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微粒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内容在微粒层面上学习物质的构成,初步建立分子—原子观,这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之后,再学习微粒知识,可以对物质的认识更深入一个层次,同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物质的结构打下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关于原子、分子的知识仅限于其名称简单的了解,认识模糊。对原子分子抽象微观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利用适当的教学工具来建立相应的结构模型,同时利用已学的水蒸发和水电解的知识对比深化对分子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粒构成;
(2)明白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特点
(3)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建立探究物质微观构成的基本观点和意识;
(2) 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3)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物质的构成体会大自然的奥妙,通过原子结构的发现学习科学家不断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明白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特点;知道原子的结构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PPT:梅林中学图片
提问:1)一幢幢高楼由什么堆砌而成?砖块又由什么构成呢?
2)那么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是不是也像高楼一样由无数的“砖块” 堆砌而成呢?构成物质的“砖块”又是些什么呢?
(引出课题: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过渡:关于分子、原子,我们知道肉眼看不见,究竟有多小呢?
PPT:水分子的质量和大小体现(说明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很小,介绍STM)
问题1:哪些物质由分子构成?
(写出水分子的化学式,并说明其表示的微观意义)
活动一:橡皮泥构建H2O、H2、O2等分子模型
展示: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结构有些简单,有些复杂
讨论:(1)水蒸发发生什么变化?分子有没有变化?
(2)水电解发生什么变化?分子有没有变化?怎么变化?
(写出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活动二:构建水分解过程模型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问题2:(1)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有没有再分?
(2)印象中的原子是怎么样的?(---阅读教材,介绍原子的发现史:道尔顿原子认为的原子模型是实心球型,汤姆生发现原子外有电子.....)
展示:简易原子内部模型
视频:@粒子散射实验
(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思考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
问题3:(1)原子核还可以再分吗?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字构成,原子核、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整个原子不带电性
问题4:(1)质子和中子能不能再分?(介绍夸克)
(2)哪些物质由原子构成?(介绍金属、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
小结:分子、原子的特点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