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是来自双沟完全中学的李利娟,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属于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内容,即本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主题下的第十四课:在学习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的背景下,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展开了。这节课正是通过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战争的开展、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来展示国民大革命的历史。并为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学习奠定基础。从长远来看,这节课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和建立正确的历史观以及学习整个中国近现代史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本课的教学地位重要、意义重大。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①在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中,要求学生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办原因、特点、意义;北伐战争的对象、战略方针、胜利原因;四 一二政变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识读地图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逆向思维的能力,相互合作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共同探究、自主解决问题来学习黄埔军校历史,并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通过观看视频、搜集有效信息,共同观察《北伐进军形势图》,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来学习北伐战争的历史;通过思考、讨论“蒋介石为什么能够发动四 一二政变”以及“南京国民政府代表谁的利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知识迁移,最后引导学生来解决“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感受大革命时代的历史氛围,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并进行内化、树立报效祖国之志,使情感和价值观得以升华。
3、教材重难点:
??就本课而言,其重点、难点的确立都与本课的主题“国民革命的洪流”密切相关。那么国民革命的发展—黄埔军校的创办和高潮—北伐战争的开展自然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初二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及情感特点,教学过程中通过共同探究,搜集有效信息,相互讨论等学习活动来强化重点。鉴于本课“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对初二学生来说相对较难,而与此同时“(一)南京国民政府代表谁的利益?”和“(二)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为什么却说国民革命失败了?”需要较高的思维水平,其无疑成为教学中的难点,针对“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设计了观看地图,并以多媒体动态演示进行辅助教学,对于问题(一)让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蒋介石为什么能够发动四 一二政变”,提示有那些力量支持蒋介石,然后进行知识迁移完成问题(一)。对于问题(二)教师组织学生思考,并给予引导。通过这些措施易化难点。并在教学中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二、学生分析:
1、通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有所增加,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八年级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而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同时也在课堂中尝试建构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本课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预设法、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探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识读地图的,相互合作的能力。
学法:本节课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的学,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会学。并且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多样性、乐趣性、现实性、开放性。
四、教学流程:
1、复习旧课:通过介绍国民革命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到中国革命面临着困境,并继续追问:中国人为什么要革命?以预设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
2、讲授新课:
1924—1927年的历史是北洋军阀势力走向没落和国民大革命兴起、发展到最后失败的历史。本课选取了国民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历史事件----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大革命时代。教科书最后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介绍。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做如下安排:
关于黄埔军校的创建,通过总结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和多媒体展示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于黄埔军校创建的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特点及贡献有全面的认识。对于黄埔军校的特点,通过师生合作探究法,使学生认识到它与以往军校的不同,从而对于黄埔军校产生的巨大影响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关于北伐战争,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地图是较为吃力的一件事。因此在学生观察地图的同时,还设置了以多媒体动态演示进行辅助教学,从而对本课的这一难点加以突破。为了增加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加入了相关视频,使学生感受大革命时代的历史氛围,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和敢为人先的精神。
关于大革命的结果及原因,我主要是通过合作讨论的方法,通过的学生的争论,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使学生认识到大革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这样既让学生认识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又为下一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学习奠定基础。
3、课堂小结:主要通过国民革命的进程来对本课进行小结。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大革命的发展有个整体的认识,从而保证学生知识的完整性。
1924年1月 国共合作 ——— 前提
1924年5月 创办黄埔军校 —— 发展
19267月 北伐战争 ——— 高潮
1927年4月12日 四一二政变——— 转折
1927年4月18日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失败
4、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的形式使学生对本课内容一目了然。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一 黄埔军校的创建
1军校的创办和性质
2军校的特点
3军校的贡献
二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1北伐的主体和对象
2北伐的战略方针和叶挺独立团的作战
3北伐的胜利进军
三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四一二政变
2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3国民革命的失败
5、课堂练习:本环节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印象,做到课课清。
⑴关于黄埔军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是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
②是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的“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简称。
③孙中山任校长。
④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A.①②④ B. ①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⑵下面关于北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B.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袁世凯、张作霖三个军阀。
C.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D.北伐的主要战场是湖南、湖北。
6、作业:课后自我测评。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