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2022年春统编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习作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理想和信念
单元主题
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语文要素
习作要求
第1课时
10 古诗三首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课前导入
古人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在众多赞美马的诗歌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马诗》。
助学资料
生平介绍: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合称唐代“三李”。
主要作品:《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著有《昌谷集》。
李贺(790—816)
字词乐园
络
(网络)
我会写
焚
锤
凿
(锤子)
(凿井)
(焚烧)
络
字歌
各位听我说,
网络连你我。
朋友在洛阳,
格外有收获。
识字方法
字歌识字法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网络 笼络 络线 丝瓜络
网络世界是虚拟的,青少年不要沉迷于其中。
luò
部首:纟
“各”首笔撇较短,横撇和捺要伸展。
点击播放
重点字讲解
造句:
书写指导:
春天到了,燕( )子飞回来了。
燕( )国是周朝诸侯国的国名。
燕
yān( )
yàn( )
燕京
燕子
yān
yàn
多音字
表示一种鸟,燕子,读四声;表示周国朝名、指河北北部、作姓时,读一声。
辨析
例句
他似( )乎睡着了。
大雪像鹅毛似( )的。
似
sì( )
shì( )
似乎
似的
shì
sì
只有“似的”时候,助词。读shì,其余时候,读sì。
辨析
例句
词语解释
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初读感知
听朗读,想象怎样才能读出古诗的节奏?
朗读时要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停顿,读出节奏。
马 诗
[唐]李贺
大 漠 沙 如 雪,
燕 山 月 似 钩。
何 当 金 络 脑,
快 走 踏 清 秋。
/
/
/
/
朗读指导:
《马诗》的整体基调是清冷、悲凉的。朗读时,前两句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沙如雪”“月似钩”适当拉长声音,读出大漠月夜的荒凉、冷寂之感;后两句语速稍快,用适当上扬的语调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读得简短有力,表现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同桌交流古诗大意
要求:
借助课文注释,一人逐句说诗意,另一人倾听。如果同桌说得不准确,倾听者帮助纠正;如果说得不全,倾听者帮助补充。
理解诗句,体会意境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品读鉴赏
沙如雪
比喻
视觉
触觉
月下沙的颜色
夜间的寒冷
月似钩
月亮弯弯的形状
古时的一种弯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喻
对偶
描写边塞战场的夜景。(寂寥、冷峻)
在“大漠”“燕山”这种特定环境下,“月似钩”很容易让人想到武器和疆场征战的场景。
朗读指导: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沙如雪”“月似钩”适当拉长声音,读出大漠月夜的荒凉、冷寂之感。
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画面: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白雪。月亮高高悬在燕山上,好像一把弯钩。
自由朗读第三、四句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匹怎样的马?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表示贵重的鞍具,象征着马受到主人的重视。
诗人借马抒情,寄托自己渴望像这马儿一样被人重用、一展抱负、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何当”一词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何当”即何时将要,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却自知遥遥无期的意味,尽显无奈,又寄托希望。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指清秋时节,草黄马肥,正好策马驰骋。
形象地写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朗读指导:后两句语速稍快,用适当上扬的语调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读得简短有力,表现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读一读,边读边体会情感,翻译诗句。
诗句意思:什么时候能给我的马带上金络脑,飞快地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啊!
前两句的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些景色描写给人留下一种苍茫、悲凉之感,为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做了情感上的铺垫。
从三、四句诗里你想象到了什么场景呢?
看到一匹在战场上驰骋的战马。
战马披挂上阵、身姿矫健的样子。
联系生平,体会情感
结合课前查阅的诗人生平资料想一想:李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李贺少年成名,声名远播,但仕途失意,始终不能大展宏图。这首诗名为咏马,实则咏人,诗人借咏马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马诗》通过咏叹马的命运,借物言志,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主旨概括
板书设计
借马抒情
马 诗
描绘景色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辽阔雄浑
(咏物)
建功立业
(言志)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课后拓展
阅读下面的《马诗》(其四),想一想这首诗与课文有什么异同。
马诗(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这两首诗诗人都借写马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两首诗所展示的马有所不同,课文写的是一匹矫健的战马,而《马诗》(其四)写的却是一匹瘦马。虽然两首诗所描写的马不同,但都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随堂练习
一、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燕山
( yān yàn)
燕子
( yān yàn )
√
√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带上金络脑,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三、《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壮之情。
课后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马诗》,背诵《马诗》。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共66张PPT)
2022年春统编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第2课时
10 古诗三首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课前导入
1.“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2.你还知道带有“吟”的诗的题目吗?
《游子吟》《暮江吟》
《石灰吟》
助学资料
于谦(1398—1457)
生平介绍: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军事家。他的诗歌多表达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廉洁坚贞的情操。
主要作品:《石灰吟》《咏煤炭》《荒村》等。
字词乐园
锤
凿
(木锤)
(凿子)
我会写
锤
字歌
修路去边陲,
勇士抡大锤。
睡前捶捶背,
垂柳种周围。
字歌识字法
识字方法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铁锤 木锤 千锤百炼
我用锤子把钉子钉到木板上。
chuí
部首:钅
左窄右宽。“垂”的横画等距,第二横最长。
点击播放
重点字讲解
造句:
书写指导: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开凿 穿凿 凿空 言之凿凿
修筑这条铁路,必须开
凿三条隧道。
záo
部首:业
书写指导:“业”的末笔横画拉长,盖住下方。下框方正,内有两横。
点击播放
造句:
妈妈拉着麦子去磨( )坊磨( )面。
磨
mò( )
mó( )
磨坊
折磨
mò
mó
多音字
表示把粮食弄碎的工具或用磨把粮食弄碎或掉转时,读四声;其他时候,读二声。
辨析
例句
词语解释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粉骨碎身:指石灰石经焚烧后,碎散成为粉末。
初读感知
听朗读,想象怎样才能读出古诗的节奏?
朗读时要读准确、读通顺,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
石 灰 吟
[明]于 谦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
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粉 骨 碎 身 浑 不 怕,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
/
/
/
朗读指导:
《石灰吟》的整体基调是铿锵有力的。前两句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读得有力,“若等闲”读得平稳、舒缓,读出从容之意。读第三句时,语调可高昂一些,最后一句要读得坚定有力,读出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
诗的题目《石灰吟》是什么意思?
石灰吟:吟颂石灰。
吟:吟颂。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
虚写,表示锤打的次数很多。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品读鉴赏
写出石灰的态度,同时也是诗人的心声:从容自如、淡然处之。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若等闲
写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歌颂了石灰坚韧不拔的精神。
坚韧不拔
朗读指导: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读得有力,“若等闲”读得平稳、舒缓,读出从容之意。
读一读,边读边体会情感,翻译诗句。
诗句翻译:(石灰石)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一件很平常的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自由朗读第三、四句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思考:你从“清白”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借石灰之口,表明自己清白正直、坚贞不屈的心性。
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诗人高尚的节操。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浑不怕
若等闲
一脉相承
必然 结果
前三句的总结;诗人不同流合污的誓言。
朗读指导:读第三句时,语调可高昂一些,最后一句要读得坚定有力,读出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
读一读,同学交流翻译诗句,体会石灰的精神。
诗句翻译: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诗人于谦吟咏石灰,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石灰是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东西,于谦却独具慧眼,从平凡中看出不平凡,稍加提炼,就赋予了石灰崇高的品格和顽强的精神。诗人以石灰自喻,借石灰表明自己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
托物言志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再读全诗,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诗人于谦一生为人正直、坚贞不屈。读《石灰吟》,我们就能体会到诗人无论面对怎样严峻的考验都能从容自如,绝不向恶势力妥协、屈服的精神。
《石灰吟》中,诗人以石灰自比,通过赞颂石灰的品质,表达了自己不怕艰险、坚贞不屈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品质。
主旨概括
石灰吟
千锤万凿
板书设计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托物
言志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
诗人
不畏艰险
坚贞不屈
你喜欢竹子吗 古代诗人很欣赏竹子,为什么呢 竹子有哪些品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郑燮的《竹石》。
助学资料
生平介绍: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
主要作品:诗歌《新竹》等,画作《兰竹芳馨图》等。
郑燮(1693—1765)
字词乐园
焚
(焚烧)
我会写
焚
字谜:林中起火。
识字方法
字谜识字法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任:任凭。
尔:你。
词语解释
锤
摘苹果
焚
凿
络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 焚毁 焚香 心急如焚
一场大火焚烧了许多树木。
fén
部首:火
书写指导:“林”的第四笔和最后一笔捺变点。“火”的撇捺要舒展。
点击播放
造句:
初读感知
听朗读,想象怎样才能读出古诗的节奏?
朗读时要读准确、读通顺,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
竹 石
[清]郑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
/
/
/
/
/
/
/
朗读指导:
读前两句时,“咬定”“不放松”适当重读,“千磨万击”可读得慢一些、重一些,表现出竹子的坚韧品性。读后两句时,“还坚劲”语调略微上扬,“任尔东西南北风”读得舒缓从容,表现出自信、顽强的态度。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品读鉴赏
读一读,思考: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咬”“不放松”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朗读指导:读前两句时,“咬定”“不放松”适当重读,“千磨万击”可读得慢一些、重一些,表现出竹子的坚韧品性。
诗句翻译:竹子牢牢地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深深地扎在岩石缝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拟人
竹子的目标之明确
竹子的意志之坚定
咬定青山
立根破岩
竹子全貌
竹根特写
整体
局部
画之“形”
拟人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读一读,思考:这两句什么意思?写出了竹子的什么品格?
朗读指导:读后两句时,“还坚劲”语调略微上扬,“任尔东西南北风”读得舒缓从容,表现出自信、顽强的态度。
诗句翻译:经历千万种磨难与打击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你刮东南西北风,都不能让它动摇。
品格:写出了竹子坚韧不屈,刚正不阿、不惧艰险、傲然独立的品格。
折磨、挫折
千磨万击还坚劲,
“磨”“击”
手段之残忍
用心之险恶
“千”“万”
不达目的不罢休
坚韧、刚劲
打击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
“尔”
竹子的姿态之豪迈
对东西南北风的蔑视
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击还坚劲,
托物言志
后两句写竹子的品格。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试举例说明。
“咬”字用得好,充分表现了竹子顽强和坚韧的品格;“任”字用得好,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迎风而立的姿态。
在了解诗人郑燮的坎坷经历后,再读全诗,你对《竹石》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竹石》让人感受到岩石中生长的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联系诗人的坎坷经历,就能体会到诗人与竹子一样经受着“东西南北风”的“千磨万击”,仍然有“咬定青山”的坚定意志。
《竹石》这首诗让你联想到哪些“不屈不挠”的人物?
我想到了《红岩》中的革命烈士江姐,还有抗日英雄杨靖宇、方志敏……
《竹石》通过描写竹子立根破岩、经受磨难的特点,赞美了它坚韧不屈、傲然独立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和对当时恶势力绝不妥协的斗争意志。
主旨概括
板书设计
托物
言志
竹石
诗人
以竹自喻
竹
形:挺立青山
神:意志坚定
刚正不阿
铁骨铮铮
教材习题解答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名师点拨:背诵要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马诗》:先熟读诗歌,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如“大漠”“沙”“燕山”“月”,然后边读边想象边疆战场的景色和骏马驰骋的画面,最后熟读成诵。
《石灰吟》:边读边圈出诗歌中的关键词,如“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然后结
合石灰烧制的过程进行背诵。
《竹石》:先观察课本插图,明确《竹石》的画面内容和竹的形象特点,再根据先写竹后言志的顺序梳理内容,最后熟读成诵。
默写时,要注意诗人的朝代和名字,还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如“燮”可用“火言火又,上下结构”的顺口溜来记忆。“青山”不是“清山”,“立根”不是“立跟”,“坚劲”不是“坚颈”,“东西南北”不是“东南西北”。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名师点拨:这道题旨在理解诗歌中的关键句。以上三句诗,既是对诗歌中所咏之物的赞美,又是诗人“言志”的直接表达。这些诗句是读懂咏物诗、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所在。
参考答案: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带上金络脑,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经历千万种磨难与打击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3.《马诗》《石灰吟》《竹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名师点拨:这道题考查咏物诗的特点和诗歌主旨。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咏物诗多采用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方法,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诗人的志向和情感,表现某种精神或品格。在学习时,我们可以通过边读边想象,将马的轻捷矫健、石灰的清白、竹的坚韧与诗人的形象融合在一起,还可以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等来体会诗人高尚的精神品质和远大的志向。
参考答案:《马诗》中,诗人借骏马驰骋疆场,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石灰吟》中,诗人借石灰的顽强不屈和清白正直,表达了自己不畏强权、不惧打压,甘愿用生命来维护清白的志向。
《竹石》中,诗人借竹子的傲然独立,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绝不妥协的志向。
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在表达方法上都采用了托物言志,借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课后拓展
梅兰竹菊四君子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随堂练习
一、给画线的字注音。
郑燮( )
二、解释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清白:
xiè
指高尚的节操。
三、联系上下文,选择加点字词的正确解释。
2.任尔东西南北风。 ( )
A.相信 B.任凭 C.不论
1.烈火焚烧若等闲。 ( )
A.平常 B.随便,轻易 C.无端
.
. .
B
A
四、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历经千万种磨难与打击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都不能让它动摇。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2.积累类似的咏物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3.说说自己喜爱的一种事物,想想它有哪些值得你喜爱的品质。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