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牛顿第一定律课时练习—湖南省邵阳武冈市展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牛顿第一定律课时练习—湖南省邵阳武冈市展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2 06:3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武冈市展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
第四章运动与力的关系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课时练习
(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月球车示意图,当该月球车分别在地面和月面以相同的速率行驶时,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地面运动时的惯性较大 B.在月面运动时的惯性较大
C.在地面和月面上运动时的惯性一样大 D.在地面运动时的质量较大
2.在物理学史上,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以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
A.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B.亚里士多德、牛顿
C.伽利略、爱因斯坦 D.伽利略、牛顿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距离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4.小明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子向前跌倒;过了一会儿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子向后摔倒.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二者脚的运动状态都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B.二者上身的运动状态都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C.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后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D.前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后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力的合成分解体现了理想化模型的思想方法
B.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是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0
C.5N、2N、6N三个共点力的最大合力为13N,最小合力为1N
D.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6.通过理想实验和科学推理,首先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麦克斯韦 D.爱因斯坦
7.伽利略为了硏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如图所示,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B.必须选用质量小的木球才能冲淡重力的影响
C.实验表明,小球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
D.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很大的物体,很难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也越大
B.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作用时,两物体间一定也有弹力
C.书本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书本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D.受到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受到静摩擦力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9.洒水车主要用于城市路面冲洗、降尘以及公路绿化带的灌溉。如图所示,在宁波某路段上一辆洒水车在进行洒水作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图片中某物体为参考系,车内司机不可能静止
B.地面对该洒水车的支持力不变
C.若此时洒水车匀加速运动,则车(含车内的水)的惯性不变
D.洒水车急刹车时,水箱中的水对车有向前的力
10.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有很多科学家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胡克通过实验得出弹簧拉长产生的弹力和弹簧长度成正比
B.伽利略创立了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C.牛顿最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力等概念
D.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法得到的自然界里的运动和作用都是符合现代物理观念的
11.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或者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理想模型法”
C.牛顿的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
D.根据速度定义式,当△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12.如图实验:如果没有摩擦,一个钢珠从斜面的某一高度静止滚下,那么它必定到达另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如果把斜面放平缓一些,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如果斜面变成水平面,则钢珠找不到同样的高度而会一直保持一种运动状态,永远运动下去。伽利略设计这个实验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说明:(  )
A.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如果没有摩擦,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C.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 D.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可以运动到同一高度
二、多选题
13.对于“落体运动快慢”、“力与物体运动关系”等问题,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下列说法中是伽利略的观点的是(  )
A.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轻的物体下落的慢
B.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没有关系
C.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14.如图所示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根据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B.该实验是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并不可信
C.该实验充分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D.该实验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15.下列关于生活常识的判断正确的有(  )
A.在桌面上用手旋转鸡蛋,若观察到几乎不能旋转起来的是熟鸡蛋
B.在桌面上用手旋转鸡蛋,若观察到能旋转较长时间的是熟鸡蛋
C.就餐时,若把小沙粒嚼到了蛀牙较大的牙洞(可看成大角度V型槽)里容易使牙齿裂开
D.就餐时,若把小沙粒嚼到了蛀牙较小的牙洞(可看成小角度V型槽)里容易使牙齿裂开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的定义式是
B.在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伽利略理想实验已不再是理想实验
C.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三、填空题
17.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①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___,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___定律;
②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___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_____的原因.
18.在伽利略羊皮纸手稿中发现的斜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人们推测第二 三列数据可能分别表示时间和长度.伽利略时代的1个长度单位相当于现在的mm,假设1个时间单位相当于现在的0. 5 s.由此可以推测实验时光滑斜面的长度至少为________ m,斜面的倾角约为________度.(g取10 m/s2)
表:伽利略手稿中的数据
1
1
32
4
2
130
9
3
298
16
4
526
25
5
824
36
6
1192
49
7
1600
64
8
2104
四、解答题
19.有人认为,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不具有惯性。这种看法对吗?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有关?请用实例来说明你的看法。
20.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小车以速度v向右匀速行驶,车厢顶部的A点有一水壶向下滴水,O点在A点的正下方,则水壶中滴下的水将落在O点的哪侧,为什么?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BC.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当该月球车分别在地面和月面以相同的速率行驶时的惯性是一样大的。故AB错误;C正确;
D.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不变的。故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与力的关系并且推翻“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和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伽利略和牛顿。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
B.一个运动的物体,它总会逐渐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受到了摩擦力,如果不受力,物体会永远运动下去,故B错误;
C.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故C正确;
D.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4.A
【详解】
走路时,人原来就处于运动状态,当脚绊上石头后,人的下半身运动停止,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于是人会向前跌倒;当人踩着西瓜皮,脚突然向前滑动,即人的下半身的运动速度变快,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小的速度,于是人就会向后倒下。即二者脚的运动状态都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选项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5.B
【详解】
A.力的合成和分解是等效替代思想,A错误;
B.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说明有加速度,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0,B正确;
C.5N、2N、6N三个共点力,当三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取得最大值,为13N,当5N、2N的合力为6N时且与6N的力方向相反时总的合力取得最小值,为0,C错误;
D.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使物体沿斜面下滑和挤压斜面效果的力,导致斜面和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支持力和压力,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D
【详解】
A.斜面实验缩小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及时间,所以A错误;
B.自由落体及在斜面上运动与质量无关,所以B错误;
C.实验表明,小球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所以C错误;
D.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所以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
A.质量是物体的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则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无关,A错误;
B.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作用时,两物体间一定也有弹力,因为有弹力才有摩擦力,B正确;
C.书本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错误;
D.受到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是运动的,受到静摩擦力的物体也不一定是静止的,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有相对滑动,静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有相对滑动趋势,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
A.若以洒水车为参考系,车内司机静止不动,A错误;
B.地面对洒水车的支持力与洒水车(含车内的水)所受重力等大,则地面对该洒水车的支持力减小,B错误;
C.物体的惯性与速度无关,洒水过程中,车(含车内的水)质量减小,惯性减小,C错误;
D.急刹车时,车内的水由于惯性,以刹车前的速度向前运动,水对车有向前的推力,D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
A.胡克通过实验得出弹簧拉长产生的弹力和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选项A错误;
B.伽利略创立了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选项B正确;
C.伽利略最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力等概念,选项C错误;
D.伽利略通过观察法得到的自然界里的运动和作用都是符合现代物理观念的,选项D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
A.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未直接进行验证,而是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A错误;
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元法”,故B错误;
C.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故C错误;
D.根据速度定义式
当△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D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
A.该实验中将斜面变成水平面,则钢珠找不到同样的高度而会一直保持一种运动状态,永远运动下去,说明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选项A错误;
B.伽利略在该实验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说明当没有摩擦力时小球的机械能守恒,选项B错误;
C.该实验说明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同样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选项C错误;
D.该实验中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可以运动到同一高度,选项D正确。
故选D。
13.BD
【详解】
A.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轻的物体下落的慢,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故A错误;
B.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没有关系是伽利略的观点,故B正确;
C.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故C错误;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是伽利略的观点,故D正确。
故选BD。
14.AD
【详解】
A.在伽利略等科学家工作的基础上,牛顿提出了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故A正确;
B.虽然是借助想象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其结果是可信的,故B错误;
CD.伽利略由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5.BD
【详解】
AB.生鸡蛋的蛋液和蛋壳是两部分,转动时,蛋壳受力开始转动,蛋液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静止的状态,从而给蛋壳一个阻力,所以很快就停下来,即生鸡蛋几乎不能旋转起来;熟鸡蛋的蛋液和蛋壳是一个整体,转动时,蛋壳和蛋液都受力开始转动,转动的时间较长,故A错误,B正确;
CD.对小沙粒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就餐时咀嚼的力F一样,小沙粒在较大的牙洞受到牙齿的力F1比在较小的牙洞受到牙齿的力F2要小,所以把小沙粒嚼到了蛀牙较小的牙洞(可看成小角度V型槽)里容易使牙齿裂开,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6.CD
【详解】
A.加速度的定义是为
A错误;
B.在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伽利略理想实验已不再是理想实验,因为不可能没有摩擦,B错误;
C.牛顿第一定律是逻辑思维的产物,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C正确;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正确。
故选CD。
17.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 惯性 维持 加速度
【详解】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①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②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18.2.04 1.5
【详解】
由表中数据知,斜面长度至少应为L=2104××10-3 m="2.04" m,估算出[AKa-]≈0.25 m/s2,sinθ=≈0.025,θ≈1.5°.
19.见解析
【详解】
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才迫使其状态改变,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无论运动与否,无论什么运动状态都有惯性,质量是衡量惯性大小的量度。例如你座在匀速运动的汽车里面,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你将会向前倾倒。
20.正好落在O点
【详解】
水滴下落时由于惯性与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因此在水滴下落的过程中,水平方向上运动相同的距离,最后正好落在O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