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 4.2 氧气 第一课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 4.2 氧气 第一课时(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02 10:2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一课时
氧气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装置、操作方法等;
3.了解催化剂及其作用。
潜水氧气瓶
医用氧气袋
我们知道氧气有许多用途,那么我们如何制取氧气呢?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
电解水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确定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即在实验室条件下(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选择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2.确定制取气体时应采取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3.审查整个反应体系是否符合环保、安全的要求。
①水(H2O) ②二氧化碳(CO2)
③氯化钠(NaCl) ④高锰酸钾( KMnO4 )
⑤过氧化氢(H2O2) ⑥甲烷(CH4)
思考1: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
依据:氯化钠和甲烷的物质组成中不含氧元素。
A.原料是否容易获得 B.实验条件是否容易控制
C.实验装置是否容易装配 D.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可靠
思考2:某同学认为: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你还考虑了哪些因素?
思考3: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气体发生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固体与固体反应
固体与液体反应
液体与液体反应
……
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
气体收集装置
排空气法
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法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注意】当气体密度和空气密度相近且难溶于水时,一般采用排水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
1.加热高锰酸钾(KMnO4);
2.分解过氧化氢(H2O2)溶液;
3.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的混合物。
环保、安全
实验 现象
活动天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粉末
产生少量气泡,木条不复燃
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二氧化锰
H2O2 H2O + O2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增大或减小
说一说实验装置中各仪器的名称
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
思考1:反应所需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什么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
答:容易控制反应的进行。
反应不易控制
思考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
1.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水槽中;
2.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
3.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外沿冒出后(即收集满一瓶气体),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氧气的收集与验满方法
2.向上排空气法
(1)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已满。
1.排水法
(1)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2)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逸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
加热
高锰酸钾
KMnO4
锰酸钾
K2MnO4
O2
氧气
+
+
二氧化锰
MnO2
加热氯酸钾(KClO3)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二氧化锰
KClO3 KCl O2
加热
课堂小结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催化剂
自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改变反应速率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反应原理的确定
反应物的选取
收集方法
分解过氧化氢
验满方法
知能训练
1.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
A. 都属于氧化物
B. 都含有氧气
C. 都含有氧气分子
D. 都含有氧元素
D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既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采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  )
A.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B.所需仪器相同
C.均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D.都利用氧化物分解
C
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率
B.催化剂能加快一切物质化学反应的速率
C.有些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就不能发生
D.催化剂并没有参与化学反应,所以化学反应不需要催化剂
A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