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
文综历史
24.春秋时期,齐国管仲认为,“五谷粟米,民之司命也”“务本饬(致力)末则富”,同时
实行“相地而衰征”,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实行盐铁专卖,铸造货币,调
剂物价。据此推知,当时( )
A. 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B. 农商并重思想出现
C. 币制混乱导致物价上涨 D. 商品经济成为主流
25.下表所示为明代部分年份福建地区耕地面积和人口统计。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福建地
区( )
A. 农业生产陷入了停滞状态 B. 土地兼并达到严重的程度
C. 民间贸易活跃是形势使然 D. 民众遵守朝廷的基本国策
26.据 1934 年的统计,全国 22 个省区的实物地租占农业生产的比重一般为 40%左右有的地区甚至高达 5 成、6 成乃至 7 成以上。该现象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主要影响是( )
A. 直接造成了农村的衰败 B. 间接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C. 严重限制了工业的发展 D. 迅速推动革命根据地扩大
文综试题第 6页(共 12页)
27.“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次改革的初步尝试。这次尝试主要从
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上适当分权,使资源的地域配置趋于合理,克服
中央集权过多的弊端;二是计划与市场关系上,考虑改变单一指令性计划的苏联模式,实行
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这次改革( )
A. 根除了苏联模式中的僵化部分
B. 改变了国家指令性计划经济的主导地位
C.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为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28.图 3 是 1952—1978 年间我国非直接生产部门职工占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比重。这表明,此期间我国( )
A. 社会就业面受到限制 B. 生活品质得到了提高
C. 国民经济走向了停滞 D. 工农业比重严重失衡
29.16 世纪之后,世界各大洋进入海盗横行时代。这种罪恶活动遍布加勒比海、中国东南
沿海、北大西洋、印度洋和非洲东西沿岸等各个海域。甚至出现了诸如“海盗国家”英国、
“北欧海盗”瑞典等臭名昭著的鼓励海盜劫掠国家。海盜猖獗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
A. 海盗劫掠成为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
B. 西欧国家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C. 全球贸易中心逐渐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西欧
D. 大洲之间商贸活动日趋繁荣
30.1761 年,英国政府设有 14 个大臣职位,主要管理国家财政、外交、军事和内政;到 1892年自由党组阁时,主管大臣席位增加到了 48 个,政府在管理教育、殖民事务、地方事务和司法方面的职能得到加强。这反映了( )
A. 自由党人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B. 工业革命促进国家职能的现代化进程
C. 英国政府机构膨胀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D.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31.1750—1850 年间,英国乡村地区普通劳工的生活受到了很大冲击,生产资料丧失,就
业不稳,粮价高涨。为此,政府结合乡村自身特点,通过济贫法、慈善、互助等多种方式进
行贫困救济。英国的做法( )
A. 致力于福利国家的建立 B. 解决了圈地运动的遗留问题
C. 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D. 防止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32.1927 年,苏联国家收购到的粮食总量只有 3 亿普特,比 1926 年的 4.28 亿普特减少了30%。同样,“一五”计划实施时,我国也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收支相抵,库存减少 40亿斤,形势相当严峻。上述情形均反映出当时两国( )
A. 工业化潜在需求旺盛 B. 粮食欠收形势十分严峻
文综试题第 7页(共 12页)
C. 工业化政策脱离实际 D. 统购政策损害国民利益
33.1929 年末胡佛多次召开由劳资双方代表参加的白宫会议,希望资本家能够维持现有的
投资规模和工资水平,工人代表能够放弃增加工资的要求;同时胡佛还提出轮流工作制度,
即公务员每年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这些措施的出台说明胡佛( )
A. 仍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C. 已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所在 D. 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有益借鉴
34.下图是西方某经济学派主张的周期理论示意图。该图的经济学派主张助推了( )
A.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柯立芝繁荣” B. 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国有化运动”
C. 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新经济体制” D.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新经济时代”
35.凯恩斯认为,应该有这样一个体系,它“把地方性银行的原则扩大到国际领域……如果
一个家伙想让自己的资源闲置,这些资源将并不因此撤出流通,而是对另一个准备使用这些
资源的家伙变得有用”。这一观点在全球经济合作领域得以实现,开始于( )
A. 罗斯福新政 B.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C. 欧共体成立 D.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在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基础上,明初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促进棉花的普及,形成了沿江濒海的植棉区域,特别是棉纺织机具的改进更是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在这些内外因素作用之下,苏松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棉纺织业内部显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营的棉布字号。
大量棉布进入市场流通,促进了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棉纺织业的发展也给该地
区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明中叶之后大量棉业市镇的兴起,棉货贸易繁荣。但
是应该看到苏松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局部小范围的,而它自身的
发展也受到了封建经济的束缚,棉纺织业内部出现的新兴因子难以继续拓展。
——摘编自社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材料二美国南部的棉花品质优良,再加上内战前棉花销售已经形成了稳定、成熟的市场,棉花成为南部唯一具有绝对优势的经济作物。19 世纪后半期,随着铁路的发展,运输价格大幅下降,南部可以用相对便宜的价格购买粮食与肉类,棉花生产的成本大大降低为集中生产棉花创造了条件。为此南方种植园主通过大规模增加棉花产量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利润。由于内战结束后,绝大多数黑人租佃农普遍贫困,靠借贷为生,于是种植园主利用借贷强迫黑人租佃农种植并出售棉花以偿还债务,这样借贷者陷入了“棉花-债务-更多棉花-更多债
务······”的恶性循环之中,以致南部棉花生产的单一种植结构长期存在,且情况不断恶化。
——摘编自吴浩《试论内战后美国南部棉花生产扩张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苏松地区棉花产业发展的背景及其影响。(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 世纪后半期美国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成因。(13 分)
43.(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4~1885 年冬,世界各大国在柏林举行会议,以图就西非和刚果的边界、贸易、航海以及在非洲实行有效占领的原则更广泛地达成协议。这次会议表明地球的命运似乎同前一个多世纪一样,仍然掌握在欧洲一些政府手中。……30 年以后,这块欧洲大陆将被撕开,
而且其中的几个成员将濒临崩溃。再过 30 年,这种崩溃就”完成了,欧洲许多地区将是一
片废墟,而且其真正的前途将掌握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决策者们手中。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历史现象加以解释。(12 分)
44.【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日本侵华前,太行地区手工业较发达,各地就地取材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如造纸、熬盐、
采药、酿造、陶瓷、皮革、丝织、草帽、竹业等,几乎遍布太行区各县。但日伪严密的经济
封锁和残酷的军事扫荡使太行抗日根据地手工业种类减少、规模缩小,无法满足人民生活需
求。根据地政府开始推行互助组、合作社这种新的生产模式,重新整合劳力资源;对有重大
发明及创新者提出表扬并予以奖励,举办生产展览会宣传技术创新,将手工业工人、技术人
员组队研究技术改进。采用公私联营、开办训练班、奖励劳动英雄的方式以提高群众生产能
力和生产积极性。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手工业发展。
——摘编自岳谦厚 赵智荣《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手工业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行根据地手工业改革的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行根据地手工业改革的影响。(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