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 第2课时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 第2课时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表格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02 09:4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五上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第2课时 分数的再认识(二)
课题 分数的再认识(一)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分数的再认识(二)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中“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基础上设计的。教材创设了“量数学书的长和宽”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可以用不同长度的纸条量数学书的长和宽,不同长度的纸条量的次数不同,这样学生对分数单位形成,一个感性认识。“分数墙”形象的展示了分数单位的大小,教材由此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学情分析 1、本节课通过三下和本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一)”的学习,对分数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学生已经经历过通过实物操作、画图等尝试表示分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能力。2、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对新鲜事物开始考虑、追求、探索,但仍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分数单位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且还要讲分数单位与以前学习的长度单位进行联系,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动手操作画一画等直观手段,便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策略 1.复习旧知从而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新知学习做铺垫。2.通过学生动手活动,激发学生自己探索新知的欲望,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度量体会分数单位。3. 通过观察“分数墙”,自己概括出新知识,体会成功的乐趣。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教科书第65-第66页
教学目标 1从度量的角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结合制作“分数墙”的活动,认识分数单位。 3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从度量的角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 数学书的长不够一个纸条长的部分怎么量。 2、引导学生自主概括分数单位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师: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慕课堂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你能用纸片通过折一折的方式表示一个分数吗?生1:我把一张纸对折一下,那么其中一份就可以用 来表示。生2:我把一张纸横竖各对折一次,其中的3份可表示为 生3:我把一张纸对折再对折,其中的一份就是 师:你们表述的真清晰,看来大家对分数的意义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挑战更多的有关分数问题吧,。设计意图: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纸条基础。温故而知新,重在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整体”的认识为活动探究,理解概念中数学活动以及整体与部分两个基本概念的理解提供帮助。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出示课件探究一师:用附页3中的图一的纸条长为单位,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各是几个纸条长?赶快动手试一试吧。师:一起来看同学们的测量结果吧。生1:我用纸条长为单位,量宽时,刚好3次量完,说明书的宽是3个纸条的长度。生2:我用纸条长为单位,量长时,量了4次,但是还剩一点,也就是说书的长比4个纸条的长还多一些。师:多的这部分该如何测量呢?它是几个纸条的长度,能否用一个准确的数字表示呢?不够一个纸条长,该怎么办?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动手试一试吧。生:因为一个纸条太长,我尝试将纸条对折,用途它的 去量,但还是有些长,不能正好量完。师:虽然不能量出,但你的想法非常好,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做的吧。生:我是将纸条对折再对折,那么每一份就是原来纸条的 ,这时差不多刚好量完多出的这部分。师:同学们真是善于动脑啊。小结:当测量结果不够一个单位时,我们可以尝试把单位1平均分的方法得到更小的分数单位来测量。师:刚才我们用纸条的 测量,如果 也无法测出,能否用它的 、 等来测量呢?一起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分数墙”吧探究二:师:观察“分数墙”,你能填出空格中的数吗?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么填的。生:这里是把一行看成是一个整体,第二行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第三行是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由此往下,第几行就是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几分之一。 讲解的很详细,大家都写对了吧。接着我们再仔细观察这个“分数墙”,可以横着看也可以竖着看,你能发现哪些数学知识呢?生: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比如师:也就是说分子都是1时,分母越大,这个分数越小。生: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4个 就是1.师:同样的,5个 就是1,9个 也是1。师:大家还有什么发现吗?老师来提一个问题。从“分数墙”中你能找到表示 的部分吗?生: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4份就是 ,也就是4个 就是 。师:那么 呢?师总结:也就是说每个分数都可以看作是几分之一组成的。像这样,像 这样的分数叫做分数单位。师:刚才我们通过分数墙已经清晰的观察出了每一个分数都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如 ,它的分数单位是 ,它由3个 组成。 的分数单位都是 ,表示2个 ,3个 ,4个
三、达标检测 师:1.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画一画。师:这个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就可以用表示。一起来看示例: 涂色部分是整体的师:请按下暂停键,做做第2题吧10cm=()dm 1cm是1dm的 ,3cm是1dm的 1元=()角 1角是1元的 ,7角是1元的 师:接下来看第3题吧,圈一圈,填一填,再说一说。观察下图中的分数,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⑴3个 是( ), 里有( )个 ,( )个 是1。 ⑵在这些分数中,最接近0的是( ),最接近1 的是( )。4.下面哪些分数更接近0,哪些分数更接近1?分别 填入圈内,并尝试说明理由。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4题吧,说一说下面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
四、课堂小结 师: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收获不少。那下面我们来看看本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吧?1、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2、3、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4 每个分数都可看做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同学们课下请把你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吧!同学请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哦!.结束语:师: ,助你学习进步!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五、教学板书 分数的再认识(一)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如
六、教学反思 优点:1. 本节课以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进行合理设计。改变材料的呈现方式,让主题情境贯穿始终,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方式。2. 教学中,把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真正实现了学生从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这样,使得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得轻松自由。缺点:1.没有给学生更多充裕的时间来表达自己对每道题的想法。2.针对一道题,没有让学生之间提出质疑和进行补充。教学改进:1、更好的、有效的挖掘教材,准确地处理和把握教材,在这方面我们还需多多努力。2、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来表达自己对每道题的想法,并让学生之间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并及时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