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接下来,把本课说课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说学什么?二说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三说学得怎么样?
一、说学什么?
我认为学什么是由学情、学科素养和教材内容所决定的。
1.说学情
我们所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感性认知为主。而且通过课前调查发现,他们虽然对这段历史已经有了一些浅显的认知,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常带有感情化和片面性的色彩。
2.说课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结合课标和教材,教学过程中需简要介绍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帮助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初步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3.说教材
本课教学内容以时间顺序串联,通过讲授太平天国运动从兴起到覆灭的过程。了解在这一历史时期内,中国人民为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反抗本国封建专制统治,进行了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的斗争;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以及农民无法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难以承担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4.说教学目标
①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和相关图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到覆灭的过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②通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相关史实,感悟农民阶级的斗争精神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③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资政新篇》的难以实行,以及失败原因等问题的分析探究,理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5.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意义。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级最终失败的原因。
二、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
确定了学习目标,下面重点说说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
1.怎么学?
现代教学设计积极倡导“为学习设计教学”的理念,在教学设计时,强调学生“如何学”。据此,我结合本学科综合课程的特点,本课的学习方法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史料印证等,具体将在教学环节里落实。
2.教学思路
那么如何实现以上目标呢?我在这里依据历史学科时序性和线索性的特点,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以变法作为本课的线索,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再现了这样4个历史抉择,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3.学习过程。
下面,我就以这5个篇章的解决为重点,向大家讲解具体的教学过程。
展示一组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最后定格在“太平天国钱币”,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其独特之处并谈谈你的看法。
两个“错”字: “囯”和“天”(两横上长下短)。
“囯”寓意“城中之王”,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能摆脱封建思想。
“天”(两横上长下短):寓意“拜上帝会”教义中上帝为天上天国之主;地上也有天国,洪秀全为主,但地上天国小于天上天国。
“太平天国钱币”蕴含着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的“天国梦”,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天国梦”。
设计意图:①在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运动》的主题曲中,展示一组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营造开展教学的氛围,创设学习的情境。②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尤其是历史人物的图片,其中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有所接触,拉近所学知识与学生的距离。③图片的最后定格在“太平天国钱币”,引导学生观察钱币,找出其中的独特之处,并就找到的独特之处谈谈自己的看法,为后面的教学设计作铺垫。
第一篇章:天国梦兴
探究主题1:作为与清朝相对立的农民政权,太平天国是如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请大家阅读教材,尝试列举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事件,并完成表格。教师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适当地讲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从兴起到全盛到失败的过程,落实知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篇章:天国梦起
探究主题2:19世纪中期,中国农民为何幻想着构建太平盛世,人间天国?
引导学生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四:“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要建立“天下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的大同社会。 ——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展示历史材料,进行史料教学,引导学生解读材料,进而落实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在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原因的分析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太平填过运动的爆发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进而渗透唯物史观教育。
第三篇章:天国梦筑
出示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1859年的《资政新篇》。
探究主题3:太平天国政权先后颁布了两个建国方案,最终却为何未能实现建立太平盛世、人间天国的理想?
出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②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③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土地分配原则:按人口绝对平均分配
产品分配原则:产品收归圣库
目的: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社会
①所谓‘以法法之’者……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
②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
③……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兴医院…… ——摘自《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中提出了诸如以法治国、与外国通商、发展新式教育和发展工商业等主张。
设问:如果你是当时的农民,你更青睐于哪一方案?如果你是民族资本家,你更青睐于哪一方案?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时补充下列史料,通过讨论完成表格。
材料一:太平天国的人们对《资政新篇》中由“百万家财者”设立银行,“准富人请人雇工”等,不用说是极为刺眼的。
材料二:19世纪五六十年代,江浙尚未诞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依旧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设计意图: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设计的目的旨在提供学生一种思考的方法和角度,引导学生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两个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的建国方案入手,通过对材料的解读,让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但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纲领,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第四篇章 天国梦毁
探究主题4: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何以乐极悲生,突然反生内讧,最终葬送大好形势?
出示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楚国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讲述天京事变。——坚强核心难形成
展示图片《天王府模型》和材料。(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材料: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叛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号、服饰、仪卫舆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准逾越。
材料:东王府所藏的珍宝,确是洋洋大观,因为据我们采集到的报告,足以证明其中不仅堆积着中国有价值的珍奇装饰和艺术精品,而且还有许多外洋的财宝。
──英·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介绍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洋枪队(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命运难逃脱。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第五篇章:天国梦思
出示材料,根据材料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
材料一:每一次较大的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中国之所以没有像印度那样成为殖民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太平天国成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灵感来源。12岁时就立志做洪秀全第二……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气焰;影响了后来的民主革命运动。
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评价。
蒋介石:太平天国之战争,为19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为19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历史学家胡绳: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取600多座城市,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不予承认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
哲学家冯友兰: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马克思: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
毛泽东: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
孙中山: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设问,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有人称之为“伟大的农民革命”,有人却坚持称其为“洪杨之乱”。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①通过大量材料的使用和解读,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②通过提供古今中外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对同一事物形成不同的看法,也旨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结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尝试去评价太平天国运动。③在学生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始终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
总结提升: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习近平
设计意图:不采用简单的知识反馈的总结方法,而是提供习总书记的话和十六个字,旨在引导学生结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去仔细品味习总书记的话和十六个字的深刻含义,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学得怎么样?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什么思想?对此你有何看法?
意图:通过课堂检测,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