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声音的特性拓展训练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三章(打包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3.2声音的特性拓展训练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三章(打包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2 14:06:25

文档简介

3.2声音的特性拓展训练(1)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三章
一、单选题
1.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的实验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B.乙图中用实验加推理的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C.音叉抵在牙齿上,能听到音叉的声音是利用了空气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橡皮筋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如图所示,七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子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从左向右用嘴贴着瓶口用相同力度吹气,音调逐渐降低
B.吹瓶子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水振动产生的
C.从左向右用筷子用相同力度依次敲击瓶子,音调逐渐降低
D.从左向右用嘴贴着瓶口用相同力度吹气,响度逐渐降低
3.2020年1月14日,泸州市民乐团在江阳艺术宫举行了“2020年迎春音乐会”,音乐会着重以民乐、民歌的表现形式来突出这场音乐会的特点,有琵琶、二胡、古筝等民乐器参加演奏,也有著名音乐家的独唱、合唱等.以下关于音乐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听众能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大厅的墙壁传过来的
B.二胡演奏中,演奏者通过拉动弓的力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C.男高音和女低音合唱中,男高音的音调高
D.我们很容易区分二胡和琵琶的演奏,主要是通过声音的响度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声喧哗”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B.“隔墙有耳”可以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C.剧院内壁上的蜂窝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
D.用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5.功夫巨星成龙在2018年《开学第一课》中与同学们畅谈梦想(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课时,主讲人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108m/s
C.观众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主讲人的声音
D.主讲人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据。”——歌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通过响度区分蝉叫和鸟鸣的
C.“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人们听到的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8.下面是两个物体的振动周期与振幅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但音调相同
B.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音调也不同
C.两个物体的音调不同,但响度相同
D.两个物体的响度相同,音调也相同
9.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10.如图,是三种乐器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音色和音调都相同 B.甲、乙、丙音调和响度都相同
C.音调和音色相同的是甲和乙 D.响度和音色相同的是乙和丙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快
B.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C.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的是音调高
D.在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2.远离污染,守护蓝天,山西多地婚嫁等喜庆日用音响礼炮车替代了燃放鞭炮的习俗。该礼炮车工作时车载大功率音响发出模拟鞭炮的声音,音量大小也可以调节。下列关于该礼炮车发出的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礼炮车发出的鞭炮声由汽车发动机振动产生的
B.礼炮车发出的鞭炮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礼炮车发出的鞭炮声和燃放鞭炮声的音色相似
D.礼炮车发出的鞭炮声不属于噪声
13.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同一个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声音的音调比乙高
B.丙声音的响度比甲大
C.甲声源发声时振动幅度比乙大
D.甲声源发声时每秒内振动次数与丙相同
14.通过观察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不同乐器发出的波形整体上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音调相同
B.甲乙丙三种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
C.甲乙丙的响度、音调、音色都不相同
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二、填空题
15.2020年10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在河南洛阳如期进行,歌手萨顶顶献唱《左手指月》,她的歌声高亢、空灵。最近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在模仿她,但他们的声音和萨顶顶的最大不同是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我们班文艺委员总是在自习课上哼这首曲子,此时她美妙的歌声属于_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
16.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声的____(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在演奏时,在场的观众听到的优美的乐器声是通过____传播到人耳的。
17.如图甲、乙、丙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最小的是图______。甲丙两图______(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相同。
18.唐诗《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声音是物体___________而产生的;能区分“钟”和“鼓”是根据___________来判别的。郦道元的《三峡》中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描写。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现象,当反射回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就可以听到___________。
19.城市一些交通繁忙处都设有噪声监测设备,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77.0的数字,它的单位是______,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睡午觉的小超经常被姥姥家门口放的广场舞音乐声吵醒,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______(填“噪声”或“乐音”)。为避免干扰,他关闭窗户,这是利用了______(填“消声”“吸声”或“隔声”)的方法来减小干扰。姥姥知道小超睡醒后要学习,于是把音量调小了,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的。
20.利用声音的三个特征进行填空:初中阶段的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______发生了改变;人们常说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的“音质好”是指______好。
2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
22.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同样的音律来,那么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想达到目的,我们应该______敲。用嘴吹气时,声音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想达到目的,我们应该______吹。(2、4空选填“从左向右”或者“从右向左”)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A
6.C
7.D
8.A
9.B
10.B
11.D
12.C
13.C
14.C
15.音色 噪声
16.音调 空气
17.丙 音调
18.振动 音色 回声
19.分贝/dB 响度 噪声 隔声 声源处
20.音调 音色
21.响度 音调
22.瓶子和水柱 从左向右 空气柱 从右向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3.2声音的特性拓展训练(2)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三章
一、单选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B.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一定能听到声音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块”,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2.目前的智能音箱通过连接网络,可以让用户以自然语言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信息查询、生活服务、出行路况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智能音箱可以直接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智能音箱发声需要物体的振动
C.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D.人们可以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不同歌手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此实验不能说明(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此实验是探究音调的决定因素
C.此实验是探究响度的决定因素 D.此实验利用了放大的方法
4.关于声现象,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响度越大,传声越快
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用声波清洗眼镜——声可以传递能量
5.如图所示,小明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B.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C.拨动不同的吉他弦是为了改变吉他的响度
D.吉他弦调紧些,发声的音调变高
6.夏季,我市诸葛亮广场的音乐喷泉随音乐舞动,供市民欣赏。以下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音箱发出的音乐不是振动产生的
B.区别吉它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可以传递信息
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保持340m/s不变
7.疫情过后,小雨同学去音乐厅听一场音乐演奏会,当她听到优美动听的音乐时,联想到初中学习过的有关声现象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听众可以通过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悠扬的琴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D.音乐厅的门窗在演奏时关闭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8.《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坡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中说,大将张飞在桥头大喝,声如巨雷,吓死了曹军大将夏侯杰。这段故事中,“声如巨雷”指的是声音的(  )
A.传播快 B.音色好 C.响度大 D.音调高
9.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二胡发声的某一特征;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另一特征。前、后两种情况改变的乐音特征是(  )
A.响度、音调 B.音色、响度 C.音调、响度 D.音色、音调
10.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C.“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人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11.2020年1月14日,泸州市民乐团在江阳艺术宫举行了“2020年迎春音乐会”,音乐会着重以民乐、民歌的表现形式来突出这场音乐会的特点,有琵琶、二胡、古筝等民乐器参加演奏,也有著名音乐家的独唱、合唱等.以下关于音乐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听众能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大厅的墙壁传过来的
B.二胡演奏中,演奏者通过拉动弓的力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C.男高音和女低音合唱中,男高音的音调高
D.我们很容易区分二胡和琵琶的演奏,主要是通过声音的响度
12.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编钟,声音的音调不同
D.只要敲击编钟,听力正常的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中的吼猴能以雷鸣般的吼声警告同类不要侵犯它的领地,吼声是由吼猴的声带______产生的,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
14.碗碗腔是孝义民间戏曲艺术,表演节目时,表演者的声音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并通过______传播到观众耳中。二胡伴奏者用手按压琴弦不同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
15.如图甲、乙、丙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最小的是图______。甲丙两图______(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相同。
16.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7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Hz,人类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17.中国兄弟南卫东和南卫平近几年尝试用蔬菜来演奏乐曲,利用红薯做陶笛,利用竹笋做长笛,红萝卜做成了排笛,各种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的振动产生的;蔬菜挖的孔深浅度不一样,用相同的力吹发出的声音的______不同。
18.如图所示是“曾侯乙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因_____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人耳听到的钟声主要是经______ 传播的。
19.用两个不同的音叉,同时在同一示波设备上做了四次实验,得到的波形如图A、B、C、D所示。在这四个波形图中,反映了声音响度较大的是______和______两图,反映了声音音调较高的是______和______两图。
20.下图是两个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图形可知图________响度小,图_______音调高。二胡演奏时,手指压着弦的不同地方来调节声音的________(后三空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21.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看电视时“综艺节目”里常有小孩模仿郭德纲、张杰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他们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击鼓传花电视节目中,台下的观众都听到了鼓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______传播。参加游戏的人是通过鼓响来判断是否停止传花,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D
6.C
7.A
8.C
9.C
10.B
11.C
12.A
13.振动 响度
14.声带 空气 音调
15.丙 音调
16.350 能
17.空气柱 音调
18.振动 响度 空气
19.C D B D
20.乙 乙 音调
21.音色 空气 信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3.2声音的特性拓展训练(3)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三章
一、单选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快
B.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C.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的是音调高
D.在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2020年6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参加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式。关于方队在行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铿锵有力的脚步声由振动产生 B.脚步声比口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
C.响亮的口号声说明了士兵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D.整齐的口号声说明了士兵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3.如图所示,小明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B.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C.拨动不同的吉他弦是为了改变吉他的响度
D.吉他弦调紧些,发声的音调变高
4.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钢尺进行有关声现象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钢尺伸出桌面越多,尺子振动越快,音调越低
B.小明拨动尺子却听不见尺子发出声音,可能是因为尺子振动太快
C.同桌小华觉得小明拨动钢尺时声音变大但音调没变,一定小明加大了拨动力度
D.小明可以用该钢尺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
5.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c、放在钟罩内的响铃闹钟,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听到铃声明显减小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ab B.bc C.cd D.ad
6.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B.医生用B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C.声音在真空中和空气中都以340m/s的速度传播
D.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手机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们耳朵的
C.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
D.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9.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师生们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抒发浓浓的爱党爱国之情。“高唱”中的“高”形容的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10.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D.钢尺振动越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11.二胡是我国传统拉弦乐器,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12.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声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声 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声
C.钟声主要是通过大地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1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A.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14.下面是两个物体的振动周期与振幅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但音调相同
B.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音调也不同
C.两个物体的音调不同,但响度相同
D.两个物体的响度相同,音调也相同
二、填空题
15.学了声现象后,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A.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B.发声体在振动;C.声能传递能量;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甲图探究的是_______,乙图探究的是_______,丙图探究的是_______,丁图探究的是______(选填实验对应的序号)。
16.接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可以判断出______(选填“甲”或“乙”)是噪声的波形:正在房间写作业的小明觉得客厅的电视声太大了,于是关上了房间门,从控制噪声方面来说,这属于在______(选填“噪声源”或“噪声的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17.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______。蜜蜂1min振翅2640次,则其翅膀振动频率为______,人耳______(能/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18.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伸出桌面钢尺长度不变,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发声音调逐渐变______(选填“高”或“低”)了。
19.如图是一新款小度智能屏,它可以和“主人”进行语音交流,接收“主人”指令,播放音乐,播报天气。还具有模仿父母的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讲故事哄娃入睡的功能。它和“主人”进行语音交流是通过______传播的。它能够正确执行“主人”指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20.在空气均匀且温度相同的室内,小明吹响长笛的一个音,并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监测,得出如图的波形图,可以得出:笛声是由空气柱_______产生的;监测器_______(A/B)离声源近;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_______(音调/响度)减小。
2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以听到声音,这是因为钢尺______发出了声音,保持伸出桌面钢尺长度不变,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发声音调逐渐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了。
22.李白在《夜宿山寺》中写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这首歌音太高,我唱不上去的“高”字指声音的______,喇叭里响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歌声,小明说:“是韩红在演唱”。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不同判断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3.看图回答下列问愿,
(1)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_________发现昆虫;这种声____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得出_________不能传声,这种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_________的标志,这是在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4)如图丁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弹开,说明音叉在_________,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_________越大。(选填“响度/音调”)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D
4.D
5.D
6.B
7.D
8.B
9.A
10.C
11.A
12.B
13.B
14.A
15.D A B C
16.音色 乙 噪声的传播途径
17.音调 44Hz 能
18.钢尺 响度 低
19.音色 空气 信息
20.振动 B 响度
21.振动 响度 低
22.响度 音调 音色
23.声波
不能
真空
科学推理法
鸣笛 声源处 振动 响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3.2声音的特性拓展训练(4)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三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手机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们耳朵的
C.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
D.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用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声音的响度是由声音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研究(  )
A.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B.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C.音色和声源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4.下面是两个物体的振动周期与振幅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但音调相同
B.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音调也不同
C.两个物体的音调不同,但响度相同
D.两个物体的响度相同,音调也相同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快
B.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C.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的是音调高
D.在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B.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面
7.目前的智能音箱通过连接网络,可以让用户以自然语言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信息查询、生活服务、出行路况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智能音箱可以直接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智能音箱发声需要物体的振动
C.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D.人们可以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不同歌手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8.如图,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弹拨吉他力度越大,吉他弦的振动频率越大
C.吉他声响度大小与人距离吉他远近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
9.下列演示实验中,实验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
A.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11.以下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频率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2.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手敲击鼓面,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音调高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响度来辨别的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13.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装水多的瓶子音调高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装水多的瓶子音调高
14.2020年1月14日,泸州市民乐团在江阳艺术宫举行了“2020年迎春音乐会”,音乐会着重以民乐、民歌的表现形式来突出这场音乐会的特点,有琵琶、二胡、古筝等民乐器参加演奏,也有著名音乐家的独唱、合唱等.以下关于音乐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听众能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大厅的墙壁传过来的
B.二胡演奏中,演奏者通过拉动弓的力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C.男高音和女低音合唱中,男高音的音调高
D.我们很容易区分二胡和琵琶的演奏,主要是通过声音的响度
二、填空题
15.小雨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制作了一种发声装置。他在纸筒的开口端打两个孔,并用一根绳子穿过这两个孔后系紧。如图所示当转速增大时,他发现纸筒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了,这是由于______(填“振幅”或“频率”)变大的缘故。
16.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图形可知______图响度大,______图音调高;丙、丁是另外两种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图形可知图______是乐音的波形,图______是噪声的波形。
17.当声音的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也会改变,如图是两个不同发声体A和B在相同时间内振动发声的波形图,其中______波形的音调低,______波形的响度大。
18.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吉它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______,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拨动同一根琴弦,改变的是声音的______。
19.为了不干扰别人休息,把电视音量调得很低,这是在_________处减弱噪声。戴上耳罩这是在__处减弱噪声。音量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小(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20.汽车鸣笛是由于扬声器______产生声音:如下图是道路两侧的“禁止鸣笛”标志,这属于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城市一些道路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8.8dB,这个数值反映该路口处噪声的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
21.如图甲、乙、丙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最小的是图______。甲丙两图______(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相同。
22.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
23.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______,现在晚间的广场舞已经成为有争议的行为,小明晚间在家里复习时,听到嘈杂的音乐声是通过______传入他耳朵的,所以有关部门建议跳广场舞只允许带小录音机而不许用大音响,这种方法属于减小声音的______。
24.如图1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从左至右声音的音调逐渐______(升高/降低),发声体是______(水和瓶子/空气柱).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如果从左至右依次吹响八个瓶子可以发现声音的音调逐渐_______(升高/降低)。发声体是_______(水和瓶子/空气柱)。由这个实验规律可知图中2的“哨子”中间的活塞向上推时音调将_______(升高/降低)。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A
4.A
5.D
6.A
7.C
8.B
9.A
10.D
11.D
12.A
13.D
14.C
15.频率
16.甲 乙 丙 丁
17.B A
18.音调 响度
19.声源 人耳 响度
20.振动 声源 响度
21.丙 音调
22.响度 音调
23.音调低 空气 响度
24.降低 水和瓶子 升高 空气柱 升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