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现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主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是以“连续观察”为主题。“处处留心皆学问”,正如单元导语页中这两位细心观察的同学一样,课文的作者也留心于日常生活,通过连续细致的观察,将自己的所感所悟准确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出示:第三单元导语页。)
2.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本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
(二)学习《暮江吟》
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眼中,江边的景色到底有美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暮江吟》。
出示:《暮江吟》古诗。
1.读通——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请你借助拼音,先来读一读这首诗。
出示:《暮江吟》古诗。
相信你一定读准了“暮”和“瑟”这两个生字。
出示:描黄“暮、瑟”。
读准了字音,你能试着读出这首七言绝句的节奏吗?
出示:《暮江吟》古诗。
我们看这首诗的韵脚——中、红、弓,在朗读时,韵脚我们要读得稍长一些。请你听老师来读一读。
出示:《暮江吟》古诗,描红“中”“红”“弓”。
读好节奏,韵脚再读长一点,这样读就可以读出古诗的韵味来。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也来试着这样读一读,相信你一定可以读出韵味来。
2.读懂——多种方法,理解诗意
读出了韵律感,诗的意思你读懂了吗?我们可以利用结合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等常用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
出示:理解诗意的常用方法:结合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
我们先来看题目的意思。借助注释,我们明白了“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如《游子吟》《石灰吟》等。
出示:《暮江吟》,画出注释①。
“吟”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注意右边是“今”。出示:生字“吟”
通过查字典,观察插图很容易理解“暮”就是傍晚时分。
出示:圈出“暮”,旁注释:傍晚。
“暮”也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它的甲骨文字形就像太阳落到草丛里。所以,在书写时要注意最下面是“日”字。
出示:生字“暮”,旁附甲骨文图片。圈出“日”。
题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傍晚时分在江边欣赏美景所作的诗。
作者首先看到的是夕照下的江水。我们先读读前两句古诗。
出示:古诗。
看看插图,再读一读“瑟瑟”的注释——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那么,此时作者就看到了: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到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红色,一半呈现出青绿色。
出示:注释②。
奇怪,明明残阳是照在江面上,这里怎么不说“照”,却用了“铺”呢?插图中,那一道“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江面照过来的,确实像慢慢“铺”到江面一样伸展开来,所以,读“铺”时声音稍拉长。请你想象画面,再读这句诗。
出示:描黄“铺”。
入夜后,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读读后两句诗。
出示:古诗。
同学们肯定注意到“可怜”这个词,在这里并不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意思,而是注释中“可爱”的意思。“九月初三夜”哪里可爱呢?原来在这夜,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多美的夜色啊!想象着这幅画面,试着再读这句诗,读出轻松愉悦来。
出示:描黄“可怜”。
你看,除了常用的这几种理解诗意的方法,我们又借助替换词语、关注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的方法,然后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就理解了诗意。
请你再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
出示:替换词语、关注特殊含义的词语、边读边想象。
3.读美——想象画面,感受意境
一幅幅画面出现在我们眼前。哪幅画面你觉得更美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一读吧!
老师听到了,有同学喜欢这幅日暮江景图。
出示:前两句古诗。
是啊,读着读着,我们不光看到了那柔和安闲的夕阳下沉,余晖慢慢铺满江面。我们仿佛还看到了江面半边青绿,半边红艳这样美妙的画面。诗人正是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为我们描绘出这样一幅色彩感鲜明,极富动感的“日暮江景图”。试着把“瑟瑟”稍微重读,把“红”的读音稍微拉长,再把这句诗美美地读出来。
前两句描绘了“日暮江景图”,那么,后两句又描绘了什么时候的美景?
出示:后两句古诗。
对,是夜晚时的江边美景。你看,此时已经入夜了,诗人从傍晚到入夜一直没有离开,正是他连续细致地观察,才描绘出了新月高挂夜空,露珠闪烁光芒的灵动画面。再读读这两句诗,读出你的喜爱和赞叹之情吧!
再配上优美的音乐,边读这首诗边想象画面,读出意境美。
出示:古诗《暮江吟》。
4.背诵——运用方法,学会背诵
你能试着背一背这首诗吗?可以边欣赏书上的图画边进行背诵。
出示:插图。
你会背了吗?老师来考考你。开始吧!
相信你背得又快又准,为自己竖个大拇指吧!
诗人白居易在江边连续细致的观察,描绘出傍晚和夜晚不同的江上美景。还有哪位大诗人也通过连续细致的观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呢?
(三)学习《题西林壁》
1.读通
下面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题西林壁》。这首诗是苏轼在庐山风景区游览了多日之后,最后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也是诗人连续细致观察的结果。
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像刚才那样借助拼音、找出韵脚,来试着有节奏、有韵味地读读这首诗。
出示:描黄“缘”和韵脚“峰、同、中”。
2.读懂
这首诗写了什么呢?我们可以借助刚才学过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诗。
注释中,“题”是书写、题写的意思。“西林”是指庐山脚下的西林寺。所以,题目的意思就是: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请你再来读读题目。
诗人游览时,看到的庐山是什么样子呢?前两句诗就告诉了我们。请你读一读。
出示:《题西林壁》截图,画出前两句。
读完我们就明白了。诗人是站在不同角度来游历庐山的。哪些角度呢?请你画出来。
出示:圈出“横、侧、远、近、高、低”。
诗人游历庐山时站在不同角度,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再看时,庐山的样子都是各不相同的。
同样是庐山,看到的样子却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就来体验一下。请你把五指并拢,掌心对着自己。现在,从正面看,不就像连绵起伏的山岭吗?侧着看,不就像高耸入云的山峰吗?请你再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看看,呈现出的样子确实是不一样的。
让我们边看插图,边进行想象,再来读一读前两句诗,读出庐山的美。读时,试着把“岭”拉长,读出连绵之意,“峰”语调上扬,读出山峰之高。
出示:本诗截图。
庐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发出了感慨也道出了原因。我们一起读一读后两句。
出示:《题西林壁》截图,画出后两句。
原来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全貌,是因为诗人正身处庐山之中啊!
在注释中,“缘”就是“因为”的意思。这时作者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不识“真面目”其中的缘由。
出示:圈出“缘”。
朗读时,重读“真面目”一词,再在“只缘”后稍作停顿,就可以读出作者的恍然大悟请你试着再读一读这句诗吧!
出示:后两句诗。
“缘”也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这是个难写的字,笔画比较多。书写时注意右半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
出示:生字“缘”。
你看,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又利用动作演示的方法,边读边想象,就理解了这首诗的诗意。
出示:动作演示。
请你再把这首诗读读吧!
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3.读悟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生体会。从而让我们明白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全貌。
观庐山如此,生活也是这样。当我们在分析处理问题时,如果没有从整体去通盘考虑,就很难找到事情的真相。
出示: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全貌。
感谢诗人在游历庐山时,边走边用心观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带着你的感悟,想象你也在庐山中,再来读读这首诗!
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4.背诵
请你想象画面试着背背这首诗吧!相信你很快就能背会。
(四)总结方法,自学《咏梅》
1.总结方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学习前两首古诗时,主要经历了这些过程:1.读通诗句;2.读懂诗意;3.读出感受;4.熟读成诵。
出示:1.读通诗句
2.读懂诗意
3.读出感受
4.熟读成诵
现在请你也用这样的过程来自学《雪梅》这首古诗吧!
2.自学《雪梅》
请你先试着有节奏、有韵味地读读这首诗吧!
出示:古诗《雪梅》,标黄韵脚。
在这里注意:“降”是个多音字,在诗中读“xiáng”,是“服输”的意思,表示这个意思时可以组词为:投降。我们还学过它的另一个读音:jiàng,组词为:下降。
这首诗写了什么呢?读一读右边的注释,再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说一说。
诗人卢钺在《雪梅》中写道: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其实,梅在晶莹洁白上比雪差几分,可雪却又远远不如梅花散发的清香。你读懂了吗?
出示:《雪梅》。
你看,梅雪争春,谁也不服谁,真是热闹!这可难坏了文人墨客。请你运用学过的方法,想象画面,边读边想一想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诗人通过留心日常生活中“梅”和“雪”的特点,发挥想象,在诗中融入了自己的体悟,揭示了事物各有所长的道理。
出示:道理:事物各有所长。
最后,请你抓住梅雪的特点,试着背背这首诗。
(五)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这三首古诗。作者留心日常生活,通过连续细致的观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揭示了意味深长的生活哲理。
课后,同学们还要抄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预习《爬山虎的脚》。
出示:
作业:
1.抄写《古诗三首》一课中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3.预习《爬山虎的脚》。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共34张PPT)
古 诗 三 首
四年级语文
单元主题:
连续观察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mù
sè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mù
sè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mù
sè
理解诗意的常用方法:
结合注释
借助插图
联系上下文
……
是“今”
傍晚
是“日”
傍晚,作者在江边欣赏美景所作的诗。
理解诗意的方法:
结合注释
借助插图
联系上下文
替换词语
关注特殊含义的词语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yuán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yuán
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要紧凑
理解诗意的方法:
结合注释
借助插图
联系上下文
替换词语
关注特殊含义的词语
动作演示
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全貌。
1. 读通诗句
2. 读懂诗意
3. 读出感受
4. 熟读成诵
雪 梅
[宋]卢 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xiáng
xùn
shū
sāo
雪 梅
[宋]卢 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xiáng
xùn
shū
sāo
投降
xiáng
下降
jiàng
道理:事物各有所长。
作业:
1.抄写《古诗三首》一课中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3.预习《爬山虎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