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精 卫 填 海
四年级语文
《山海经》:全书十八篇,三万一千多字。主要记述地理、物产、神话等,也包括古史、医药、 民俗等多方面内容。
精卫为什么填海?
精卫怎样填海?
帝 少 曰 溺 返
帝 少 曰 溺 返
d
shào
yuē
n
fǎn
少
shǎo
年少
少儿
shào
shào
帝 少 曰 溺 返
d
shào
yuē
n
fǎn
字形较扁
中间稍分开
常用于文言文,表示“说”或“叫作”的意思。
纤长一些
人物
原因
过程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
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
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
, 曰 。 游
,溺 , 为 , 衔
, 堙 。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
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
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结合课文插图进行想象,试着背诵吧!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方法:
1. 借助注释,讲准确。
方法:
1. 借助注释,讲准确。
2. 发挥想象,讲清楚。
借助插图,发挥想象。
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
精卫衔着木石,千里迢迢,从西山飞到东海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小小的精卫在填塞这茫茫东海时,可能遇到哪些艰辛呢?
她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她可能对东海说了些什么?
……
借助插图,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再次讲这个神话故事,试着讲清楚。
这是 的精卫!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
平期,我心无绝时!
—清 顾炎武《精卫》
作业:
1.抄写《精卫填海》一课中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预习《普罗米修斯》。13精卫填海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二、教学过程
(一)猜图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精卫填海。
出示:课题。
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课题。
2.这篇神话故事与12课《盘古开天地》有什么不一样?没错,《精卫填海》这篇神话故事是文言文。
在三年级我们学过《司马光》和《守株待兔》这两篇文言文,同学们还记得吗?
出示:《司马光》和《守株待兔》的截图。
我们可以运用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3.现在请你读一读书下注释①,从注释①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注释①本文选自《山海经 北山经》。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我们知道了这篇文言文选自《山海经》。你了解《山海经》吗?
出示:《山海经》:全书十八篇,三万一千多字。主要记述地理、物产、神话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等多方面内容。
我们还知道精卫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4.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精卫为什么填海?
精卫怎样填海?
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学习课文。
(二)运用方法,熟练朗读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我们来一起读一读本课的生字。
出示:帝 少 曰 溺 返
你都读对了吗?
出示:d shào yuē n fǎn
帝 少 曰 溺 返
这里老师想提醒大家:“少”是多音字。
出示:圈出“少”。
“少”字一个读音是“shǎo”。另一个读音是“shào”。在本课“少女”一词中读“shào”。那在本课中,“少女”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课文截图,圈出“少女”。
借助注释③,我们知道“少女”在这篇文言文中是“小女儿”的意思, 那么“少”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小”。根据这个意思我们可以组词“年少”“少儿”。而现在我们所说的“少女”则是指“十几岁的女孩子”。
出示:注释截图,画出注释③。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曰”这个字。
圈出:“曰”。
“曰”是本课要会写的生字。字形上,与“日”相似,但相对于“日”,“曰”的字形扁一些。书写时还要注意中间的短横与右边的竖不挨着。“曰”字常用于文言文中,表示“说”或“叫作”的意思。
出示:田字格“曰”截图。
现在,我们把生字送到课文中,再来读一读。
出示:课文截图。
多种方法,读好停顿
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节奏也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根据文中的标点先读好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请你来自己试着读一读。
出示:课文截图。
句中我们又该如何停顿呢?
出示:课文截图。
文中的注释和插图可以帮助我们。先听老师来读一读。
你看,注释中,“溺而不返”的“溺”是“溺水,淹没”的意思,整句话是说:女娃因溺水而死,再也没有回来。所以,我们可以在“溺”后面稍作停顿。
出示:画出“溺”的注释。
请你试着再读读这句话。
出示:画出“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这句话又该如何停顿呢?
出示:画出“常衔西山之木石”。
结合插图,我们很容易知道:“衔”是“含着、叼着”的意思。所以,朗读时,在“常衔”一词后可以稍作停顿。来,再试着读读这句话吧。
其中,“衔”也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左中右结构。
出示:“衔”田字格截图。
书写时注意三部件占位平均,要写得紧凑一些。
出示:三部分的比例。
特别是中间“钅”,尽量写得纤长些。
出示:书写提示“写得纤长一些”。
写好了字,请你也来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停顿。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相信你一定可以读好节奏。
出示:课文截图。
(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
1.运用方法,把握文意
同学们,要想完全读懂这篇文言文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吗?没错,我们可以像刚才那样,来请课文注释或插图帮忙。请你来读读这个注释。
出示:画出第二个注释。
你看,读了这个注释,再结合刚才所学的“少女”的意思,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了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请你来读读第一句。
出示:画出第一句。
请同学们运用刚才的方法,结合注释和插图自己说说其他句子的意思。
出示:画出“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溺”的意思我们已经理解了,“返”字我们以前学过是返回,回来的意思,再读读注释⑤,结合插图,我们又知道了原来女娃到东海去游玩,不幸在海里溺水而亡,再也回不来了,于是她化作了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
这只叫作“精卫”的小鸟做了什么呢?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画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怎样“衔”呢?观察旁边的插图。你看,精卫振翅高飞,用嘴叼着木石。那么,“衔”就是用嘴叼着。
出示:课文插图。
再读读注释⑥:堙是“填塞”的意思,看看题目,联系整篇神话,就明白了小小的精卫就是这样常常用嘴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这茫茫东海的。请你看着插图再读读这句话。
请你也试着借助注释、结合插图,再通过想象,连起来说说这个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吧!
出示:课文截图
2.抓关键词,梳理结构
其实,在刚才学习这个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时,我们也了解了课文的叙述顺序。课文先写了精卫的身份,再通过“游、溺、为”等重点词写清楚了精卫填海的原因,最后又利用“衔、堙”等准确的动词描述了精卫填海的过程。
出示:分别画出这三处句子,标注:人物、原因、过程。圈出“游、溺、为、衔、堙”。
3.多种方法,进行背诵
我们通过多种方法读通了课文,你能挑战一下自己,试着背一背吗?
出示:课文原文。
别急,老师先来请这几个关键词来帮帮你。
相信你一定背得又快又准。
出示:课文原文。
现在请你结合课文插图进行想象,再试着背背吧!
出示:课文插图。
(四)展开想象,讲述故事
相信同学们都读懂了这篇课文的内容,那怎样用自己的话来讲讲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呢?
出示: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我们先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讲的?
出示:播放录音: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部落的首领叫炎帝。他有一个小女儿,叫作女娃。有一天,女娃去东海游玩儿。可是,她不小心掉进了大海了,不幸淹死了,再也回不来了。后来,她就化作了一只叫作“精卫”的鸟儿。精卫经常飞到西山,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儿飞回东海,扔进大海里,想把这一眼望不到边的东海慢慢填平。
同学们,结合我们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你认为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呢?
你看,这位同学在讲故事时,首先借助课文注释,抓住了关键词,还用了“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等我们日常生活的最常用的语言,把这篇文言文就变成了自己的话来讲。我们听起来非常自然。
出示:方法:1.借助注释,讲准确。
请你也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给家长讲一讲吧!
我们还注意到,刚才这位同学是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来讲的,所以,我们听起来非常清楚。
其实,我们在讲这个神话故事的时候,还可以大胆地发挥想象。
出示:2.发挥想象,讲清楚。
我们可以借助插图发挥想象。
出示:课文截图。
你看,文中这幅插图很明显对应的是“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部分。
出示:画出这句话。
在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精卫并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儿,她颜色鲜艳,非常漂亮。可以看到东海汹涌的波涛和翻起的巨浪,还可以看到精卫振翅高飞,紧紧地衔着石头,正翻过巨浪。这些画面在课文中并没有进行描写,那么在讲故事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画面,发挥想象。
除此之外,针对精卫填海的过程这部分课文内容,我们还可以进行丰富的想象:精卫衔着木石,千里迢迢,从西山飞到东海,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小小的精卫在填塞这茫茫东海时,可能遇到哪些艰辛呢?她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她可能对东海说了些什么?
出示:这些问题,后加省略号。
现在,请你也借助插图,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再次讲这个神话故事,试着讲清楚。
(五)感受形象,总结升华
同学们,相信在刚才一遍遍朗读、一次次讲述中,精卫开始变得丰富鲜活起来。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精卫?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想一想,来赞美一下精卫吧!
出示:课文插图,标注:这是 的精卫!
可能有些同学从“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中的“常”字,读出了:这是坚持不懈的精卫。
也可能有些同学结合“东海”“木石”,想到东海的、那么浩大无边,可是填海的却是树枝和石子,感受到这是信心坚定的精卫。
小小的精卫在填海一定会遇到的困难但它填塞东海的目标却不改变,你仿佛看到了这是不怕困难的精卫,这是坚韧执着的精卫。
不仅是我们,就连清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精卫》一诗中也曾这样赞美精卫坚韧执着的精神。我们来一起读一读。
出示: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清 顾炎武《精卫》
让我们带着对精卫的赞美,发挥想象,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篇文言文吧!
(六)布置作业
课后,同学们还要抄写《精卫填海》中要求会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预习《普罗米修斯》。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中国神话故事读一读,然后讲给同学听。
出示:
作业:
1.抄写《精卫填海》中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预习《普罗米修斯》。
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