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作业
2021—2022 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干涸(hé) 倒坍(tā) 刨根问底(páo) 挑头(tiǎo)
B.琢磨(zuó) 溜达(liù) 山毛榉(jǔ) 流淌(tǎng)
C.白桦(huá) 数落(shǔ) 呼啸(xiào) 鲜嫩(nèn)
D.酬劳(chóu) 薄荷(bò) 薰香(xūn) 废墟(x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B.为打通这条路,他将老树的树干砍伐后,刨根问底地挖掘起来。
C.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D.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我市高新区截污排污工程的顺利开展,让工程所到之处的居民深切感受到工程建设带来的实惠。
B.没有人可以否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丰富了当时及后世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C.“一带一路”推动学校间的合作,不仅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了国际化人才,也为中国高校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平台。
D.在刚刚结束的第54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男单,女单,男双和女双四项冠军的好成绩。
4.选择填入横线用词最恰当的一项( )
我曾想,初到这片________的土地,牧羊人心中是否感到________?然而,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播下树种终使荒漠变成绿洲,这份________让人多么________啊!
A.贫瘠 惆怅 坚持 敬重
B.贫乏 怅然 坚持 敬重
C.贫瘠 怅然 执着 钦佩
D.贫乏 惆怅 执着 钦佩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感彩看,“普通”为褒义词。
B.“力量”和“上天”是名词。
C.“觉得”和“想到”是动词。
D.“心底里”是名词。
二、填空题
6.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
(1)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______________)
(2)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______________)
(3)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______________)
(4)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______________)
7.文学常识对对碰。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三、综合性学习
8.综合实践。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
(1)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请语意简明地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任选一个要素说说它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的父亲为爷爷的九十大寿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小明劝阻父亲不要放烟花,以免
造成环境污染。可父亲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为此设宴请客,多放烟花表示孝道。”
如果你是小明,请从“孝道”和“环保”的角度劝阻父亲(50字以内,语言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七年级某班开展以“保护环境,告别雾霾”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某班“自由呼吸”环保兴趣小组搜集的一组漫画,请阅读漫画后概括其主要内容。
(2)你的同桌小乔说:“‘保护环境,告别雾霾’是环保局的事,我们没有必要参与,而且我们作为学生,也帮不上什么忙。”你会怎么说?
10.“中国梦 正能量”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告诉我们: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社区准备开展“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讲文明树新风 中国梦)
“梦娃醒,太阳笑,中国梦,多美妙。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请从中选取一种文明礼仪或传统美德写一句广告语。
示例:节俭:节俭持家家业旺。
(2)(不畏艰难 奔梦)奔走路上,我们需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①写一句励志名言警句:______
②从初中课文推荐的名著阅读中选一位励志人物,概述其主要事迹和品格。
人物:______
主要事迹和品格:______
(3)(读书 劳动 圆梦)圆梦需要付出,请围绕“如何圆梦”补写上联。
上联:______ 下联:劳动创造财富实现梦想。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②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③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④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⑤和牧羊人待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再住一天。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知道牧羊人更多的事情。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群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棍。
11.从第①段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12.“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寓示着什么?
13.赏析下面的句子。
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
14.结合选文,分析第②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15.结合全文分析“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再住一天”这句话的作用。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páo) 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给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 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来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A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lǎng) 。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B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选自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
16.阅读选文,根据读音书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1)páo_______根问底 (2)微薄(________) (3)酬(________)劳 (4)硬lǎng_______
17.阅读选文,从下列语句中任选一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A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B.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18.阅读(链接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链接材料)
儿子出生时,他在邮运路上;家人春节团聚时,他在邮运路上;面对抢劫的歹徒,他怒吼:“不准砸油车。”为了保护邮件,他身中17刀,4根肋骨被打断,甚至伤及头盖骨……在伤势复原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他没有放弃,顽强地造了生命的奇迹,回到了他热爱的岗位——小小邮车。其美多吉在雪线邮路上用生命坚守工作了29年,行驶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5圈。他驾驶的邮车行驶在海拔5000米以上,夏天常有塌方、泥石流,冬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积雪半米多深甚至会遭遇雪崩,但他从未发生过一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一次次邮运任务,他是当之无愧的雪域高原的忠诚信使。
(1)选文和(链接材料)中都出现了“奇迹”一词,它们分别指什么内容?
(2)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植树的牧羊人和其美多吉的共同品质。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朵朵白云
刘国星
老牧人身着天蓝色蒙古袍,古铜色脸庞,皱纹堆叠,花白胡须飘垂胸前……一派仙风道骨。老牧人一年四季放牧一群羊,行走于草原的坡坡岭岭间。无论春夏秋冬,老牧人的长调都伴着他的羊群。
老牧人父母辞世早,他终身未娶。也有人说,是老牧人穷怕了,怕花钱。老牧人不置可否。
北草原的五六月份,雨水丰沛,草长花开,调皮变幻的云成团了。老牧人就赶着羊群,向那一大团一大团的云朵走去。
有人礼貌地打招呼,喂,牧羊哩!
老牧人笑笑,说,做神仙哩!
老牧人也常向牧人讲牧羊经:要春放沟膛,冬夏放山梁,秋季草丰满地跑。春季沟膛里地势低,水分足,草先出来,羊就容易吃到草;冬天要放阴坡,天冷,羊一停,就冷,要运动着,肉就长得瓷实;当然,夏季放阳坡,太阳毒,热,羊也待不住;秋季呢,满世界都是草,还结了籽实,香哩!运动着吃,身条就会长得美!这叫抓“肉膘”。
牧人们听着,啧啧称赞。也有不以为然的,哎,那你咋没发财哩?老牧人脸色一灰,就赶着羊群走远了。
大家也都知道,老牧人的羊群永远都是58只。每年羊出栏,来了羊贩子,他的羊出完栏,都是这个数。而别家的羊群却挤挤搡搡,哪群也有几百只,他们都发了“羊”财。他们看见老牧人省吃俭用的样,就有点不屑。
一再要求养羊的嘎查达也不理解。
老牧人也曾奔走呼号,别超牧,草场扛不住。嘎查达说,要做跨越式发展,你懂啥!老牧人却管住自己,他说,我这片草场58只羊日子过得很好;若多了,就成了遭罪啦!羊贩子们也爱收老牧人的羊,数九寒冬,别家的羊瘦骨嶙峋,老牧人的羊,却还是滚瓜溜圆!羊羔是在腊月生的,牧人们就都慌了神,羊瘦没奶,母羊见着羊羔就躲;不躲的,乳房就被吃出了血……老牧人家的母羊和羊羔,却很和谐——母羊亲羊羔,羊羔跪乳。
那天,嘎查达领众牧户参观,却见一只母羊躲开欲吃奶的羔子,跑到远处吃草。人群里就有七高八低的笑声。老牧人不慌不忙地走进蒙古包,拿出马头琴,边拉边唱;
柴格,柴格,柴格/你的白羔饿得慌呀/你快发发软心肠吧
反复地唱,那母羊竟停住吃草的嘴,慢慢向羊羔走来。
嘎查达和牧人们很惊奇。老牧人说,这羊生的是头胎,不是没奶,是还没有做母亲的经验!
就在那个早晨,嘎查达大手一挥,再不能过度放牧啦!
还是一个早晨,老牧人赶着羊群穿梭于云朵之间。
可太阳升起来了,云朵不和羊群玩耍了!羊群出来了,老牧人却倒在高高的山梁上。
三天之后,牧人们才发现了这群没人牧放的羊。找老牧人,却见他的尸身已被野狼和神鹰带走了。
于是,就有人带着哈达、奶酒来山梁祭拜。忽一日,竟来了一辆车,下来许多孩子,一数,竟是58个——是城里的孤儿,老牧人养活他们五六年了!
于是,哭声一片。
有牧人说,最近半年,老人身上常带着黄油和奶食品。他可能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倘若迷糊过去,黄油和奶的香味就会引来野狼和神鹰,带走他!
19.文章开头三个自然段分别交代了什么内容?从全文看,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20.文中画线句子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21.文章以“一朵朵白云”为题,文中也反复出现“云”(云朵),试简析“云”(云朵)的作用。
22.本文写了老牧人牧羊和资助城市孤儿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阅读理解
等你,在桥头
王黎冰
①老人真的老了,背一背篼蔬菜到乡场上去卖,十几里路要歇上好几回。
②听院子里最年迈的王老汉说,老人年轻时身板可壮实呢,两手像《少林寺》里练功的和尚那样平举着一挑水走上一公里,气也不会喘一口。王老汉还说,他还看见过老人一枚二等功的军功章呢。村支书常对后生们说,老人是老党员,党龄比你们的年龄还大呢,他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还多,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还多。
③在春天如蜜糖一样的阳光里,老人静静地坐在自家的院坝边,看着远处那座断桥出神,苍老之态毕现。
④村里人远远地看着老人,就知道老人又想自己的儿子了。有人说,老人在心里念叨那句话:“儿子,我在桥头等你回来!”
⑤老人的儿子并非亲生,原本是村东头朱长子(长子:川语中的高个子)的儿子朱树林。树林两岁那年,爹妈双双病逝,老人就毫不犹豫地收养了他。老人像园丁,精心浇灌树林,儿子在老人的守望中拔节成长。
⑥高考前一个月,儿子最后一次回家复习。那天,雨下得真大啊,是老人记忆中最大的一回。一个8岁的孩子放学回家过河,刚到桥头,桥就被猛兽般的洪水冲断了。孩子拼命地喊“救命”,声嘶力竭,手忙脚乱。当孩子父母闻声赶去时,见自己的儿子已平安地躺在岸边,孩子却指着水中喊了一声“树林哥哥”就哭开了。
⑦桥断了,断桥边的小山坡上,多了一座新坟。人们知道,那坟里长眠着一个曾经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和一堆他爱看的书。
⑧五年来,老人的屋子里就再也没有过笑声。那以后,人们就常看见老人大半天大半天地坐在院坝边,望着断桥出神。细心的人看得出来,老人眼里总是包着一汪浑浊的泪。
⑨乡里穷啊,村民更穷。桥断了五年,一直没钱再修。
⑩村里人就将就着几个像练武术中“梅花桩”一般的石头桩子过河,颤颤惊惊,危机四伏。孩子们上学放学,全靠家长接送过河。老人还是种他的地,只是比以前更辛苦。
为了多卖几角钱、几块钱,老人常常赶几十里山路到另一个乡场。村里人见了,都会同情地说:瞧瞧,老人在给自个儿攒养老钱了。还有人慨叹:没传递香火孩子的人,苦哇!当然还有人一直劝说老人,再过继一个儿子吧。老人总是一言不发地摇摇头,佝偻着身腰继续忙自己的活儿,眼神里镌刻着一缕深深的沧桑。
又一个春天如期而临,鲜艳的映山红开满山坡。老人在一个夜里去世了,坐在桌子边的凉椅上,旁边还放着没理完的蔬菜。
老人的箱子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摞摞的钱,大多是角票和一元钞票,有些破烂的纸币角,都被他细细地粘贴好了。钱的旁边是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用这钱修桥,就算是我的党费。纸条下方还有一行小字:万一我死了,请把我与儿子树林安葬到一块,娃娃还小,我要陪陪他。
纸条下面写下的日期,竟是五年前的9月1日。压着这张纸条的,是那枚被村里人传为神物的军功章和一个五十年前的党员证……
夏天的第一场暴雨倾盆而至。此时,桥已经修好了。这座桥是水泥的,造型别致,很牢固,很显眼。
据说,这桥是城里一个小伙子来设计的,由于他知道了老人捐资建桥的诺言,便没有要一分钱的设计费。
这以后,河边的小山坡上,并排着两座坟,一新一旧,远远地望着上学放学的孩子们。
这一天,是清明节。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座新桥的桥头,望着那两座坟异口同声地说道:“爷爷,您在天国还好吧,我们等你,永远在桥头!”
(选自《简州副刊》2016年第1期,有删改)
23.选文叙写了有关老人和儿子的两个感人故事,请分别简要概括。
24.结合选文说说老人为何要捐资建桥。
25.结合全文,说说第 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26.结合选文内容,请说说对选文标题的理解。
27.下面是这篇选文的题记,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我曾试着在某一朵花上找到自己的灵魂,有时觉得它来自于精神世界的另一个层面。任何经历过这一场神圣洗礼的灵魂,会对生和死有新的理解,那是对生命真正的诠释。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A
6.(1)环境描写 (2)动作描写 (3)心理描写 (4)语言描写
7.让·乔诺 法
8.(1)信息里同时体现“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美丽中国”这三个要义 (2)构图要素由地球、太阳、山、水、橄榄枝以及字母Z HB构成。橄榄枝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植物和生态环境。地球、太阳、山、水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山和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具有中国特色。Z HB为 “中国环境保护”的缩写,表明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 示例:爸爸,我不赞成放那么多烟花。其实,表示孝道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帮爷爷实现他的愿望,在生活和身体上多关心爷爷,或在爷爷生日那天种一棵纪念树,等等,放花炮既不能为爷爷带来任何好处,还污染环境,影响邻居……
9.(1)小时候,窗外是绿叶红花,空气清新;长大后,窗外是浓烟滚滚,空气污染严重。
(2)示例:小乔,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虽然我们是学生,但也能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例如,不乱扔垃圾,保护花草树木,节约用水,选择低碳生活、环保出行等。
10.即使身体已经残疾,思想的火花也决不停止迸发。保尔 柯察金;保尔 柯察金在逆境中没有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终于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品格:勤劳、意志坚强。阅读启迪智慧放飞希望。
11.牧羊人是一个勤劳、细心、爱干净、热爱生活的人。
12.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用“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寓示着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绿色、生机和美丽、活力。
13.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牧羊人挑选橡子时的仔细、认真、专注,流露出“我”的好奇,为后文牧羊人种橡树作铺垫。
14.第②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
15.与前文“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形成对比,表现出“我”对牧羊人的好奇和好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6. (1)刨 (2)bó (3)chóu (4)朗
17.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灰色薄雾比作铺在高原上的地毯,借远望之景表现牧羊人种树之多,赞美了牧羊人凭一己之力创造的奇迹。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桦树鲜嫩、挺拔的外形,展现了五年前种在谷底的白桦林的勃勃生机,表达了对植树牧羊人的赞美。
18.(1)示例:①选文中的“奇迹”是指牧羊人用大半辈子的时间种树,把荒漠变成了绿洲,使荒废的山村重新焕发了活力。②【链接材料】中的“奇迹”是指其美多吉在伤势复原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坚持不放弃,顽强地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示例一:两人都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牧羊人遭受家庭变故后,选择一个人生活,坚持种树,把荒漠变成了绿洲;其美多吉不畏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地战胜伤痛,坚守岗位,圆满完成了一次次邮运任务。
示例二:坚守、默默奉献的精神。牧羊人数十年来靠个人的体力和毅力,把荒漠变成绿洲,为人类造福;其美多吉舍小家舍自己护邮件,用生命坚守工作29年,圆满完成了一次次邮运任务。
19.前三个自然段分别交代了老牧人的外貌、职业、身世以及他人对老牧人的看法,为下文表现老牧人的特立独行和高尚境界作铺垫。
20.与上文形成对比,使老牧人善于牧羊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在肯定老牧人不从大流而超牧的行为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老牧人的赞叹之情。
21.①“云”(云朵)为老牧人的活动提供了背景,烘托了老牧人清朗高洁的形象和美好心灵;②白云、羊群与“花白胡须飘垂胸前……一派仙风道骨”的老牧人相映成趣,不仅增添了作品的意境美,而且使老牧人这一形象更具圣洁的象征意义和传奇色彩。
22.①老牧人经常给牧人讲牧羊经,并且能用马头琴声和歌声召回抛下羊盖、自顾吃草的母羊,表明经验在工作和生活中十分重要;②老牧人不以牧羊为谋生手段,而是作为“成仙”的途径,表明人应该摒弃对金钱的贪欲,自在生活;③老牧人为制止超牧而奔走呼号,并最终让嘎查达停止过度放牧,揭示人决策、做事应该具有长远的、发展的眼光:④老牧人省吃俭用,资助城市孤儿五六年,赞扬了克己为人的精神;⑤老牧人最终设法让野狼和神鹰带走自己的躯体,体现了老牧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人生追求和忘我(无我)的人生境界;⑥老牧人的故事整体反讽了当今社会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急功近利行为。
23.①儿子因勇救落水孩子而牺牲;②老人卖菜攒钱修断桥。
24.①因桥断而丧子的悲痛;②村民出行、孩子上学放学的危机四伏;③党员的责任感。
25.解开悬念,解开老人为多卖几角钱、几块钱而走十几里山路卖菜并非是为了攒养老钱的真相;解开老人摇头回绝村里人劝说再过继一个孩子的真相。突出老人不辞劳苦、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念念不忘养子的深情。
26.①“等你,在桥头”这是老人在儿子离开后常念叨的话,流露出老人对孩子无尽的思念;②这是学生们在桥头说的话,流露出对老人崇高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
27.示例:人的生命是珍贵的,生命的意义是伟大的。朱树林勇救落水孩子,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老人不辞劳苦攒钱修桥,造福乡邻。他们永远受到人们的爱戴,他们的精神永驻人们心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