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语文 必修一 第3单元 单元自主评价

文档属性

名称 鲁人语文 必修一 第3单元 单元自主评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9-26 11: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澹澹(dàn) 枝茎(jìnɡ) 馨香(xīn)
斗笠 (lì) 餍足(yàn)
B.荫庇 (bì) 蕴藉(jiè) 刹那(chà)
碾压(niǎn) 采撷 (xié)
C.裙裾(jū) 静谧 (mì) 偌大(nuò)
横亘 (ɡèn) 浩瀚 (hàn)
D.夕晖 (huī) 揣度 (dù) 锦缎(jǐn)
突兀 (wù) 堵塞 (sāi)
【解析】 A.茎—jīnɡ;C.偌—ruò;D.度—duó,塞—sè。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肤浅 婉顺 吝啬 樊篱 琼楼玉宇
B.芜秽 栅栏 诀择 波斓 雷霆万钧
C.喧嚣 凝脂 渲染 流连 接踵而至
D.安祥 诅咒 喧泄 蓓蕾 琮琮琤琤
【解析】 A.樊—藩;B.诀—抉,斓—澜;D.祥—详,喧—宣。
【答案】 C
3.下列句子只用了一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荷叶的活力像浪潮般向潮心推展开去,宽大慷慨的荷叶,亲密并肩的荷叶,把池水覆盖得失却踪影,叠起了自己的碧绿城池。
B.荷叶平洼而宽敞,是一片平面的造型,却有像标枪一般的莲花,次第挺立在碧叶丛里。
C.秋天是一种多色的染剂,几天之间,沿路的树木都被染得红、黄、绿相间,是否枫栌之属,只觉得满眼秋光秋色。
D.那带刺的荷茎,纤细、修长、劲韧,撑住一顶荷叶,圆似斗笠,叶心是一个小盆地,向天空摊开,承受雨水,承受夜露,承受阳光!
【解析】 B.比喻。A.比喻、拟人;C.比喻、拟人;D.比喻、 排比。
【答案】 B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枝茎到荷叶,从荷叶到荷花,从荷花到莲蓬,突变似的展现。不过是几星期,荷塘已经________着生命。
②尖端的红紫,似乎冒出红紫的浓烟。于是,荷池上的空气也被________成一片紫红了。
③若干荷秆上,已经不见荷花,但有一个小巧的莲蓬,或昂头或侧首,________在花叶之间。
④然而,风停时,那千万片荷叶的气息,依旧满溢过来,________我的鼻孔。
A.洋溢  涂抹  参差  侵入
B.洋溢 渲染 跳跃 飘入
C.满溢 涂抹 跳跃 侵入
D.满溢 渲染 参差 飘入
【答案】 D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说,美国没有曲尽其妙的山水。你真的那么不同吗,尼亚加拉瀑布?
B.……所谓“人生必有所寄,然后能乐”。可是,离开故土,换个背景,我无以揣度也想像不出你究竟是什么模样?
C.池水离岸不过五、六寸,要是俯身,手可以浸入水里。
D.异乡、远地,我对你作种种猜测:是不是像高山断崖间悬空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让人怀疑来自九天?
【解析】 B.问号改为句号;C.顿号取消,概数中间不用顿号;D.冒号后是一个问句,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答案】 A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科学家说,2005年很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飓风活动最严重的年份之一。今年的两场飓风“丹尼斯”和“埃米莉”造成至少72人死亡。在8月份,“麦莎”对我国的沿海地区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亚洲,飓风被称作台风。台风实际上是强烈的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天气系统,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旋涡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与温带气旋一样,在北半球热带气旋中的气流绕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相反。愈靠近热带气旋中心,气压愈低,风力愈大,但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如台风,其中心却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晴空区,即台风眼。
在热带海洋上发生的热带气旋,其强度差异很大。目前采用的国际分类标准是: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小于8级时称为热带低压,8级和9级风力的称为热带风暴,10级和11级的称为强热带风暴,只有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才称为台风。可以说热带气旋是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和台风的总称。
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了高温、高湿和其他条件适宜的热带洋面。据统计,除南大西洋外,全球的热带海洋上都有热带气旋生成。大多数的热带低压并不能发展成为热带风暴,也只有一定数量的热带风暴能发展到台风程度,台风之间的强度差异也很大,有的台风附近最大风速为35米/秒,但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超过50米/秒的台风也不鲜见。如在浙江瑞安登陆的9417号台风,登陆时中心最大风速就达到54米/秒。
热带气旋的生命史可以分为生成、成熟和消亡三个阶段。其生命期一般可达一周以上,有的热带气旋在外界环境有利的情况下生命期可超过两周,当热带气旋登陆或北移到较高纬度的海域时,因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高温高湿条件,会很快消亡。
6.关于台风的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台风是指热带海洋上形成的热带风暴。
B.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须达到12级以上。
C.台风中心没有风。
D.愈靠近台风中心,风力愈大。
【解析】 D.台风中心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晴空区。
【答案】 D
7.下列关于热带气旋的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天气系统。
B.热带气旋是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 总称。
C.热带气旋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旋涡一样,一边绕自己 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D.热带气旋中的气流都是绕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解析】 D.北半球热带气旋中的气流绕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则相反。
【答案】 D
8.下列关于热带气旋产生的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全球的热带海洋上都有热带气旋生成。
B.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需要巨大的能量。
C.大多数的热带低压不能发展为热带风暴,也只有一定数量的热带风暴能发展到台风程度。
D.高温、高湿和其他气象条件适宜的热带洋面,是热带气 旋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析】 A.除南大西洋外,全球的热带海洋上都有热带气旋生成。
【答案】 A
9.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风是强烈的热带气旋,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B.在南半球气旋中的气流绕中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按照温度划分,台风是所有热带气旋中最强大的。
D.热带海洋上发生的气旋强度差异十分大。
【解析】 C.是按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划分的。
【答案】 C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 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举孝廉,修让邴原,融不听。时天下乱,遂不行。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言终而修至。复署功曹。时胶东多贼寇,复令修守胶东令。胶东人公沙卢宗强,自为营堑,不肯应发调。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斩卢兄弟,公沙氏惊愕莫敢动。修抚慰其余,由是寇少止。融每有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融常赖修以免。
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多焉。袁绍又辟修除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袁)绍死,谭、(袁)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妻子为贼所杀,谭更以统为乐安太守。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悦,然知其忠节。
(节选自《三国志·王修传》)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母以社日亡      ②后献以事当死
B.①邻里闻之 ②岂孤之不德邪
C.①举孝廉,修让邴原 ②今举州背叛
D.①修将吏民围之 ②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
【解析】 A.①介词,可译为“在”;②介词,相当于“因”。
B.①代词,代王修,可译为“他”;②结构助词,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①动词,“举荐”的意思;②形容词,“全”的意思。D.两句中的“将”都是动词,“率领”的意思。
【答案】 D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王修“乐于助人”和“谦让”品德的一组是(  )
A.①修感念母,哀甚 ②由是豪强慑服
B.①修亲隐恤之 ②举孝廉,修让邴原
C.①修将吏民围之 ②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
D.①能冒难来,唯王修耳 ②成吾军者,王别驾也
【解析】 表现王修“乐于助人”的有B.①C.②D.①②;表现王修“谦让”品德的是B.②。所以答案是B。
【答案】 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修很怀念他死去的母亲,第二年,就到邻近的乡里去哀悼,邻里乡亲都被他的行为感动了。
B.王修当县令时不怕豪强,谁包庇犯法者,谁违背法令, 都敢于与他们斗,敢于惩处他们,当地豪强都慑服他。
C.王修不论对待孔融还是对待袁谭都是一样,只要他们有难,就主动前去救援,并分别解除过他们的危难。
D.孔融和袁谭都很了解王修的为人。当袁谭要攻打袁尚时,王修劝谏他不要互相残杀,因为那是灭亡之道。虽然说得袁谭不高兴,但袁谭也没有责怪他。
【解析】 A.主要是对“邻里社”理解错了。“邻里社”是“邻里进行社日活动”的意思。
【答案】 A
【参考译文】
王修字叔治,北海郡营陵县人。七岁时母亲去世。他的母亲是在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那一天死的,第二年邻里举行社日活动,王修怀念母亲,非常哀痛。邻里知道了,为他停止了社日活动。王修二十岁时,到南阳郡游学,住在张奉的家里。张奉全家人生病,没有人照顾他们,王修亲自照顾他们,直到他们病好了才离开。初平年间,北海国相孔融召王修为主簿,任高密县令。高密人孙氏一贯强横任侠,门客多次触犯法律。百姓有被抢劫的,盗贼逃入孙氏家中,吏役不敢前去搜捕。王修率领吏役百姓包围了孙氏家宅,孙氏抗拒坚守,吏役百姓因惧怕不敢上前。王修命令他们:“谁敢不向前进攻,与孙氏一同治罪。”孙氏害怕了,终于交出贼人。从此以后,豪强们大多畏服他。王修被荐举为孝廉,他却推让给邴原,孔融不同意。当时天下大乱,王修没有赴任。不久,郡中有人反叛,王修听说孔融遭遇危难,连夜赶往孔融那里。反贼开始发难时,孔融对左右人说:“能冒着危难赶来的,只有王修而已!”话刚说完,王修就到了。孔融又叫王修担任功曹。当时胶东贼寇横行,又命令王修任胶东县令。胶东人公沙卢宗族强盛,自己设置营寨壕沟,不服从官府的调遣,拒不交纳赋税。王修独自带领几个人骑马径直闯进公沙卢的家门,斩杀了公沙卢兄弟,公沙氏族人震动惊惧,无人敢动。王修对其余的人进行了安抚,自此贼寇(之患)逐渐止息。孔融每次有了危难,王修即使是在家休息,没有不马上赶到的。孔融往往依靠王修而免除祸患。
袁谭在青州时,征召王修任治中从事,别驾刘献几次诋毁王修。后来刘献因犯了事应判死刑,王修审理这件案子,刘献得以免除死刑。当时人因此更加赞赏王修。袁绍又征召王修任即墨县令,后来王修又任袁谭的别驾。袁绍死后,袁谭、袁尚之间产生了隔阂。袁尚攻打袁谭,袁谭的军队被打败了,王修率领官吏百姓前去救援。袁谭高兴地说:“保全我的军队的人,就是王别驾啊!”袁谭失败时,刘询在漯阴起兵,各地都起来响应。袁谭叹息说:“现在全州的人都背叛我,难道是我没有德行吗?”王修说:“东莱太守管统虽然远在海边,这人不会反叛,他一定会来。”十多天后,管统果然抛弃妻子儿女来到袁谭这里;管统的妻子儿女都被叛贼杀害了。袁谭让管统改任乐安太守。袁谭又想要进攻袁尚,王修劝谏说:“兄弟之间来回攻打,是失败的根源啊!”袁谭不高兴,但他也了解王修的忠诚和节操。
四、(23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融每有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融常赖修以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张奉全家人生病,没有人照顾他们,王修亲自照顾他们,直到他们病好了才离开。
(2)孔融每次有了危难,王修即使是在家休息,没有不马上赶到的。孔融往往依靠王修而免除祸患。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鸟鸣涧
□ 王 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春行即兴①
□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 《春行即兴》写于安史之乱后不久。宜阳,县名, 在今河南省西部。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连昌宫坐落在这里。
这两首诗描写春天都写到了“花落”和“鸟鸣”,在诗中它们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试结合诗歌的内容具体分析。并指出这两首诗在写作手法上的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问:在《鸟鸣涧》中诗人以“花落”“鸟鸣”营造了春山幽美、静谧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安闲、宁静;在《春行即兴》中同是写花落、鸟鸣,却以一“自”一“空”营造了凄清、悲凉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山河破败的哀愁、叹惋之情。
第二问:两首诗均运用了借景抒情、衬托、动静结合的写法。
15.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5分)
(1)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2)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
(4)__________,复得返自然。
(5)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
【答案】 (1)暧暧远人村 (2)清泉石上流 (3)竹喧归浣女 (4)久在樊笼里 (5)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倾听滴水
□ 何 羽
我常常因幻觉中的滴水声响而惊悸。在睡梦中,在清醒的白天。
少年时为了复习迎考,我想出了一个方法(灵感来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勤学故事),在洗手间,我将水龙头关至仅能滴水的程度,下面摆放一只水桶。滴答,滴答,然后,我跑回房间,练字,背书。间或在凝视的瞬间,在绷紧的心思稍一松弛的瞬间,我便听见那滴水的声音在催促。我知道,这会儿,水桶底部已铺上一层水膜,且正以极难觉察的速度攀升。
乃至睡梦中,我也常被幻觉中的滴水声惊醒,猛然坐起,冲进洗手间,胡乱擦了把脸,又坐回书桌前,却两眼发懵,茫然无措。只好倒头又睡,总不敢睡深,半梦半醒之间,思维一片沉重的混沌。
而那滴水的声响却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
这滴水的声音就这样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
听,这滴水是有生命的。
将滴水控制在一秒钟两滴的速度,这水声听起来就像十六七岁的我,年轻,矫健,朝气蓬勃,勇往直前,滴,滴,滴,滴,来不及看清楚什么,来不及后悔什么,细细密密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稍慢了一些,就像中年的我,矜持,沉稳,稍作停留,但也不及多想,被身后一大摊琐事杂务推着向前;再慢一些,那就是老年的我,慢慢地渗化出来,汇拢,凝聚,像一颗盈盈欲滴的泪,又像一颗思维的结晶体,饱满,丰硕,而后,“咚”的一声,落入耳膜,庄严,掷地有声,像一句古代的誓言。
这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告。而后,一切又归至于沉默的虚无。
你说,这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是由多少颗这样微弱而真实的水滴汇成的呢?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入无边的汪洋。世间万物的历程,又与一滴水的生命有什么不同?
我常常无言以对滴水的责问。
这滴水工夫,地球上,抑或宇宙间正演着多少出剧目呢?这滴水之舟,究竟承载多少的笑与泪,悲与喜,生离与死别?
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
天地之间,万籁俱寂,唯有滴水声,如珠玑,如佛音,点点滴滴落心头。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水滴,石穿,更何况是脆如蝉翼的生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多少智者倾听滴水之声,浊心因此而明净,他们顿悟后的长叹落在历史之河中,激起滴水的层层回音,至今不绝如缕。
漫步田野,一颗颗露珠正凝于叶尖,无色,无声。
一忽儿,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光芒四射。
露珠们开始闪烁不定,窃窃私语,如忽明忽灭的萤火。
光线慢慢移过来,移过来。在一个恰当的角度,聚集。瞬时,灵犀一点,心领神会,回应着阳光的这滴水珠便折射出炫目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雍容富丽,金碧辉煌,如梦如虹……与平生的素朴纯净形成反差。
任何生命拥有的色彩它都拥有,一切大红大绿,大喜大悲,都消融其间,默默包涵,而自身却是剔透无比,通体明亮, 这是一种何等气度的生存智慧?
甚至,这一滴水的华美比之一颗罕世的钻石更无价,因其转瞬即逝而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的绚丽的喧响,因而,美得异常触目惊心,无与伦比。
或许,这一滴水一生的期待,只为了这瞬间的辉煌?
此时,谁敢鄙视,谁敢漠视,这一滴水的存在?
此时,谁还能说,无色与沉默是一种苍白与单调?
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
也许,人的一生,还不够用来守望滴水升腾为云的历程,但我不能不信奉这滴水之音。
16.结合文章1~5自然段,理解为什么“幻觉中的滴水声响”会让作者“惊悸”。(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那滴水的声响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他,催促着他,激励着他。
17.作者从阳光下水滴的光彩,领悟到了“生存智慧”,这“生存智慧”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生存智慧: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因为水滴是无色的,所以才能拥有任何生命所拥有的色彩;因为它默默地包涵,所以虽然转瞬即逝,却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绚丽的喧响。
18.理解“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水滴虽小,但滴水可以穿石;②水滴能汇聚成奔流的大海;③倾听滴水之声,可以使浊心明净,使人顿悟;④滴水之舟承载(包涵)了无数的悲欢离合。
19.(1)作者怎样说明“这滴水是有生命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引用了一些著名的诗句,在文中有什么具体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是从听觉的角度想像和比喻的。滴水的落下犹如生命的律动,就像人生的三个阶段:一秒钟两滴的节奏就像少年时的年轻、矫健、朝气蓬勃;稍慢一些如中年时的矜持、沉稳;再慢一些如老年时的凝重、庄严,充满睿智。
(2)说明人生短暂、脆弱,而水滴却永恒、坚韧的道理;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思想魅力。
六、(12分)
20.仿照画线的句子,结合语境,另写一组句子。(4分)
我喜欢暴风雨。
如果我是诗人,
把那云诡波谲的瞬间孕育成诗,
那一定是美好的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如果我是音乐家,把那撼人心魄的气势用飞扬的音符表达,那一定是动听的乐章。
如果我是哲学家,把那短暂的爆发前的孕育用缜密的思维来分析,那一定是无比精彩的哲理。
21.将下面的长句变成几个连贯的短句,要求不得改变原句的意思。(4分)
流畅自如的水、宁静自守的山因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而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因此,流畅自如的水被看成智者的象征,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仁者的象征。(或“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因此,流畅自如的水、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部分词语或语句的顺序,使音韵和谐,结构对称。字数不得增减。(4分)
中秋月,挂天上,照小窗,映木楼,远山云烟渺渺,近水碧波茫茫,海外游子隔水隔山相望,相望,泪眼无限惆怅。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中秋月,挂天上,映木楼,照小窗,远山云烟渺渺,近水碧波茫茫,海外游子隔山隔水相望,相望,泪眼无限惆怅。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这个世界本来就这么美好,有青山绿水、星星月亮、大江大河、老虎狮子、蝴蝶蜜蜂、雕鹏小雀……但是,只有这些没有人,就成不了一台精彩的戏。那么,如果只有人呢?
请以“人与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话题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