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08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2】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08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2 10:0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8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向分析】
分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课标全国卷试题可以看出:
1.考查一般以主观默写题形式出现,前几年常见的形式是补写空缺句,近几年主要考查理解型默写,在题目中提供语境,根据情景填写名句,集理解识记为一体。
2.考查范围稳定,只考《考试说明》规定的64篇,不涉及课外名句。所考查的诗文,注重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考查重点突出,以先秦散文和唐宋诗词和散文为多,突出孔子、李白、杜甫、苏轼等名家名篇,突出对关键字的考查,如同音字、通假字、生僻字等
3.考查题型稳定而又富于变化:稳定的是,一般三句六空(或两句五空),或一诗一文,或两文一诗等;分值也有少许调整。
【真题解析】 (2018·课标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第二步,借助联想,迁移知识。
(1) 出自《论语·为政》,抓住题目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成为教师的条件——为师,温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知新。
(2) 出自韩愈的《师说》,“文末所说的”点名名句所在篇目位置,“李蟠的文章爱好”——好古文,“李蟠的儒学素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 出自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周瑜的儒将装束”——羽扇纶巾,“周瑜的赫赫战功”——樯橹灰飞烟灭。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2)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思维导图】
  —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所谓“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名句名篇的考查形式一般有多种,但近几年课标卷不再采用第一种考查形式。
考向一 填充补足型默写
填充补足型默写即给出名篇的题目(有时包括作者)或给出文中的某一句或几句,要求考生据此把前句或后句补充出来。
【典型例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_______,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3)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__。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第二步,借助联想,迁移知识。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根据上下文,空缺处句子很容易填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容易写错的字:涧肃、长啸、呕哑嘲哳。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筋骨之强 下饮黄泉
(2)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3)往往取酒还独倾 呕哑嘲哳难为听
考向二 理解情境型默写
根据题干提供的对所考查名篇名句的分析或提示,要求写出诗文内容。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更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
【典型例题】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课标全国卷Ⅰ)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荀子《劝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第二步,借助联想,迁移知识。
名篇名句默写与文章内容紧密结合。需要注意的是容易写错的字:掩涕、多艰、圆、蓝。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考向三 意象定位型默写
一些名句填写的情境列出了所填名句中的重点意象,根据这些意象可准确定位所填名句。
【典型例题】 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第二步,借助联想,迁移知识。
名篇名句默写与文章中的重要意象紧密结合。需要注意的是容易写错的字:掇、黄鹤、猿猱、度、攀援。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考向四 手法判断型默写
部分名句填写的情境点明了所填名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比如“比喻”“侧面烘托”“正面描写”“反衬”等,我们借助这些手法加以推断联想,就可找到所填名句。
【典型例题】 4 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2016·课标全国卷Ⅱ)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2)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拟的手法借箫声写愁情。
(3)《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第二步,借助联想,迁移知识。
首先根据内容和手法判断空缺的句子,然后准确书写名句,需要注意的字形是:嗟、慕、蟹、跪、螯、鳝、躁。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2)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3)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考向五 位置标注型默写
题目给出了所填名句在原文中的位置,根据标注提示“检索”原文,就可快速找到切入点,以此确定所填名句。
【典型例题】 5 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2015·课标全国卷Ⅰ)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第二步,借助联想,迁移知识。
首先根据内容和位置判断空缺的句子,然后准确书写名句。
【自主试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技法梳理】 
名句名篇的考查能力层级虽然要求不高,但评分标准要求很严。往往一个句子中有一处错误(如错字、别字、漏字、加字、颠倒等),整句就不能得分。因而,只能流利地背诵是不行的,还要能准确地书写出来,不写错别字,不颠倒字词顺序,不漏掉、添加一字,而且书写要规范、工整、清晰。
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对于文质兼美的名句名篇,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不得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如: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苏轼《赤壁赋》)
以上两句中的“羁”“舳舻”“酾”“槊”就极易误写,复习中要反复写几遍,强化记忆。
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伏”的特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做到既知其音,更明其义。如:
(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以上两句中,第一句中“幽”的意思是“隐藏的、隐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当然地误写作“忧”,若联系后面与它对举的“暗恨”理解了词意,就不会误写了;第二句中“暗”的意思是“绿柳成阴”,易误写作为“岸”。
3.要注意近义异形词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类词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如: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以上两句中,“长”容易误写成“常”;“生”容易误写成“升”。
4.要留心语句顺序
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一部分学生不知就里,往往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顺序写颠倒,白白丢失了分数。例如: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以上这两句,稍不注意,就很可能写错顺序:“春色满园”写成“满园春色”,“ 才人”写成“人才”。
5.要看清语句出处
很多名句经过人们长期流传,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了新的说法。这样答题时,就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如: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赠萧瑀》)
像上面的句子,已经标明了出处,就不能把“蝉噪林逾静”写成“蝉噪林愈静”,虽然意思并没有改变;更不能在“疾风知劲草”后接“烈火识真金”,虽然这种说法已成俗语。
诚然,名句名篇主要靠点滴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