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进取与超脱:两种人生取向(二)
——陶渊明诗作联读
《归园田居》组诗、《杂诗》、《饮酒》
【素养目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2.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3.感受诗人的隐士情怀,领悟其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追求。
4.对比曹操和陶渊明的人生态度,辩证理解不同的人生取向。
【学习任务二】诵读诗歌,明了诗意
自由诵读诗歌,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在原文标记难解词词意,明了诗意。
少无适俗韵
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
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虚室有余闲
适应;气质,情致
羁,约束;被关在笼子里的鸟
持守愚拙的本性,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荫蔽
迷蒙隐约的样子
静室;空闲,闲暇
【学习任务三】赏读诗作,品味诗情
通读全诗,请找出全诗的诗眼:
归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请用具体词句作答,并结合表现手法,体会词句中所隐藏的情感。
(共同体合作,充分讨论)
【学习任务三】赏读诗作,品味诗情
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写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一个“误”字则写出曾身处官场的悔恨。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比喻
比喻
【学习任务三】赏读诗作,品味诗情
为何而归
表现出诗人热爱山林田园的本性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比喻
“羁鸟”“池鱼”表现出对官宦生活的厌恶,一“念”一“思”更表现对田园和自由的眷恋和向往。
守拙归园田
对官场尔虞我诈的厌恶,对本性的坚守。
【学习任务三】赏读诗作,品味诗情
归向何处
找出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诗人是如何描写田园风光的?这幅图景给我们什么感觉?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狗吠
鸡鸣
村庄
炊烟
见
听
静
动
景语
情语
清幽
优美
安定
和谐
和平
宁静
诗人内心的恬淡舒畅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
手法
近
远
情景交融
【学习任务三】赏读诗作,品味诗情
你能用散文化语言描绘这幅田园风光吗?
我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清晨,那屋檐从郁郁葱葱的树叶里时隐时现。远望是那层层群山,近处的刚毅挺拔,棱角分明;远处云雾缭绕,更增添了几许画意的美。不知不觉已近黄昏,天空伴着一抹淡淡的晚霞。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袅袅炊烟缓缓升起,仿佛给天空戴上了一层面纱。身后是家禽也在悠闲散步,时不时地飞上了树杈上,远处的深巷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一种宁静、生机盎然的感觉涌上心头。
【学习任务三】赏读诗作,品味诗情
归去如何
“无尘杂”“有余闲”衬托诗人恬淡、闲适的心情,直接抒发回归田园的欣喜。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脱离了官场束缚的愉悦和欢喜。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直抒胸臆
【学习任务四】联读诗作,理解情怀
1. 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归园田居》系列诗作和《饮酒》(其五)《杂诗》(其二)等诗作,深入理解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联读诗作:明了诗意,体会情感
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本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他宁可经受躬耕劳作的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任性存真坚持操守,坚持归隐的决心。
联读诗作:明了诗意,体会情感
归园田居
其五
怅恨独策还, 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赏析:它以一天耕作完毕之后,回家的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做为描写对象,来反映“归园田居”后的另一个生活侧面。来表达他于田园居中欣然自得的生活情境。
联读诗作:明了诗意,体会情感
归园田居 其六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赏析:本诗前八句写了陶渊明充实、惬意的“田居”一日。前四句写对归自己劳动成果的满意和对劳动生活的适应,第五到八句写出暮归安恬、闲适的氛围。最后四句写出他希望桑麻兴旺,蚕事顺遂,结交志同道合朋友的愿望。
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 ,抒发归隐后愉
悦的心情。(彭泽县令刚辞官时)
联读诗作:明了诗意,体会情感
杂诗
其二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赏析:素月辉景荡荡万里之奇境,与日月掷人有志未骋之悲慨,打成一片。素月万里之境界,实为渊明襟怀之呈露。有志未骋之悲慨,亦是心灵中之一境界。诗中光风霁月般的志士襟怀,光阴流逝志业未成、生命价值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其陶冶人类心灵。
《杂诗十二首》是一组咏怀诗,多叹息旅途行役之苦,咏家贫年衰及力图自勉之意,表现了作者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陶渊明50岁,辞官八年时)
联读诗作:明了诗意,体会情感
饮酒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组诗《饮酒二十首》前有小序,“闲居寡欢”、“顾影独尽”,可见诗人是在极度孤寂、痛苦的心境下写《饮酒》诗的。(53岁时)
【学习任务四】联读诗作,理解情怀
1. 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归园田居》系列诗作和《饮酒》(其五)《杂诗》(其二)等诗作,深入理解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明确:陶渊明的归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逃避,应该是一种对黑暗现实的超脱。陶渊明的思想是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
【学习任务四】联读诗作,理解情怀
1. 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归园田居》系列诗作和《饮酒》(其五)《杂诗》(其二)等诗作,深入理解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明确:
叶嘉莹说:“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学习任务五】鉴赏品味,领略诗风
苏轼评价陶渊明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请就《归园田居(其一)》谈谈你的理解。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诗风正体现为《归园田居(其雄中的一)朴素而有蕴藉,平淡而有韵味的审美品格。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一生不愿和世俗尤其是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几次进退都是遵循了自己的本心。为什么要去做彭泽县令, “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是八十几天,还没等到公田收获他就辞官不做了。因为他不懂也不愿学习官场那一套苟且逢迎,不愿意违自己的本心。于是“守拙归园田”,置身于田地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狗吠之中。按照叶嘉莹先生的说法,这就叫“任真”表现在诗句中有“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 的清醒认识, 更有"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复得返自然”的自在洒脱。这就是陶渊明,不事雕琢,看似平淡,却韵味深长,自成高格。
【学习任务六】联读诗作,理解情怀
讨论:进取与超脱,曹操和陶渊明的人生态度你更欣赏哪种?说明理由。
人生在世,当以进取为务,同时也应该不断丰盈自己的精神,不汲汲于功利,纵使路途艰险,困难重重,也要保持人格的完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