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练习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9-07 14:2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难点:
能熟练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平均速度。
四、知识点归纳: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长度的主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时间的主单位是 。
2.实验测得斜面全长是s,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间是t;上半段的长是s1,运动的时间是t1。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下半段路程是 ,运动的时间是 ,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
3.实验证明:小车在斜面的 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 ;在斜面 段平均速度最小,运动最 。结果表明: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与 和 有关。
五、基础训练:
1.观察如图1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0.1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s.
2.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min行驶了1200m,然后又用0.5h行驶了8km,最后用5min行驶1000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 m/s,中途8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 m/s。
3.一小汽车以3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0.6s后开始刹车,又经4.4s滑行52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 m/s。
4.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图2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h;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
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 km/h。
5.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能力考核的标准,初二男生1500m长跑成绩是6min40s属于及格水平,则获得这个成绩的学生,在长跑中的平均速度是 m/s.
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 cm,tBC= s,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小”)。
7.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  )
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 B.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 C.中学生平均行走一步 D.人打一个阿欠
8.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1.5m/s B.2m/s C.1m/s D.2.5m/s
9.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如图4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10.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
A.5m/s B.10m/s C.15m/s D.20m/s
1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  )
A.甲先到达B点B.乙先到达B点
C.两人同时到达B点
D.不知道v1、v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点
12.做一次动物速度的测定作业.
龟兔赛跑的寓言都熟悉的吧!乌龟一般被看作是爬行较慢的动物,慢到怎样程度呢,有人测定出它的速度约为0.07m/s.要有机会,你不妨也实地测定一下乌龟的速度,看看是不是这个数值.或者测定一下其他动物的速度,如蚂蚁、蜗牛的速度等.写出活动方案.
13.出租车司机在某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5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14.一静水湖的南北两岸,有两只船同时相向开出,各以其速度垂直于湖岸匀速驶向对岸.两船在离北岸800米处迎面相会,相会后继续驶向对岸.靠岸后立即返航,两船又在离南岸600米处迎面相会.若不计两船靠岸时间,求湖宽.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