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1 选用句式与语言表达连贯
【考向分析】
分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课标全国卷试题可以看出:
1.选用句式与语言表达连贯的考查概率较高,几乎是新课标卷的必考内容。
2.选用句式常结合其他考点,尤其是语言表达连贯进行多侧面、多角度考查,考查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协调等许多方面。
3.语言材料一般选自考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或社会生活。
一、虚词填空
【典型例题】 (2017·高考山东卷)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合乎逻辑。
网络围观中貌似人人都有维护道德的责任感,+++__①__---这种责任感大多只局限于对他人行为的评判,而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省察;+++__②__---,网络上有再多的道德言论,也往往难以转化为现实行动。有道德热情的义愤填膺+++__③__---重要,但我们更应该以切实的责任意识为出发点,以敢于担当的实际行动为落脚点,+++__④__---网络围观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一是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二是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合乎逻辑。
第二步,分析语境,注意关系。
解题时一方面应当注意文段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分析句间关系,根据句间关系进行推断。这段文字讨论正确的网络围观方式,脉络是先提出问题,后指出解决方法。
① 后面内容是对前文内容的转折,应填“但是”。
② 后面内容是对前文的推导,表因果关系,应填“所以”或“因此”。
③ 根据后文的“但”推断,可知应填“固然”。
④ 后面内容“纸上谈兵”与前文“责任”“担当”的做法相反,应填“否则”。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但是 ②所以(因此) ③固然 ④否则
【思维导图】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 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
考向一 选用恰当关联词语(选择题)
选择恰当关联词语填空,指给出几组意义或用法相似、容易混淆的关联词语,分析、判断哪一组填入文段空缺处既符合语境逻辑,又能使表达通顺自然。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题目近两年考查较少,但2016年三套课标全国卷都考查了虚词(主要为关联词语)的选词填空。备考时应该有相应准备。
【典型例题】 (2016·全国课标卷Ⅱ)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__①__---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__②__---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__③__---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__④__---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__⑤__---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__⑥__---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选出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第二步,分析语境,明确关系。
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讲“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由后文可知,这种破坏性体现在不仅能够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包括人类生命在内的所有东西,还体现在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以及出现其它许多可怕后果,故③④处应填“而且”“还”。⑤⑥处前后文“无法预测”和“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可以推敲其为转折关系。综合判断,D项最恰当。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D
【典型例题】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没出事“你好我好大家好”,+++__①__---出事便“相互推责”,已成多部门治理、多环节监管下的共同问题。安全标准也好,技术标准也罢,从本质上讲,+++__②__---是监管的标准和态度的结果,+++__③__---坚持一切从严并力求做到“零风险”,+++__④__---在标准上就必然会达到“史上最严”,+++__⑤__---就可能导致“标准围绕监管转”的局面,+++__⑥__---监管有多么松散则标准就有多低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如果 就 只要 / 因而 所以
B 一旦 其实 如果 那么 否则 /
C 只要 / 只有 才能 不然 从而
D 假使 当然 既然 那么 / 因而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选出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第二步,分析语境,明确关系。
分析句间关系可知,①与“便”对应使用,表假设关系;②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用“其实”合适。根据语境,③④两句间为假设关系,而不是条件或因果关系,排除C、D两项;⑤引领的情况与前文“史上最严”相反,应用“否则”;⑥可以不使用关联词。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B
考向二 填入恰当关联词语(填空题)
解答此类题型,先要整体弄懂整个语段的含意,厘清句子之间的关系,再挑选比较有把握的关联词放到原文,进一步把握整个语段句意,逐一完成关联词语的填空。在此,还应该考虑两个方面:
(1)文中是否有为了表意需要或强调某种意思使用关联词语的情况;
(2)将选用的关联词语代入句子是否符合语法规律和人们的语言习惯。
【典型例题】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
玉米含糖量的确较高,________玉米中富含淀粉、碳水化合物,这些成分在经过消化后最终都会成为葡萄糖,________玉米中所含的谷胱甘肽,是抗癌因子,它能与其他一些物质结合,使之失去致癌性;玉米中所含的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能转化为维生素A,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第二步,分析语境,明确关系。
根据上下文意思来看,第一处横线应填入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虽然“由于”也表因果,但“由于”多用于复句的前一分句,用于下一分句开头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第二处横线应填入“但”“但是”“可是”“然而”等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却”虽然也可表示转折关系,同样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因为 ②但(或“但是”“可是”“然而”)
【典型例题】 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表现力、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某些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白字连篇,真是出尽“洋相”。
①总要__________ ②却是__________ ③更__________
④但__________ ⑤随着__________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
第二步,分析语境,明确关系。
解答此题,先要整体弄懂语段含意,该语段强调,学好英语,更要学好汉语。“但”应放在“同时”前,通过转折关系提出观点。“随着”应放在“中国”前,作“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的时间状语。“更”应放在“应该”前,指出外国人都重视汉语学习,我们更应该学好作为母语的汉语。现实中却有人不这样认为,故“总要”应放在“夹上”前,“却是”应放在“白字连篇”前,强调某些人不重视汉语的“丑态”。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夹上 ②白字连篇 ③应该 ④同时 ⑤中国
【技法梳理】
做虚词题时,应先通读文段,了解大意。在此基础上,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以便快速有效地锁定答案。
(1)关联词语搭配是否恰当:在给出的选项中,有的关联词语前后本身搭配不当,可首先排除。
(2)关联词语在前后是否有照应:关联词语往往需成对出现,检查填入选项中的某词,如文段前后并无与之照应的词语,可排除。
(3)关联词语是否符合句间关系:分析清楚前后文之间的关系,填入词语所表示的关系与之不符,可排除。
(4)填入后语意是否贯通:检查填入某词后,前后文如语意矛盾,语句不通顺,可排除。
(5)借助语感:反复通读句子,不符合语言习惯的选项可以排除。
二、语句复位
【典型例题】 (2016·高考浙江卷)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________。”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又会说话了
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俊了
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一是文段有空缺的语句,二是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第二步,分析语境,考虑句式。
首先,根据下文中的“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可知,是先“变俊”后“会说话”,故可排除B、D两项。其次,“根据刘姥姥的身份特点,“既……又……”这种较为书面的关联词语、语言风格,和她下层劳动人民的身份不太相符;同时,“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的言外之意是雀儿到其他地方不会这样,这更能衬托、突出贾府的富贵、繁华,排除A项。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C
【思维导图】
语句复位,即将某一语段中的某一句或某几句抽出,另设几组与之相近的语句一起作为选项,要求考生从中选出原句。这种题型考查考生的缀句成文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考向一 看句子重心,考虑语意的侧重点
在选用句式时,要考虑句子的语意重心以及选项句在表意上的侧重点,两者相合才能语意一致。
【典型例题】 1 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以说明________。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长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选出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第二步,分析语境,考虑重心。
卢梅坡的诗强调的是“逊”和“输”,是从“不足”的方面说的,横线处接以“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语意相合。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B
【典型例题】 2 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 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______________。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选出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第二步,分析语境,考虑重心。
解这道题先统观全局,确定句子的重心——“寂寞具有决定性作用”。从选项进行比较,A“都是……又都是……”并列关系,“才能”与“寂寞”同等重要,未突出重点。B项是转折关系,重在“寂寞” 上,与上文语意吻合。C项“不是……而是……”选择关系,强调了“寂寞”, 否定“才能”,与事实不合。D项重在“才能”,没有突出寂寞,与本语段的中心不合。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B
考向二 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
在一段文字中,必须考虑话题的一致性,即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要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或主旨,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话题的一致性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所讲述内容 (主旨或观点 )的统一、主语或陈述对象的统一。
这里需要注意:上下文主语的一致与改变并不矛盾,在连续表述中,主语可以改变,但不要轻易改变,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掌握。
【典型例题】 3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专家表示,汞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对含汞产品使用或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汞污染。____________,达到一定量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汞中毒。因此,建议定期进行汞含量检测,并掌握与汞相关的科学知识,做好汞污染的预防工作。
A.人体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不同途径吸收汞及其化合物
B.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可以成为汞及其化合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C.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
D.汞及其化合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可以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选出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
第二步,分析语境,考虑话题。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下句中的“达到一定量”没有主语,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应与上句一致,均为“汞及其化合物”,而不能是“人体”或“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故排除A、B两项。D项的主语是“汞及其化合物侵入人体的途径”,排除D项。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C
【典型例题】 4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长跑虽然不是人类的新发明,但却是如今人们最为热衷的一项运动,它是健康,更是爱、美和善的有形体现。之所以称之为“爱”的彰显,____________,也没有比彰显健康主义和看重自己的健康更给人心灵慰藉的。唯其如此,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参与到长跑的队伍中去呢?
A.则是从个人发展角度理解,没有比拥有健康更为利好的事情
B.则是从美、善的角度来理解,没有比拥有健康更为完美的事情
C.则是从强体的角度来理解,没有比拥有爱心更美更善的事情
D.则是从自爱的角度来理解,没有比拥有健康更美更善的事情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选出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
第二步,分析语境,考虑话题。
由横线前面的“之所以称之为‘爱’的彰显”可以看出,横线上的文字是用来回答这一原因的。因此衔接的句子也应该就话题“爱”来展开,“个人发展角度”“美、善的角度”“强体的角度”都与上文话题不一致。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D
考向三 看前后勾联,考虑句子的承接性
从上下句子语境来看,有的复位句既与上文紧密连接,又与下文形成句头接句尾的顶真形式,这样的句子读起来较为连贯。
【典型例题】 5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早就为人所知。德国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发现莲叶的表皮上有无数乳凸状的颗粒,连水珠都不沾。科学家把炭粉洒在莲叶上,用水一冲,炭粉马上消失殆尽。____________,这种薄膜用于车辆和建筑的表面,一场雨或一阵风便能清除上面的浮尘。
A.莲叶这一性质让科学家把一种具有“自活性能”的薄膜制造出来
B.科学家按照莲叶这一性质制造出一种具有“自活性能”的薄膜
C.莲叶这一性质使一种具有“自活性能”的薄膜被科学家制造出来
D.一种具有“自活性能”的薄膜被科学家按照莲叶这一性质制造出来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选出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
第二步,分析语境,考虑承接。
本题话题需保持一致,横线前面的主语是“德国科学家”,横线后面句子的主语是“这种薄膜”,按照主语一致、宾主衔接的原则,就可选出答案。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B
【典型例题】 6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山涧有泉水在动,水色灰黑,____________,冰上绣满花纹,冰下有水在流,气泡儿就浮在水里游走,像一颗颗灵动的卵石,走走停停,走着走着就不见了。
A.一层厚厚的冰冻结在水面宽阔处
B.水面宽阔处是一层厚厚的冰
C.水面宽阔处就有着一层厚厚的冰
D.一层厚厚的冰在水面宽阔处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选出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
第二步,分析语境,考虑承接。
句式上,B、C两项与前后句保持一致,故排除A、D;C项,“就有着”呼应前面的“有”,暗引后文的“冰下有水在流”,更符合语境,故选C项。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C
考向四 看句子特点,考虑句式的选用性
句式的类别非常多:从句子的结构看,有单句和复句;从语体风格看,有口语句、书面语句;从主语是施动者还是受动者看,有主动句和被动句;从句子的语气看,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从句子成分或分句排列次序看,有常式句和变式句;从句子的表达性质看,有肯定句和否定句;从句子的形式看,有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把字句,等等。因此,最主要的是掌握各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根据表意的需要和连贯的要求选择恰当的句式,做到句式一致,语意连贯,气势贯通。
【典型例题】7 (2015·高考浙江卷)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____________。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
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选出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
第二步,分析语境,考虑句式。
填空处上句谈到庙宇前小河旁边的大石头,下文说明这块大石头,用“这”与上文衔接紧密;同时,采用“……是……的”句式,语气柔婉,语意通畅。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D
【典型例题】 8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重大事故受伤、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经常需要对创面皮肤进行再造,目前的医疗技术只能对皮肤表层厚度不超过200微米进行人工再造,而对几毫米厚完整皮肤系统还不能进行再造,______________。为此,科学家正致力于开发3D打印技术制造人造血管。
A.因为涉及血管组织,没有血管的养分供应,超过200微米的人造皮肤就没法存活
B.如果涉及血管组织,只要血管能够供应养分,超过200微米的人造皮肤就能存活
C.因为涉及血管组织,而血管组织涉及的医疗技术问题,人类短时期内还无法解决
D.但如果人类解决了血管供应养分问题,人造皮肤的其他重大技术也就会迎刃而解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第二步,分析语境,考虑句式。
根据文意,空句内容应是对前句“对几毫米厚完整皮肤系统还不能进行再造”原因的阐释,因此应选用因果关系句,排除 B、D;根据后句内容,科学家正在解决这个问题,“人类短时期内还无法解决”与之矛盾,因此排除C。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A
考向五 看段落语脉,考虑事理的逻辑性
语脉相承,语意才能贯通。事理一致,语势才能畅达。语段在表达一定的意思时,总会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或者符合一定的生活事理,而这顺序或者生活事理恰恰就是句子衔接的思路或特征。文段中上下文关系,包括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总分、大小、轻重、快慢、难易、表里、先后、动静、多寡等。
【典型例题】 9 (2015· 高考湖南卷)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火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________,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A.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甍绣槛
B.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甍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
C.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
D.渐向北边,雕甍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选出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第二步,分析语境,考虑语脉。
解此题,要了解本段文字所写之景的空间变化以及作者的视角变化,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于对文段的理解,另一方面可适当结合自己的经验。从语段开头的“进入”到“再进”,衔接自然,故排除B、D两项。再看A、C两项,由观赏经验可知,看到的应先是“平坦宽豁”,再是两边的景象,排除A项。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C
【典型例题】 10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____________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A.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
B.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
C.对虚伪的笑,不必怒目而视,要报之以嫣然的微笑;对阴冷的奸笑,也当笑颜相迎。
D.对阴冷的奸笑,为什么不可以还以笑颜?对虚伪的笑,为什么不报之以嫣然微笑,而一定要怒目而视?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
第二步,分析语境,考虑语脉。
根据语意由轻到重的顺序,应先“虚伪的笑”再“阴冷的奸笑”,据此可排除A、D两项。C项没有采用假设复句,表意不如B项更准确严密。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B
考向六 看音韵画风,考虑情调的一致性
每一语段往往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情调,或明丽蓬勃,或冷落萧条,或闲适畅快,或悲凄伤感。色彩有亮丽、暗淡之分,气氛有热情、凄凉之别,感情或悲或喜,语气或重或缓,态度有褒有贬。文段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文段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景致高度契合统一,才能感染读者。
同时,在选用句式时,还要考虑音节和谐,对称协调。音节是否和谐可以考虑诗歌或语句在字数、句式、平仄、音韵等格律方面所特有的规定。
【典型例题】 11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此时,夕阳落于岭上,一鸦掠空,________。寺内无人。唯有梅花两三株,状如飞雪,立于黄昏之中。徘徊良久,仰望天空,古钟楼上,________。
A.①群山苍苍,暮色冥冥 ②夕月一弯,淡若清梦
B.①暮色冥冥,群山苍苍 ②皓月一弯,惠风和畅
C.①群山苍苍,暮色冥冥 ②皓月一弯,惠风和畅
D.①暮色冥冥,群山苍苍 ②夕月一弯,淡若清梦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选出文中填入横线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第二步,分析语境,考虑情调。
文段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①句根据音韵,“冥冥”放在句尾更好。②句用“夕月”“淡”“清梦”与语境更符合。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A
【典型例题】 12 下列选项中,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在阳光下,周围的远山就像洗过一样,历历在目,青翠欲滴。堤岸上的杨柳,已经把鹅毛似的飞絮漫天漫地地洒下来。
A.蓝湛湛的天空像空阔安静的大海一样,没有一丝云彩。空气湿润润的,呼吸起来感到格外清新爽快。
B.成群的灰雀不时像一片乌云似的从玉米地里腾空而起,又像冰雹似的纷纷落在满是尘土的道路上。百灵鸟在割过的草地上空低飞盘旋。
C.潮湿的树林缄默无声,轻绡似的雾里,远远传来羊群的铃声,呜呜咽咽的,好像从它们心灵深处发出来的。
D.河面足有一里多宽。浪涛一个跟着一个,雪崩似的重叠起来,卷起巨大的旋涡,狂怒地冲击着堤岸,发出哇哇的响声。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选出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第二步,分析语境,考虑情调。
语段文字描写暮春景色,基调欢快喜悦,清新浪漫。B、C两项情感抑郁、惆怅;D项情感激昂、愤怒。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的基调与之相符。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A
【技法梳理】
语句复位时,选用此句式而非彼句式,是因为不同的句式虽可以表达相同的内容,但不同的句式之间往往又会有一些细微的区别,如语意的侧重点、话题的一致性、句式的选用性、内容的相承性、情调的一致性等,针对这些细微的区别,就必须选择更准确、合理、生动的句式。除此之外,还需掌握语句复位的一般原则:
1.语句复位与具体语境相结合。
要根据语境的需要(如强调重点的不同,语意深浅的不同等)或题目的规定,选择恰当的句式。只要不是病句,句式本身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要符合语境的需要。
2.语句复位与语言表达相结合。
句式的选用是为了使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使表达更加规范,因此,句式的选用与语言表达各知识点尤其是句式表达连贯密切相关、不可分离。
三、补写句子
【典型例题】 (2017·课标全国卷Ⅰ)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________________,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________________。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________________,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一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二是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三是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第二步,分析语境,梳理语脉。
材料以口服药为例讲述药品使用不当产生的危害。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讲述药品的一般情况,后一部分举例说明。
首先看①处。“但若”表明①处所填写的句子应与前一句构成对比,且联系句末“危害身体健康”,即可推断出①处应填“损害身体”或“危害身体健康”等,为使逻辑严密,应加上“可能”二字。
其次看②处。根据前后句推断,此处填写的内容应是“血液中药物浓度”,由此得出关键词“药物浓度”;由下句中的“高于”“开始”等语境,可推断出②处应填“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
再次看③处。由上一句以及“然而”“超过一定限度”等语境可知,③处应填“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 ②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 ③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思维导图】
补写句子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所谓“补写句子”,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句子补写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选材及填写内容基本上为议论性语段或说明性语段(说明性语段大多为科普语段)。命题人在选好材料后,下一步就是对材料进行挖空,挖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的位置和性质,主要有四种情况:
考向一 总起句的补写
关键部位的语句首先当属“总起句”,即能总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这时的语句补写,实际上就是一个压缩语段题,总起句只要能概括语段或下文内容即可。当然,要考虑到前后句子的衔接连贯问题。
【典型例题】 1 (2016·课标全国卷Ⅰ)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__①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惊奇的是+++__②__---,比如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__③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一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二是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三是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第二步,分析语境,梳理语脉。
这是一则说明性文段,主要说明花青素与花的颜色的关系,即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度环境中有着不同的颜色。
第①处横线,从后面的冒号和随后的三种情况的表述可以看出,这一处是领起句,应该填花青素因为环境变化而形成不同颜色之类的内容。
第②处,后面说“比如……”,是举例说明横线上的内容,所填句子要能概括“比如”的内容。
第③处,由“pH值发生了变化”可知,应填“花青素也随之变化”之类的句子。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
②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
③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考向二 过渡句的补写
所谓过渡句,就是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内容的句子。对过渡句的补写,要注意内容的前后关联,结构上的承前启后,恰当地使用表各种关系的关联词语。
【典型例题】 2 (2016·高考山东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又到了东滩草长莺飞的时候。芦苇荡深处,悠然浮出水面的大鱼猝尔游走;不时有鸟儿落下啄食,或是翩然起飞,优美地消失在远方。5年前,+++__①__---。那时,广阔的滩涂上没有管护人员和设备,多的倒是偷猎者,毒杀鸟儿的事时时发生。然而,+++__②__---。这种原产于北美的入侵植物,在东滩扩展迅猛,所到之处,其他植物“寸草难生”,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迁徙越冬的鸟儿没了食物和休息地。如今,东滩的互花米草已被剿灭大半。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一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二是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三是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第二步,分析语境,梳理语脉。
①空前面说东滩的优美环境让人向往,后面说东滩环境遭到人为破坏,故①空应承前启后,补写一个起桥梁作用的过渡句。
②处空格前以“然而”转折,空格后提到了一种叫“互花米草”的植物,并叙述了互花米草的危害,故②处所填内容应是突出互花米草之害甚于前文的偷猎者,并补充具有转折意义的衔接性语句。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东滩的景象可不是这样
②比偷猎者更可怕的,是互花米草
考向三 展开句的补写
所谓展开句,就是前半句已有,要求接着往下写,要写的句子是对前半句的展开说明或论述。展开句的补写首先需要明确陈述对象,即写什么,根据“瞻前顾后”的原则,在上下文中找出陈述对象,然后再根据“左右逢源”的原则揣测陈述内容,即陈述对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性质、作用、功能等。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根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典型例题】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
当前,我们的国家正进行着伟大的社会变革,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太阳很亮,但有些角落又很暗;前行的大潮激流勇进,+++__①__---;真与假同在,善与恶并行,美与丑互映;我们的人民,激情澎湃地创造着历史,+++__②__---……作为艺术创作者,我们有责任表现这一切,要自觉地贴近、逼近乃至融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活动中,以他们真实的生活为中心,+++__③__---,大力地弘扬真善美。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一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二是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三是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第二步,分析语境,梳理语脉。
通读文段,确定类型。这是一个议论性语段,①②③处需要填写展开性语句。结合上下文,确定内容。由分号来判断,这是一组并列的句子,讲的是“社会变革”进程中存在的两个方面的问题。由①句和②句所处的位置可推断出其内容“激流勇进”中也含有“沉渣泛起”,“创造历史”的同时也会背上“历史的重负”。③句由后面的内容也能很容易推断出来。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但同时又有各式各样的沉渣泛起
②同时也背负着历史的重负
③勇敢地抨击假恶丑
考向四 总结句的补写
所谓总结句,就是指对整个语段或语段中某一个(两个)层次内容做出总结的句子。在语句补写题中,这样的句子前面通常有“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提示性语言。收束句是对前面内容的归纳、总结,有的则是对前面具体内容的概括与升华。总结既要准确,又要全面。有时是对上文两至三个层次的内容总结,补写时不可漏掉要点。
【典型例题】 4 (2016·课标全国卷Ⅲ)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__①__---。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升空后不到一个月,就与太空中的火箭残骸相撞而报废。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__②__---。因此,+++__③__---,应是人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一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二是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三是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第二步,分析语境,梳理语脉。
第①②处需要补充的是衔接上下文的语句,第③处,前面是“因此”,所以很显然此处应该填写结论。
第①空,前面提到“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后面又提到“太空垃圾”,那么这里就需要填写人造物体和太空垃圾的关系,即这些人造物体都变成了太空垃圾。
第②空,前面说“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再加上“甚至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可见强调的是“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
第③空,前句有“因此”,后句有“应是……”内容,因此第③空可填“如何清理太空垃圾”等。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都变成了太空垃圾
②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
③如何清理太空垃圾
【技法梳理】
补写句子的解题步骤是:
一思文段大意,通读时根据材料性质,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材料大意。
二思层次思路,只有正确地切分文段的层次,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才能准确定位补写句子的特点,是概括句,还是阐述转换句,并明确陈述的对象。
三思内容句式,应明确补写的对象,要前后照应,特别关注空格前后的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以及连词(含关联词)的提示作用,找到相应的词语、句子,定出陈述的内容,有的还要照顾到前后句式的一致。
四思复查验证,填写完成后对整个语段通读分析,看看所填内容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否符合语境,还要回顾题干中字数等方面的要求。
四、排列句序
【典型例题】 (2018·高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
C.⑤⑥③①④② D.⑤⑥③④②①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一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二是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第二步,分析语境,梳理语脉。
首先,本语段谈的是分享经济,语段第一句谈的是理性经济,追求的是个人经济最大化,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利己主义的假设,它要向分享经济转变必须有条件,即③⑥排在前面,所以排除C、D项。
其次,根据“不再……”语境推知,②紧承④,而横线后面的内容“更……”又紧承①,所以排除A项,选B项。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B
【思维导图】
排列句序就是将语段中空缺处的几个(一般情况下为5到6个)句子排列顺序,要求选出正确的选项。排列句序,句与句之间的排列组合要符合语言习惯,衔接通畅,辞意畅达。
考生解答语句排序题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二是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三是明确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上的连贯,还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
考向一 借助关键词语排序
关键词语,即标志文句思路的词语。一个语段中句与句之间肯定是前后照应的,而这种照应关系通常会通过某些词语表现出来。
【典型例题】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果路遥现在还活着,不知是什么样子?这谁也说不准。但是他肯定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会干出许多令人佩服又咋舌的事来。他是一个强人。强人身上有比一般人优秀之处,也有一般人不可理解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他让你尊敬,也让你畏惧
②他大气,也霸道
③他刚强自负不能容忍居于人后,但儿女情长感情脆弱内心寂寞
④他关心别人,却隐瞒自己的病情
⑤他痛快豪爽,也使劲用狠
A.②④③⑤① B.②⑤①④③
C.③①②⑤④ D.③②①④⑤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第二步,分析语境,梳理语脉。
借助关联词语,可知②⑤①采用是相同的结构形式,构成并列关系;④③结构形式相同,构成转折关系。内容上,①是对②⑤内容的总结,尊敬的是他的“大气”“ 痛快豪爽”,畏惧的是他的“霸道”“使劲用狠”,放②⑤之后。形式上,句式基本上由短到长。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B
【技法梳理】
使用词语排序法排序时,应考虑以下情况:
关键词语 具体方法
代词 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要在上文出现,所以代词指代句往往在后。
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往往是前后对应的,常能标示一段文字的思路,从而确定上句和下句。
相同词语 如果两句话中出现了相同的词语,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句子应该排在一起。
表明话题 的词语 大概念的词语往往在前,小概念的词语往往在后。
表并列关系 的词或短语 一般规律是常将音节少的放在前面,音节多的放在后面。
表序数或主次 关系的词语 如“当初—现在—将来”标志着时间顺序;“首先—其次—最后”标志着逻辑顺序。
表明文章思路 的其他词语。 如“换句话说”表示前后是等位关系,位在后;“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并列、相反或相对关系,位在后;“总之”“总起来说”“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表示对前面内容的概括和总结,位在最后;等等。
考向二 借助关键句子排序
关键句子即表明段落思路的句子和揭示文段中心的句子,找出了这些关键句也就明白了文段的思路。如总领句一般在段落的开头,过渡句一般在段落的中间,总结句一般在段落的结尾,中心句一般在句群的首尾,排比句要合理排列在一起,逻辑关系紧密的句子应组合在一起。
【典型例题】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加重老人病情伤情,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②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③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④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
⑤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将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⑥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A.②④①③⑥⑤ B.③⑤⑥①④②
C.④③⑤⑥②① D.⑤⑥①④③②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选出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第二步,分析语境,梳理语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找到句子之间的联系,可借鉴排列组合的思维,首先找到关系最为密切的句子,逐步缩小范围,降低难度,最后得出答案。本题中,第④句和第③句“……是……问题;……则是……问题”,关系一目了然;第⑥句和第①句,由“不救”到“救助不当”,是面对老人跌倒时的两种情况,前后关系也十分明确。这样逐步缩小了范围。再加分析可知,⑤⑥①指出问题,④③②提出要求,思路十分清晰。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D
【技法梳理】
梳理文段思路时,一般先确定首尾句,再根据语言的标志和句子关系,判断哪几句必须在一起,形成一个一个的小块组合,再审视这几个小块组合的逻辑条理,进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组合。
技法 操作步骤
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 先观察四个选项,判断排在第一句的句子可能是哪几句;然后将横线前的内容分别与排在第一句的句子连起来读,确定联系紧密的一句为第一句。确定第一句后一般可排除两个选项。
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 在题目给出的句子中,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然后从剩余两个选项中找出这两句排在一起的选项,即答案。如果两个选项都将这两个句子排在一起,可再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另外两个句子,即可得出答案。
根据横线后的内容确定最后一句 如果经过上述两步还不能确定答案,再将剩余两个选项中排在最后的句子,分别与横线后的内容连起来读。通过确定与横线后的内容语意衔接的句子,来确定该句为最后一句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考向三 借助标点符号排序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具有一定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把握不同标点符号的特点,对我们解答句子衔接题有一定的帮助。
【典型例题】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唐之前,家具往往造得矮小,古人席地而坐,一人盘踞一个低矮的小食案,一人享用一份饭菜,类似今天的西餐。进入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为之雀跃不已。
①高桌大椅帮助唐人实现了从分食制到会食制的飞跃
②一群人围聚一桌共享佳肴有了现实条件
③而是一件共同享受和娱乐的事
④新式家具高桌大椅出现
⑤吃饭不再是一件各顾各的事
⑥唐人发现了隐藏在生活中的新乐趣
A.⑤③④②①⑥ B.④②①⑤③⑥
C.⑥④②①⑤③ D.⑥④⑤③①②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选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第二步,分析语境,梳理语脉。
借助标点符号及前后语意,可以很快捷的选出正确答案。“进入唐代”后为逗号,④②正与上文承接。中间两个逗号一个句号,表明这三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意思,①是谈高桌大椅出现的意义,⑤③构成并列关系,是对①的进一步阐释。最后一句后为逗号,表明此句与下文衔接紧密,⑥句填入此处,语意通畅。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B
【技法梳理】
由于标点符号已经明确表明了上下句的层次关系,因此借助标点符号,就可以明确语句间的相互关系。衔接题中,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如下:
标点 句间关系
逗号 逗号表明其前后内容是紧密相连的。
句号 句号表明其前后内容衔接不很紧密。
分号 分号多表明其前后内容是并列关系。
冒号 表明冒号前内容是对下文内容的提示,或冒号后内容是归纳上文。
破折号 表明破折号后内容是对上文内容的解释说明。
考向四 借助文段思路排序
文段常见的句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其中,逻辑顺序指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或者上述关系相反的顺序排列句序,等等。
【典型例题】 4 将下面句子的序号填入横线处,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前人安排景色,皆有设想,其与具体环境不能分隔,始有独到之笔。西湖满觉陇一径通幽,数峰环抱,故配以桂丛,香溢不散,________,花滋而馥郁,宜其秋日赏桂,游人信步盘桓,流连忘返。闻今已开公路,宽道扬尘,此景顿败。至于小园植树,其具芬芳者,________。________,故栽于墙根屋角;________,须植于主厅之南。此说明植物种植,有藏有露之别。
①牡丹香花,向阳斯盛
②皆宜围墙
③而泉流淙淙,山气霏霏
④而芭蕉分翠,忌风碎叶
A.③②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将句子序号填入横线处,选出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第二步,分析语境,梳理语脉。
首先要浏览语段,了解语段的语脉,然后再弄清楚所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联。第一处,联系后面“花滋而馥郁”,只有水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故填“而泉流淙淙,山气霏霏”。第二处,联系前一句“其具芬芳者”,可填“皆宜围墙”,也符合最后一句“有藏有露之别”。第三处,联系后一句,因为“芭蕉分翠,忌风碎叶”故“栽于墙根屋角”。第四句,因为“牡丹香花,向阳斯盛”,所以须植于主厅之南。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
【答案】 A
【技法梳理】
文段 排列方法
记叙性文段 常以时间、空间的变化为顺序。
议论性文段 常将观点句放在前面,将材料拓展句放在中间,将总括句放在后面。
说明性文段 常将事理句放在前面,将材料句放在后面,材料本身也常遵循一定的时空或逻辑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