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长 相 思
纳兰性德
多情贵胄——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作品特点: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诗词成就: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古诗朗诵
长 相 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返回
【注释】
1.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2.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3.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大。 4.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 5.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6.故园:故乡 7.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返回
古诗赏析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一路上的风景,也有了峰回路转的意思。一程又一程,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坐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榆关是山海关,“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犹如“那厮”“那处”,人在什么时候会脱口而出俗语,很显然是在放松和高兴的时候。这一句,表明了作者的心情是颇有些激动,甚至有些豪迈的。 夜深千帐灯,写出了皇上远行时候的壮观。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吧,风雪中,蓝得发黑的夜空下,一个个帐篷里透出暖色调的黄色油灯,在群山里,一路绵延过去,是多么壮观的景象! 风一更,雪一更。一更是指时间,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路程对仗工整。风雪夜,作者失眠了,于是数着更数,感慨万千,又开始思乡了。不是故园无此声,而是在故园有亲人,有天伦之乐,让自己没有机会观察这风雪,在温暖的家里也不会觉得寒冷。而此时此地,远离家乡,才分外地感觉到风雪异乡的羁旅情怀。
返回
长相思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词牌名
一路走过的风景
既感慨又峰回路转
俗语 如那厮 那处
放松、高兴
激动、豪迈
皇帝远征的浩荡
山海关
对仗
风雪之夜 思乡之情
感慨万千
家庭的温暖
衬托
异地他乡的冷
一路上登山涉水,山山水水,
行行重行行,往榆关那边行进。
夜深宿营,只见无数座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一阵又一阵,
在耳边呼啸,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
在我的故园,几曾有聒耳的风雪声?
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
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
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
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
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作者的“心”又在哪里?
心系故园
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
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
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
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啊!
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
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
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
《长相思》读到这里,
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孤独、思念、期盼、
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总结
纳兰性德的老师徐乾学说他的词“清新隽秀,自然超逸”,况周颐说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蕙风词话》),这都指出了纳兰词的一个鲜明的特征:真——情真景真,意境天成。这首小令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它以壮观的塞外景象来渲染柔婉的乡思意绪,情意隽永;以白描手法绘景,造语朴素,自然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