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燃烧产生了火,火是文明的使者,火是热量的源泉,火花是跳动的美,火星是流动的美。
学习目标
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促进燃烧和防火、灭火的目的。
自主学习
1.什么是燃烧?
2.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3.怎样设计实验证明燃烧需要的条件?
在我们的化学学习中,一定知道很多燃烧的事例,请把你知道的事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事例 观察到的现象
镁条的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燃烧反应的特征可归纳为: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蜡烛的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内壁出现小水珠
发光、放热、氧化反应
课前预习: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
放热
氧化反应。
剧烈
燃烧现象的共同特征:
的
的
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
对比试验 观察 推断
火柴可燃吗? 小石块呢?
会燃烧吗?
点燃后呢?
用烧杯倒罩 住呢?
在空气中,已点燃
的蜡烛能维持燃烧吗?
不燃烧
持续燃烧
持续燃烧
火焰慢慢熄灭
燃烧首先需要的
条件是:物质本身
是可燃物
燃烧需要达到的最低温度
可燃物接触空气或氧气
火柴可燃
小石块不可燃
着火点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烧坏?
给人类带来熟食和温暖,但火一旦失控,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火
燃烧是把“双刃剑”
2000年“12·25”洛阳东都商厦的一场大火,吞噬了309条生命。
火灾威胁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应该时时警惕,处处留心。
我们该如何来灭火???
探究灭火原理
小组讨论将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方法,并说出原理
“蜡烛熄灭”的方法及原理:
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水
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燃烧物与其他
可燃物隔离
触类旁通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方法
1、可燃物
清除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隔绝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
着火点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破坏
缺一不可
其中之一
燃烧条件
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2、可燃物接触氧气
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
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课堂小结
灭火原理
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
(满足一个条件即可灭火)
【缺一不可】
【有一即可】
使燃烧物跟空气隔绝
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将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
1、填空:
课堂检测
2.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右图所示燃烧的条件填写:
曹军的木船是 ,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⑴ 、
⑵ 。
可燃物
木船与空气接触
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
练习与实践:
3.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可燃物燃烧一定是氧化反应
D
4.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是( )
A . 是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
B .提供可燃物
C . 提供氧气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A
5.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6.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A
7.讨论以下情况我们如何来灭火:
1.不慎碰倒酒精灯引起着火
(用湿抹布扑灭─隔绝空气)
2.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
(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
(用水扑灭─降低温度)
4.森林着火
(大火蔓延线路前树木砍掉─清除可燃物)
【拓展和迁移】
1、如图,各处药品会有什么现象?
2、为什么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和热水里
的白磷不燃烧?
3、能不能让热水里的白磷燃烧?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红磷的为260 ℃ 。
的蒸馏水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