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燃烧和灭火巩固练习—2021_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1燃烧和灭火巩固练习—2021_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01 19:0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1燃烧和灭火巩固练习2021_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共17题)
1.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金属的锈蚀 B. 食物的腐败 C. 酒精的挥发 D. 动植物的呼吸
2.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
A. 房屋着火:高压水枪扑灭 B. 家用电器失火:用水泼灭
C.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D. 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量焚烧秸秆不会给空气带来PM2.5 B. 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C. 步行,骑自行车是低碳出行方式 D. 发现室内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4.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C. 天然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 D. 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5.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离了可燃物 B. 水能隔绝空气
C. 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D. B、C都正确
6.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
C. 将木材紧密堆积有利于其完全燃烧 D. 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迅速用水冲灭
7.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A. B.
C. D.
8.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 B. 物质燃烧一定要点燃
C. 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9.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
A.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
10.学以致用,当发生下列情况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B. 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
C. 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D. 浓硫酸沾到手上,马上配制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涂抹
1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 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C.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 图书档案起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12.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 B. 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
C. 吹灭蜡烛——降低着火点 D.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13.对下图所示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实际值偏大,可能是因为红磷过量
B. B中液体变红,A、C中液体未变色,说明氨分子是运动的,水分子是不运动的
C. 同时加热的条件下,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D. 丁:熄灭两支蜡烛利用的灭火原理相同
14.木星是太阳系里的气态巨行星,约含有81%的H2、18%的He和1%的CH4等,平均温度约为-148℃。它没燃烧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①可燃物种类太少 ②氦气含量太高 ③没有适宜的温度 ④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如图所示,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从着火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成站立姿势跑出 B. 伏低身子快速逃出
C. 用水淋湿衣服迅速爬出 D. 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成蹲势逃离
16.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军运会的开幕式上火炬利用水将甲烷气体推送的火炬顶端,展示了壮观的“水火相容”的景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是甲烷的助燃剂
B. 水推送速度较快,甲烷的着火点升高,故火焰不熄灭
C. 甲烷气体可溶于水
D. 推送火焰时需要控制好空气的进入量,防止发生爆炸
17.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 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 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 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二、综合题(共5题)
18.水是一切生命体的最基本组成成分,人类必须爱惜水。
(1).鱼儿能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解了一定体积的 。
(2).生活中,可用 来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主要是 。
(4).下列微观示意图中,构成水的粒子可用 (填序号)表示。
(5).水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将A、B两管加满水后关闭活塞,通电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C中的现象为 。
(6).氢化钙(Ca )固体常用于登山队员的能源提供剂,它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根据下列灭火的实例,回答其灭火的原因: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________。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烧灭________。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________。
20.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进行实验.请看图回答问题:
(1)B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2)C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E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5)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_______.
21.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其相关性质
A处放石灰石,B处放适量石蕊溶液,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同时打开K,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________, 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一般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a.与氧气接触;b.________。
A处放二氧化锰,B处放木炭,进行如下实验:
①打开K,用注射器注入充足的氮气,在B处点燃酒精灯,木炭不燃烧,熄灭酒精灯,关闭K。
②待B处冷却至室温后,用注射器注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同时打开K,A处产生气泡,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观察到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③在B处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木炭燃烧,发出白光。
实验①③组合证明燃烧需要氧气,则证明燃烧需要另一个条件的实验是________(填写实验序号)。
22.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由该实验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
(2).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2.【答案】 B
3.【答案】 C
4.【答案】 B
5.【答案】 C
6.【答案】 A
7.【答案】 A
8.【答案】 C
9.【答案】 A
10.【答案】 A
11.【答案】 B
12.【答案】 C
13.【答案】 C
14.【答案】 D
15.【答案】 A
16.【答案】 D
17.【答案】 B
二、综合题
18.【答案】 (1)氧气(或O2)
(2)肥皂水
(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4)A
(5)2H2O 2H2↑+O2↑;液面上升
(6)CaH2+2H2O=Ca(OH)2+2H2↑
19.【答案】 (1)隔绝空气(或氧气)
(2)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0.【答案】 (1)白磷的温度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
(2)C中的液体沿导管进入到D中
(3)CaCO3+2HCl=CaCl2+H2O+CO2↑
(4)紫色溶液变成红色
(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1.【答案】 (1)CaCO3 + 2HCl CaCl2 + CO2↑+ H2O;石蕊溶液变成红色;CO2 + Ca(OH)2 = CaCO3↓+ H2O
(2)温度达到着火点;2H2O2 = 2H2O + O2↑;②③
22.【答案】 (1)氧气(O2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4P+5O2 2P2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