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对下图所反映东汉朝政情况的准确理解是( )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2.《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
A.丞相权力膨胀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专权 D.宦官专权
3.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4.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的最突出表现是
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 B.皇帝昏庸不理朝政
C.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5.“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轻摇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B.奖励军功,有军功者授爵
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6.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荣局面被称为“光武中兴”。“中兴”的含义是
A.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B.以改变统治政策来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C.通过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来实现平等 D.提倡节约和惩办贪官污吏以改变风气
7.与秦末农民起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的特征是
A.创立宗教组织 B.提出了口号
C.反对暴政 D.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
8.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9.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10.这位杰出人物是汉朝皇室宗亲,他在公元25年称帝。为了巩固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他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治世之一。想要了解这位人物的生平。可以参考下列哪部影视作品( )
A.《楚汉传奇》 B.《汉武大帝》 C.《光武中兴》 D.《延禧攻略》
11.襄阳人杰地灵,许多名人都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其中,刘秀的贡献是( )
A.辅佐吴国,春秋争霸 B.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C.隆中对策,三分天下 D.匡扶汉室,建立蜀国
12.“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是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C.皇帝昏庸无能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13.“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黄天意指黄巾)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西汉王莽起义 D.东汉黄巾起义
14.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王莽施政的危害 B.州牧势力的膨胀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5.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出现了“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局面,时人有“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之说。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
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 D.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武帝)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材料二 (建武六年)诏曰:“……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是如何重建汉政权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为稳定社会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 上书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诸王封地。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春夏之际,大将军卫青大战匈奴于漠北,单于逃走。
材料三 (一)刘秀建东汉,数措并举稳局面;努力有回报,社会安定现治世。
(二)东汉后期多黑暗,君权旁落局面乱;反抗情绪民间蔓,振臂起义天下应。
(1)材料一中的人物在关注民生方面有哪些相同的举措?为此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2)材料二中空白处应填写哪位历史人物?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除材料中采取的措施外,还有哪些措施?
(3)阅读材料三,说说东汉后期哪一现象造成“君权旁落局面乱”?短诗二中的“起义”是指什么?这次“起义”有何影响?
(4)学习历史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发挥历史的借鉴功能。从上述材料的分析中你得出怎样的启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对下图所反映东汉朝政情况的准确理解是( )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就是外戚、宦官的权力的起伏消长。因为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而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这样又导致了宦官专权。故C符合题意;诸侯强大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社会局面比较安定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题意;母后主政皇帝无权,仅是片面反映图示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
A.丞相权力膨胀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专权 D.宦官专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可知这反映的是东汉时期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选C;A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3.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东汉的刘秀谥号汉光武帝,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光武中兴,故选B;文景之治是在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排除A;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是在唐代,排除CD。
4.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的最突出表现是
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 B.皇帝昏庸不理朝政
C.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外戚把持朝政,而皇帝长大后又依赖宦官,由此宦官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因此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导致朝政腐败,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故D符合题意;ABC项不是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黑暗的最主要辨析,排除。故选择D。
5.“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轻摇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B.奖励军功,有军功者授爵
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因此“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A,A项符合题意;B项与商鞅变法有关,排除;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西汉的“文景之治”和东汉的光武帝时期,都没有采取法家思想和严刑峻法,排除。故选A。
6.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荣局面被称为“光武中兴”。“中兴”的含义是
A.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B.以改变统治政策来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C.通过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来实现平等 D.提倡节约和惩办贪官污吏以改变风气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荣局面称光武中兴,光武中兴的含义是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与发展。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正确。汉武帝改变统治政策是为了稳定社会局面,排除B;通过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是稳定社会局面,排除C;提倡节约和惩办贪官污吏是光武帝的统治政策,不是为了改变风气,排除D。故选A。
7.与秦末农民起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的特征是
A.创立宗教组织 B.提出了口号
C.反对暴政 D.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张角以道教派别之一太平道为组织,发动了黄巾起义,秦末农民起义则没有宗教组织,故A符合题意;前者提出“黄天当立”,后者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前者反对东汉暴政,后者反对秦朝暴政;前者打击了东汉,后者打击了秦朝;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8.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可知,题干反映了东汉时期外戚势力膨胀。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D符合题意;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D。
9.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东汉光武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可知,光武帝刘秀颁布诏书,以为今边郡盗谷五十斛即定为死罪,是开酷吏妄杀之路,故宣布废除此法,与内地郡国相同。因此,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废除酷法,减轻刑罚,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10.这位杰出人物是汉朝皇室宗亲,他在公元25年称帝。为了巩固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他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治世之一。想要了解这位人物的生平。可以参考下列哪部影视作品( )
A.《楚汉传奇》 B.《汉武大帝》 C.《光武中兴》 D.《延禧攻略》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汉朝皇室宗亲”、“公元25年称帝”和“封建治世之一”可以判断出这是对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开创治世“光武中兴”的描述,C正确;《楚汉传奇》描述的是刘邦和项羽争夺统治权的影视作品,A排除;《汉武大帝》是关于西汉时期汉武帝的影视作品,不符合材料中“公元25年称帝”的信息,B排除;《延禧攻略》属于清朝的宫斗剧,D排除。故选C。
11.襄阳人杰地灵,许多名人都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其中,刘秀的贡献是( )
A.辅佐吴国,春秋争霸 B.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C.隆中对策,三分天下 D.匡扶汉室,建立蜀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失败,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在西汉王朝灭亡后,利用农民起义重建了汉朝政权,建都洛阳,史称为东汉,刘秀即光武帝。在位期间,农业、手工业都得以恢复和发展,政局稳定,史称“光武中兴”,B符合题意;辅佐吴国与刘秀无关,A排除;隆中对策,三分天下出现在三国时期,与刘秀无关,C排除;建立蜀国的是刘备,D排除。故选择B。
12.“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是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C.皇帝昏庸无能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宗室……外戚……宦官又盛”,这是说东汉后期,由于即位的皇帝年幼,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故D符合题意。题干是说宗室、外戚、宦官三者之间权力消长变化,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黄天意指黄巾)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西汉王莽起义 D.东汉黄巾起义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东汉黄巾起义的口号。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选项D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是伐无道,诛暴秦,选项A不符合题意;刘邦、项羽起义也属于秦末农民大起义,选项B不符合题意;王莽不是起义,而是篡夺了西汉政权,建立了新朝,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王莽施政的危害 B.州牧势力的膨胀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王莽施政是在西汉末年,A符合题意;州牧势力的膨胀,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都是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5.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出现了“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局面,时人有“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之说。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
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 D.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可知汉代田庄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甚至豪强家族比郡守还可怕,这反映出当时豪强威胁了中央集权,所以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C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武帝)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材料二 (建武六年)诏曰:“……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是如何重建汉政权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为稳定社会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答案】(1)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①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②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③民族关系上,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解析】(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光武帝重建汉政权的。
(2)根据上述材料“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和“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和“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稳定社会局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民族关系上,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结合汉朝时期的历史来分析问题,刘秀是东汉的第一位皇帝,他执政之后,积极吸取教训,改革弊政,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去得了不错的政绩,形成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 上书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诸王封地。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春夏之际,大将军卫青大战匈奴于漠北,单于逃走。
材料三 (一)刘秀建东汉,数措并举稳局面;努力有回报,社会安定现治世。
(二)东汉后期多黑暗,君权旁落局面乱;反抗情绪民间蔓,振臂起义天下应。
(1)材料一中的人物在关注民生方面有哪些相同的举措?为此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2)材料二中空白处应填写哪位历史人物?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除材料中采取的措施外,还有哪些措施?
(3)阅读材料三,说说东汉后期哪一现象造成“君权旁落局面乱”?短诗二中的“起义”是指什么?这次“起义”有何影响?
(4)学习历史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发挥历史的借鉴功能。从上述材料的分析中你得出怎样的启示?
【答案】(1)采取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负担,释放奴婢为平民,增加了农业劳动力;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主父偃。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军事上,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等。
(3)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沉重打击力东汉的统治,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4)治国安邦要关注民生,赢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汉高祖与光武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关注民生方面汉高祖与光武帝都是采取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负担,释放奴婢为平民,增加了农业劳动力;为此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听从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王国势力。因此空白处应填写主父偃。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除材料中采取的措施外,还有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军事上,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把持朝政,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造成“君权旁落局面乱”。由“东汉后期多黑暗,君权旁落局面乱;反抗情绪民间蔓,振臂起义天下应。”可知,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丕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史称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沉重打击力东汉的统治,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认识到,治国安邦要关注民生,赢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