每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小结:看来小小角挺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巩固练习: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好多的图形,请你观察后用手势判断一下哪些是角?那些不是角?
(1)判断
①为什么认为它是角?( )
②为什么认为它不是角?( )
过渡语:同学们对角的认识很到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个图形中有几个角。(教师一边指出角一边将弧线标在角上)
数角的过程中像老师这样做标记,既不会漏数,也不会重复数。请同学们拿出题纸,像老师一样标一标,数一数这些图形有多少个角。
(2)出示四边形、五边形等图形,说说这些图形有角吗?有几个?
3、认识角的大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角的王国里也有大有小,我们一起进入角的王国,这里有一对好朋友,有一天他俩吵起来了。让我们一起看一个小动画,看完后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预设1:两个角因为谁大谁小在吵架,后来它们和好了;预设2:我知道角的边长与大小没有关系)。
(2)得出结论:原来我们比角的大小比的是这一部分的大小,,我们把两个角重叠后发现,他们角的大小是一样的。
追问:现在我把黑板上这个角的边延长,角的大小变了吗?老师把这个角的边擦成很短,角的大小变了吗
(3)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板书)
(4)组织活动:
过渡语: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与什么有关系呢?
①介绍活动角:(拿出一个活动角)我们把这个角叫做“活动角”。你们想不想也来玩玩这个活动角呢?请你们看好游戏要求。
②提出要求:
游戏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玩一玩活动角,看一看、想一想怎么样角就会变大?怎么样角就会变小?
③学生活动后交流。
预设1:把这两个边打开,角就变大了,再把两个边合上角就变小了。
预设2:(学生将活动角两条边慢慢张开)这样角就变大了,(再慢慢将两条边聚拢)这样角就变小了。
④总结提升: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啊!看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角度有关。
将学生得到的结论写在黑板上。(教师做动作)两条边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角度越小,角就越小。
(7)总结提升:那么在比较角的大小时,其实就是在比较两条边张开角度的大小。
(8)复习巩固:题纸上第二题,选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小结:有的角我们可以用眼睛就直接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一眼看出,我们就要用重叠法来比较了。
5、画一画
(1)谈话: 你们看了那么多角,想自己画一个角吗?
(2)你觉得应该怎样画角?(应该先画顶点,再画边)
(3)(老师做示范)从一个点画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你看清角的画法了吗?
(4)指名板演,请学生自己动手画角,试着写出各部分名称。
(5)实投展示,评价
预设:边弯的行吗? 两条边没有相交的?
(6)再画一个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的角,同桌互相看一看。
3 、动手折加深对角的认识
(1)同学们看,这张圆形纸上有角吗?(提出问题)
(2)你能想办法用它折个角吗?(提出要求、自主探究)
(3)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折出的角展示给大家看?(暴露资源、组织研讨)
预设追问:这张纸上有三个角?(只要有一条线弯了,这个图形就不是角)你还发现了什么
(4) 总结提升:折的次数越多,角越小。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剪一剪
一张长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1)先猜一猜
(2)操作验证
(3)交流研讨
(4)总结提升:剪的方法不同,所剩角的数量也就不同。
四、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1 、你们学得开心吗?学会了什么知识?(学生谈收获,教师及时予以肯定。)
2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今天就请同学们回家也考考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找一找家里的角,你来当小法官,好不好?
板书设计 :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 边
顶点
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