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图中曲线体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区分布不均B. 北多南少C. 季节分配不均D. 东多西少
2.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河道,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北流至北京、天津,线路全长1432千米。南水北调给北京市带来的影响有( )
①缓解用水紧张 ②消除水污染
③利于经济发展 ④改善能源结构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3.我国水资源时空分配特点是( )
A. 夏秋少,冬春多 东南少、西北多B. 夏秋少,冬春也少 南缺北丰
C. 夏秋多,冬春也多 南丰北缺D. 夏秋多,冬春少 南丰北缺
4.下列关于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叙述,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B. 防止滥伐森林,毁林开荒的现象发生
C. 大力营造人工林,扩大森林面积
D. 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
5.以下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
①熊猫 ②田里的水稻 ③山上的石灰岩 ④秀美的风景 ⑤农村沼气 ⑥教室里的空气
A. ①③④⑥B. ①②③④C. ①④⑤⑥D. ①③④⑤
6.为解决水、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 南方水资源丰富,应扩大耕地面积
B. 北方地区相对缺水,应大力缩小耕地面积
C. 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
D. 节水与区外引水相结合是北方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长远之策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候B. 水源C. 地形D. 土壤
8.“水土是立国之本”,我国水土资源南北分布的状况是( )
A. 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B. 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多
C. 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D. 南方耕地少,水资源少
9.我国耕地、林地、草地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是( )
A. 受生产方式的影响B. 受人口密度的影响
C. 受开发历史长短的影响D. 受光、热、水、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10.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主要措施是( )
A. 节约用水B. 兴修水库C. 防治水污染D. 跨流域调水
11.下列地区中,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为主的是( )
A. 内蒙古高原B. 长江中下游平原C. 横断山区D. 天山山脉
12.我国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属于耕地多、水资源少的地区是( )
A. 长江中下游平原B. 华北平原C. 四川盆地D. 塔里木盆地
13.有人说中国是一个矿产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其主要依据是( )
A. 矿产种类少B. 矿产总量少C. 矿产分布过分集中D. 人均矿产资源少
14.造成我国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的原因是( )
A.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B.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
C. 我国人口数量大D. 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15.缓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最有效的办法是( )
A. 大力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B.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
C. 用新能源,新材料替代一切矿产资源
D. 大力进口我国缺少的
16.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①石油 ②水资源 ③土地资源 ④太阳能 ⑤天然气 ⑥小麦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④⑤⑥
17.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
A. 耕地B. 林地C. 草地D. 建设用地
18.下列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中,正确合理的是 ( )
A. 在荒地坡地植树造林
B. 为了提高草场的利用率,尽量增加牲畜的数量
C. 为增加经济收入,占用农田大搞经济开发区
D. 围湖造田
19.华北平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下列对其缺水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工农业发达B. 城市、人口众多C. 泥沙淤积严重D. 水污染严重
20.影响我国水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温B. 冰川C. 降水D. 纬度
21.下列各选项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耕地和林地B. 滩涂和沼泽C. 河水和空气D. 煤和石油
22.为解决我国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一项是( )
A. 大力发展科学种田B. 将林地开垦为农田
C. 在山坡和干旱地带垦荒D. 停止耕作,从国外购买粮食
23.把长江水引到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水利工程是( )
A. 引黄济青B. 南水北调C. 引黄入晋D. 引滦入唐
二、非选择题
24.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左图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反映的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南水北调工程部分线路示意图(下图)
(3)据上图可知,中线调水线路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过鄂、豫和__________(省级行政区简称),抵达京、津两市。
(4)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都到达_________平原,该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___________。
(5)与中线相比,东线调水线路工程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5.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和海河流域气温与降水统计图,回答问题。
(1)“南水北调”西线方案是把长江上游的A、B和C的水引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2)“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已经调水成功,东线和中线相比,在可调水量和水质方面有何不同?
(3)北京、天津都位于海河流城,该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缺水的原因有哪些?
(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自南向北依次跨长江、、水系,最后进入海河水系,该工程主要沿京杭大运河修建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2.B 3.D 4.A 5.A 6.D 7.C 8.C 9.D 10.B 11.B 12.B 13.D 14.C 15.B 16.B 17.C 18.A 19.C 20.C 21.D 22.A 23.B
24
(1)人均水资源少(或人均占水量少)
(2)空间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或东南多、西北少)
(3)冀
(4)华北 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现象较为严重
(5)可利用京杭运河(已有河道)输水
25.(1)通天河 雅砻江 大渡河
(2)可调水量方面:东线优于中线;水质方面:中线优于东线
(3)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偏少,蒸发量较大;河流流量不大,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人口稠密,工农业经济发达,用水量多;水体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
(4)淮河 黄河 依托大运河故道,工程量较小,建设成本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