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卷(含答案)
总分:120分 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一缕缕(lǚ) 消耗(hào) 嗔怪(chēn)
B.尻尾(kāo) 羞怯(què) 温驯(xùn)
C.狡黠(xiá) 窘迫(jiǒng) 蜷伏(quán)
D.蹒跚(pán) 哺乳(bǔ) 苫蔽(shàn)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后面改正。(4分) ( )
(1)写照 滑翔 悲楚 怪涎不经( )
(2)冤枉 俯冲 蓦然 神彩奕奕( )
(3)原委 圆润 禁固 春寒料峭( )
(4)顾盼 惩戒 懒堕 怅然若失( )
3.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词语。(4分)
(1)明明知道逃学是不好的行为,你又何必一直 (鼓励 怂恿 励)他呢?
(2)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 (预报 预告 预警)。
(3)过了好几个礼拜,这个可怜的家伙才渐渐从它因长期被 (禁闭 禁止 禁锢)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
(4)鹦鹉总是蹿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 (规律规则规矩)地打起转来。
4.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4分)
X月X日 星期三 小雨转多云
①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②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仔细观察后发现: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自行车轮,从“车轮”的中心伸出了许多细丝③,我数了数,哇,有25条!它们又被一圈圈蛛丝连起来,就成了漂亮的网。④谁能说蜘蛛不是不厉害呢!
(1)第①句中量词使用不当,应改为:
(2)第②句啰唆,应改为:
(3)第③处标点不当,应改为:
(4)第④处有语病,应改为: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4分) ( )
A.《猫》的作者是郑振铎,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文章通过讲述自家养的三只猫的故事表达要“关爱动物,同情弱小”的观点。
B.《狼》一文告诉我们,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C.《动物笑谈》的作者是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文章主要讲述了“我”研究水鸭子和养皇冠大鹦鹉可可的趣事。
D.《狼》节选自文言诗集《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字留仙。
6.一只小鸭子独自蹒跚地行走在水泥路上,几个放学的小朋友发现了这只离群的小鸭子。他们好奇地围拢过来,对这个来历不明的小东西议论起来。一个初中生走过来,看到小鸭子,也来了兴趣,说:“我来把它的毛拔光,看它能不能活?”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将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阻他?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5分)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缀行甚远
(2)屠大窘
(3)盖以诱敌
(4)一狼径去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10.下列句中的“之”在句中可不译的一项是(2分) (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复投之
C.又数刀毙之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表现狼的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狼的 。(2分)
12.说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句话的深刻含义。(2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我们感到不解。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燕子似乎并不址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果的地方,它们就会村里的左卵儿。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风水好。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无总是就会把果步呢响的声音。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不,们就把他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不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呢喃,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
我们不知道驾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老人说,燕子一袋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里是颇为热闹的。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
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权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当村里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村民习惯了关门。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给燕子留个门》,略有删改)
13.村里人的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请简要概述。(4分)
14.请结合语境,分析“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中“仪式”一词的妙处。(3分)
15.“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16.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
17.“村民习惯了关门”,你赞同村民的这种做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班公湖边的鹰
王族
几只鹰在山坡上慢慢爬动着。
第一次见到爬行的鹰,我有些好奇,于是便尾随其后,想探寻个仔细。他们爬过的地方,沙土被沾湿了。回头一看,湿湿的痕迹一直从班公湖边延伸过来,在晨光里像一条明净的布条。我想,鹰可能在湖中游水或者洗澡了。高原七月飞雪,湖水一夜间便可结冰;这时若是有胆下湖,顷刻间肯定叫你爬不上岸。
班公湖是个奇迹。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粗糙的山峰环绕起伏,幽蓝的湖泊在中间安然偃卧。与干燥苍凉的高原相对比,这个不大的湖显得很美。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湖面便扩散和聚拢着片片刺目的光亮。远远地,人更被这片光亮裹住,有眩晕之感。而这几只鹰已经离开了班公湖,正在往一座山的顶部爬着。平时所见的鹰都是高高在上,在蓝天中飞翔。它们的翅膀凝住不动,像尖利的刀剑,沉沉地刺入远天。人不可能接近鹰,所以鹰对于人来说,则是一种精神的依靠。
据说,西藏的鹰来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它们在江水激荡的涛声里长大,在内心听惯了大峡谷的音乐,因而形成了一种要永远飞翔的习性。它们长大以后,从故乡的音乐之中翩翩而起,向远处飞翔。大峡谷与它们渐渐疏远,随之出现的就是无比高阔遥远的高原。它们苦苦地飞翔,苦苦地寻觅故乡飘远的音乐……在狂风大雪和如血的夕阳中,它们获取了飞翔的自由和欢乐;它们在寻找中变得更加消瘦,思念与日俱增,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而现在,几只爬行的鹰散瘫在地上,臃肿的躯体在缓慢地往前挪动,翅膀散开着,拖在身后,像一件多余的东西。细看,它们翅膀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上面淤积着厚厚的污垢。羽毛的根部,半褐半赤的粗皮在堆积。没有羽毛的地方,裸露着红红的皮肤,像是被刀剃开的一样。已经很长时间了,晨光也变得越来越明亮,但它们的眼睛全都闭着,头颅缩了回去,显得麻木而沉重。
几只鹰就这样缓缓地向上爬着。这应该是几只浑身落满了岁月尘灰的鹰,只有在低处,我们才能看见它们苦难与艰辛的一面。人不能上升到天空,只能在大地上安居,而以天空为家园的鹰一旦从天空降落,就必然要变得艰难困苦吗?
我跟在它们后面,一旦伸手就可以将它们捉住,但我没有那样做。几只陷入苦难中的鹰,是与不幸的人一样的。
一只鹰在努力往上爬的时候,显得吃力,以致爬了好几次,仍不能攀上那块不大的石头。我真想伸出手推它一把,而就在这一刻,我看到了它眼中的泪水。鹰的泪水,是多么屈辱而又坚忍啊,那分明是陷入千万次苦难也不会止息的坚强。
几十分钟后,几只鹰终于爬上了山顶。
它们慢慢靠拢,一起爬上一块平坦的石头,然后,它们停住了。过了一会儿,它们慢慢开始动了--敛翅、挺颈、抬头,站立起来。片刻之后,忽然一跃而起,直直地飞了出去。它们飞走了。不,是射出去了。几只鹰在一瞬间,恍若身体内部的力量迸发了一般,把自己射出去了。
太伟大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几只鹰转瞬间已飞出很远。在天空中,仍旧是我们所见的那种样子,翅膀凝住不动,刺入云层,如若锋利的刀剑。
远处是更宽阔的天空,它们直直地飞掠而入,班公湖和众山峰皆在它们的翅下。
这就是神遇啊!
我脚边有几根它们掉落的羽毛,我捡起,紧紧抓在手中。
下山时,我泪流满面。
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摘自《动物精神》
18.作者在观察班公湖边的鹰时心情经过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意将下图补充完整。(4分)
好奇 、 感动
19.读下面这个句子,想想作者为什么说鹰不是“飞”出去的,是“射”出去的。(3分)
它们飞走了。不,是射出去了。几只鹰在一瞬间,恍若身体内部的力量迸发了一般,把自己射出去了。
20.“我脚边有几根它们掉落的羽毛,我捡起,紧紧抓在手中。”你能理解作者这一举动中包含的情感吗?(3分)
21.看到班公湖边的鹰,你联想到了哪些人?请结合你所读过的书或结合你的生活简单谈谈你对鹰和人的相似之处的看法。(4分)
三、写作(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越来越 的我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先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积蓄力量,然后倏然向上,在天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想?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 解析:羞怯(qiè).
2.(1)涎一诞(2)彩一采(3)固一锢(4)堕一惰
3.(1)怂恿(2)预警(3)禁锢(4)规则
4.(1)张
(2)“我以前没有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或“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
(3)句号(。)
(4)谁能说蜘蛛不厉害呢!
5.D 解析:《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集。
6.小鸭子离开妈妈,太可怜了,我们怎能忍心伤害它,小鸭了走路摇摇摆摆的,太可爱了,拔掉它的毛岂不太残忍了吗?
7.(1)连接、紧跟
(2)处境困迫,为难
(3)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4)径直
8.(1)时间长了,(那只狼)好像闭上眼睛,神情很悠闲。
(2)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9.B 10.A
11.狡猾 贪婪
12.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和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13.①春天,开门欢迎燕子归来。②村里的老人看燕子,听燕子的呢喃。③晚上给燕子留着门。④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放在树权上。
14.①“仪式”一词一般用在比较神圣的典礼上,在文中大词小用,写出晚上做最后一件事的庄严和认真。②体现了燕子在“我们”心中的位置,体现了“我们”对燕子的热爱。
15.岁月流走,当村里迎来一座座楼后,燕子却在慢慢离去。人和燕子和谐共处,如一家人一般生活的热闹场景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
16.通过对燕子的神态、声音、动作等细节的描写,写出了燕子双飞双宿的生活习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燕子间的温情,也表达了“我”对燕子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与下文写人类夫妻相处的情景相映衬。
17.示例一,不赞同,门犹如一道屏障,隔离了人和燕子。门又像一把锁,封闭了人心的善与爱。村民的这种习惯,是对燕子的拒绝,是人性的自私。在村民一次次的关门中,人类与鸟儿和谐共处的画面在一点点消逝,人类善良友爱的心灵也在慢慢硬化。示例二:不赞同,燕子的到来,带来了热闹,带来了福气,关门,拒绝了燕子,疏远了燕子,村子变得寂寞,人心也变得空虚。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走向僵化。示例三:赞同,关门没有完全剥夺动物的生存空间,人们建房改善自身生存条件。
18.同情(或:难过、怜惜) 敬佩(或:震惊)
19.“射”描写出了鹰飞出去的爆发力之强、速度之快,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的震惊。
20.作者亲眼看见这些鹰从冰冷的湖水中出来,一步步艰难爬上山顶,在寻找到起飞的高度后,迸发出惊人的力量,搏击于长空。鹰身上那种隐忍坚强、向往高远的精神令作者“泪流满面”。
21.能举出一例即可,但要谈出这个例子和班公湖边的鹰的相似之处。
22.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