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2 09:3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
A 匈奴族
B 鲜卑族
C 契丹族
D 女真族
2. “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反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下列哪项改革凸显了这一现象( )
A 商鞅变法
B 张骞出使西域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文成公主进藏
3.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道诏书是哪位统治者颁发(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曹操
D 北魏孝文帝
4. 南北朝时期,极大地顺应了我国北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等民族大融合趋势的政治改革家是( )
A 商鞅
B 张骞
C 班超
D 北魏孝文帝
5.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这一举措是( )
A 秦始皇统一文字
B 汉武帝独尊儒术
C 孝文帝厉行汉化
D 武则天重用酷吏
6.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
A 受到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侵扰
B 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 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D 为了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7.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陆续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 )
A 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 匈奴、鲜卑、羯、氐、羌
C 乌孙、鲜卑、匈奴、羯、羌
D 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
8.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
A 昭君出塞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册封达赖、班禅
9. “五胡闹中原”指的是曾经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它们内迁开始于( )
A 三国时期
B 东汉末年
C 西晋末年
D 南朝时期
10.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
A 受到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侵扰
B 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 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D 为了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11. 下列叙述中,最能集中表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的是( )
A 扩大了统治区域
B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
C 促进了南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D 使少数名族更加落后
12. 下列图片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民族融合
B 江南开发
C 中外交往
D 政权分立
13. 观察如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 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 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14.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B 民族融合的影响
C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南方人口增多
15. “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 )
A 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 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 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 北方以农业生产技术为主
16. 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 匈奴族
B 鲜卑族
C 氐族
D 羌族
17. “(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这一历史事件(  )
A 开发了江南地区
B 统一了黄河流域
C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实现了富国强兵
18. 北魏孝文帝说:“我们国家兴起在北方,现在定都于平城,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文化冲突剧烈;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要在此地开展变法改革,一定很难。”面对这些现象,孝文帝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
A 朝廷议事必须使用汉语
B 离开旧都平城,迁都洛阳
C 统一文化和思想认识
D 实行汉化政策,移风易俗
19.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魏孝文帝加快民族融合步伐、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措施(  )
A 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B 要求鲜卑人穿汉服、用汉姓,学汉语
C 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
D 推广先进生产工具,促进江南开发
20. 北魏孝文帝在平城时,为政举措多受百官掣肘。“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以上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
A 加快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B 对旧贵族进行清洗
C 推行了汉化措施
D 遇到来自旧贵族的阻力
21. 《论略》记载:“孝文卓尔不群,迁都山解辫发而袭冕旒(miǎn liú汉族礼冠之一种),祛毡裘而被龙衮(gǔn古代礼服),衣冠号令,华夏同风”。材料反映了“孝文”的治国方略是(  )
A 无为而治
B 实行汉化
C 科举取士
D 鼓励经商
2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
A 澄清吏治
B 提倡汉化
C 发展经济
D 中央集权
23. 电视剧《锦绣未央》中提到魏的统治者姓拓跋在我国古代鲜卑拓跋部建立的政权是(  )
A 前秦
B 北魏
C 西晋
D 东晋
二、材料分析题
24. 某校七年级正在进行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材料一: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材料二:魏主下诏,“拓跋氏……皆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分别反映了改革中什么历史事件?
(2)他的改革具有什么进步意义,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 孝文帝曰:“令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两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根据材料,概括出“魏主”迁都的原因。
(3)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 BCDDC
6-10. DBBBD
11-15. CADBA
16-20. BCBDD
21-23. BBB
二、 材料题
24. (1)北魏孝文帝;材料一为迁都洛阳;材料二为改汉姓、学汉话.
(2)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促进封建化进程;丰富中原地区物质和文化;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5. (1)迁都;改用汉姓。
(2)今山西大同。孝文帝。洛阳。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要把都城设在先进的地方; 要有利于改革;黄河流域历来是帝王兴起之地。
(3)鲜卑语。汉语。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