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桥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桥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2 17:4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13 桥
人性的光辉
4
课前预习篇
新课导入
桥解决了人们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问题,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河道上需要架桥,山谷中需要架桥,其实,人心中也需要架桥,让我们一起学习《桥》这一课。
目标导学
1. 会写“咆、哮、嗓”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呻吟、沙哑”等词语。(重点)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特色语言。
3.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出生于河北龙烟铁矿,祖籍河北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当代作家、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河北作家协会副主席。
文学成就: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共发表长篇小说19部,中短篇小说千余篇,计有1500余万字。部分作品被译成法、日、英等文字介绍到国外。曾获《当代》《十月》《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奖。
主要作品:《天下荒年》《票儿》《家园笔记》等。
我会写的字
词语天地
读写易错提示
多音字辨别
近、反义词
近义词辨析
chōng(冲锋)
chòng(冲劲)
运用:1. 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冲(chōnɡ)锋陷阵,英勇杀敌。
2. 他很好学,有种向上的冲(chònɡ)劲,并且很愿意学。
正音:咆哮(páo báo)   揪住(qiū jiū)
辨形:[废]的下半部分是“发”,不是“友”。
近义词
咆哮——怒吼 拥戴——拥护
放肆——任性 惊慌——慌张
反义词
放肆——收敛 惊慌——镇定
拥戴——反对 清瘦——肥胖
拥戴  拥护
辨析:两者均有支持的意思,而“拥护”是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
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拥戴”是拥护推戴(某人做领袖)。
运用:1.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2. 他一上任,便举直措枉,激浊扬清,很受群众的欢迎与拥戴。

特殊词语
词语拓展
ABB式词语:乱哄哄 白茫茫
AABB式词语:跌跌撞撞
ABB式词语:静悄悄 气呼呼 笑吟吟 冷冰冰 闹腾腾
AABB式词语:磕磕绊绊 摇摇晃晃 哭哭啼啼 恍恍惚惚
词语天地
放肆地舔着 放肆地大笑 放肆地寻找 放肆地流泪
痛苦地呻吟 痛苦地挣扎 痛苦地告别 痛苦地哀嚎
词语搭配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词语听写
咆哮 嗓子 流淌 沙哑 揪出 呻吟 废除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方法目标
重点方法
写作方法
修辞手法
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比喻、拟人
阅读方法
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
其他方法
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课文品读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夸张)【句解:“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雨势大,而且表现出雨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①
2 山洪咆哮①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②。(比喻、拟人)【句解: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了洪水之大。】
3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拟人)【句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跳舞”形象地表现了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4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课文讲解篇
名师赏析
①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
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造句:潮水冲着人群咆哮而来。
②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造句:这是势不可当的时代潮
流,你无法抗拒的。
③狞笑:凶恶地笑。
造句:他发出的狞笑让人憎恶。
④拥戴:拥护推戴。
造句:这位英雄受到人们的拥戴。
⑤沙哑:嗓音低沉,不圆润。
造句:由于感冒还没好,他的嗓音十分沙哑。
⑥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
无顾忌。文中把水拟人化了。
造句:他放肆的做法让大家忍
无可忍。
①赏析: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说,属于小说的一种。情节、人物、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大要素,其中情节又由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组成。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黎明时分,山洪暴发,村庄里一片混乱。
5 死亡在洪水的狞(níng)笑③声中逼近。
6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②
7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④的老汉。
8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段解】面对乱哄哄的人群,老汉冷静、威严,他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9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10老汉沙哑⑤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③
【段解】连用3个感叹号,说明语气坚定。老汉心系群众,要求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百姓,把生留给人民。
11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1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④
13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②思考: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可以体会到?
从“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拥向木桥”“乱哄哄的”中体会到人们的惊慌失措。
③品析:三个感叹号,表明情况危急,必须有序,也表现了老汉的镇定与果断。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在危急关头,老汉挺身而出,组织群众撤离。
④思考:描写老汉的哪些句子,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为什么?在他的举动下, 人们作何反应?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像一座山” 。在慌乱中,他却能沉着镇定,连慌乱
的人们也“停住脚”。“党员排在后边”“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等语句反映了他极具党性,使人们“依次”跑上木桥。
14水渐渐蹿(cuān)上来,放肆⑥地舔着人们的腰。(拟人)【句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形势危急,撤离必须争分夺秒。】
15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比喻)【句解:在生死攸关的时候,老汉这一揪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村民,却把儿子从希望线推到了死亡线。】⑤
16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17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⑦。(拟人)
【句解: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情景,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18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19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20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句解:由“推”字体会到
了父爱如山,把生的希望给儿子,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⑥⑦
⑦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造句:因为受了很严重的伤,他痛
苦地呻吟着。
⑤ 思考:在队伍中,老汉“揪”出一个小伙子,一个“揪”字非常抢眼,他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小伙子是个党员。一方面表现老汉极强的党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老汉的不徇私情。
⑥思考:过桥的顺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老汉要求的顺序:群众——党员——老汉(先人后己);实际顺序:村民——党员——儿子——老汉(舍己为人)。
⑦思考:课文主要写的是老
汉,课题却用“桥”,你怎么
理解?
这是老汉用生命换来的桥,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21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22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句解:想一想,老汉会喊什么?例如:儿子,我对不起你,但我必须这么做,我们是党员,必须把生的希望留给村民。】
23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24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25一个老太太,被人搀(chān)扶⑧着,来这里祭奠(diàn)⑨。
26她来祭奠两个人。
27 她丈夫和她儿子。【句解:“丈夫”在文中指老汉,“儿子”指小伙子。解开悬念。】⑧
⑧思考:课文在最后才交代老
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有什么作
用?
作者不断设置悬念,前后照应最后才让人恍然大悟,更深深地被老汉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打动,让人意外之余又觉得悲
壮,从而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⑧搀扶:用手轻轻架着对方的
胳膊或手。
造句:一个小女孩搀扶着一位年迈的老奶奶过马路。
⑨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悼。
造句:清明节,人们都要祭奠先祖。
第三部分(第14~23自然段):写桥塌了,小伙子失去了生命,老汉也以身殉职。
第四部分(第24~27自然段):写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结构图示
突遇山洪
疏导撤离
桥塌人亡
祭奠英灵——老太太祭奠丈夫和孩子

洪水 势不可当
人们 惊慌失措
洪水 狞笑
老汉 像一座山、临危不惧
人们 排队上桥、党员在后
洪水 蹿、舔、爬、吞
桥 呻吟、垮塌
小伙子和老汉被洪水吞没
舍己为人
精神永存
主题感悟
主题归纳
课文记叙了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时,沉着镇静地指挥村民撤离,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感悟心语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却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写法练笔
写作特点: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仿写思路: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来烘托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刻画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我的练笔:请你展开想象,把人们祭奠老汉和他儿子的场景写下来,注意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具体,并适当地加入环境描写。
课后习题解答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课后作业篇
教师指导:首先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然后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最后多读几遍完成本题。
◎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文中的老支书是一个沉着冷静、镇定无私、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人。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通过对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了老汉临危不惧、指挥有方、公正无私的精神品质。
◎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读一读。再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参考答案:(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7)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势的大、急,洪水的疯狂肆虐,这是自然环境描写,为后文写人们的慌乱蓄势,烘托出了主人公老汉崇高的精神品质。
◎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课文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课文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最后;又写老汉让小伙子先走,但在这时木桥塌了,他们两人都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
课后习题解答
制作竹节人指南
课后习题解答
儿子。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虽让人感到出乎意料,但联系课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种结构安排,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