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臧克家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沁园春 莽莽 素裹
妖娆 稍逊 分外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风骚
qìn
ráo
hán
读一读:
mǎng
guǒ
xùn
fèn
shǔ
sāo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上阕主要写什么?
描写北方雪景。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概括描写
具体描写
展开想象
雄伟壮阔
形象鲜明
动静结合
生机勃勃
先实后虚
意境壮丽
赞美壮丽河山,表达热爱之情。
望
须
过渡自然
用词精当
有褒有贬
点明主旨
评历史人物,颂当代英雄。
风流人物: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大众。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始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始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下阕写什么?
它发表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这首词发表在重庆的《新民晚报》上,一时震动了文坛,传遍了全国。据说,当蒋介石看到之后,是又急又气,吓坏了,马上召集了很多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没有一首能比得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全词小结
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抒情、议论,从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到评说封建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过渡到歌颂真正的英雄人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从而将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
有第一等襟怀,第一等学识,其才有第一等真诗。
——沈德潜(清)
你从毛主席的诗词中体会到了哪些美?
大气磅礴的意境美
超凡脱俗的人格美
深邃隽永的哲理美
男女领: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女领:望长城内外,
女齐: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齐: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男领:江山如此多娇,
男齐: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始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齐: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 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书
法
欣
赏
1.上阕中有两个比喻句很精彩,请找出来进行赏析。
精读诗歌 探究问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用了比喻的修辞和化静为动的写法,
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动感,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
“惜”中含褒
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惜”中含贬
长于武功,短于文治
(略输、稍逊、只识)
委婉
“惜”中寓志
后来居上豪迈气概
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2.“惜”中含有哪些意思?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样理解?
今朝的风流人物,
应该是人民群众,
应该是无产阶级革命家,
还应该是诗人自己。
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
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大众的歌颂,
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宣言。
------全诗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