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当学生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时,使馆区的外国军警却以某不平等条约的名义对学生的爱国行为予以阻挠!下列关于这段历史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学生去使馆区抗议巴黎和会损害中国利益 B. 在这次运动中政府支持了学生的爱国行为
C. 该不平等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 D. 该运动未能阻止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五四运动相关知识,分析选项,可知,只有A项学生去使馆区抗议巴黎和会损害中国利益,A项符合题意;选项B,在这次运动中政府不支持学生的爱国行为,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选项C,该不平等条约不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选项D,该运动阻止了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2.口号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缩影。某同学翻阅史料时发现了如下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该口号最有可能出现于( )
A.甲午战争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 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故B正确;甲午战争时期、国民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不符合史实,故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四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表现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3.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A. 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 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 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 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蔡和森认为英、美、法等国的无产阶级受到资产阶级的贿赂而不自知,因此并没有发生社会革命,而“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的俄国却发生了社会主义革命,对比中国,情况更加类似与俄国,因此中国也具备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C正确;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现阶段西方发达国家无产阶级受到贿赂和麻痹没有进行社会革命,不代表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B错误,“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只发生于“英、美、法”等国,俄国并不是这样的;D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俄国革命道路是否符合中国国情;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侧重于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
4.下列各项反映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是( )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D.“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在学生、工人的斗争下,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是,"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故C项正确;ABD项体现了斗争的决心,没有体现出斗争取得胜利,排除;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解题的关键点是“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从四副对联找到“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表现即可正确判断。
5.史学界围绕“中共一大”开幕日期展开多次讨论,下表列举了部分观点。据此可以得出( )
出处 观点
当事人回忆 7月1日(张国焘和李达);7月10日左右(包惠僧)
共产国际档案 大会预定6月20日召开,但各地的代表直到7月23日才全部到达上海,大会才开幕
《中国社会科学》刊载文章 从代表行踪、从可以借助的间接事件、从当时的文字记载三方面考证,认为一大的开幕日期是7月23日
A.当事人回忆更接近史实 B.史学研究依赖原始档案
C.国家刊物最具有权威性 D.历史研究需要多重考证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开幕日期的最终结论是7月23日,这是多重考证,不同史料实证出的结论,故D项正确; 当事人的回忆可以作为参考依据,不能体现更接近史实,排除A; 史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多重考证考证的结果,故依赖一说过于绝对,排除B; 国家刊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不一定就是最具权威性,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开幕日期展开多次讨论”。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给20世纪初期的中国革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新文化运动发展方向改变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创立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出现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项,马列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造成最大的影响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其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的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艰苦的斗争历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A项正确。 B.新文化运动发展方向改变,只是对当时产生的影响,没有共产党成立的影响大。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探索正确革命道路,没有共产党成立的影响大.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是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表现,他是中共成立的影响.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和意义来分析,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7.当五四运动从奔腾澎湃的大潮中逐渐平伏下来时,一部分人回到自己原来习惯的生活轨道上,而一些先进分子却转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并且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聚集在一起,结成研究社会主义的团体。这主要强调五四运动( )
A.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推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促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中的主流 D.对促进民众思想启蒙的作用有限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一些先进分子却转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并且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聚集在一起结成研究社会主义的团体”和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符合题意;A项材料并未强调五四运动的性质,A不符合题意;B项材料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无关,B不符合题意;D项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作用有限的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五四运动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8.五四运动期间的学生领袖罗家伦认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就是20世纪的世界新潮,在此新潮冲击下,现在的革命不是以前的法国式的革命了,而是俄国式的革命,中国迟早会被“世界的新潮卷去”。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马克思主义已被普遍接受 B.具备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C.探索救国道路有了新选择 D.知识分子否定法国大革命意义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了五四运动和中国革命的方向,即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说明探索救国道路有了新选择,故C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B项五四运动时期还不具备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故B项不符合题意;D项材料肯定十月革命,但是并不能说明否定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考查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学者李剑农在论及中共成立时说:“受了俄国革命的刺激,思想上起了变化,一般人被国内的军阀和国外帝国主义压迫得不堪,于是新文化运动的急进分子,想把俄国的共产党作为导师,动员大多数尚没有阶级意识的无产者齐联合起来,造成无产阶级和军阀的决斗,和帝国主义的决斗。”下列各项理解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的无产阶级尚未产生阶级意识 B.反帝反封建的浪潮是中共成立的重要背景
C.共产党的成立推动了新文化运动走向急进 D.先进的中国人已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
【答案】 B
【解析】依据材料“一般人被国内的军阀和国外帝国主义压迫得不堪”、“造成无产阶级和军阀的决斗,和帝国主义的决斗”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反帝反封建的浪潮是中共成立的重要背景,故B项正确。 材料内容无法证明当时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尚未产生,故A项错误。 C项颠倒了中共成立与新文化运动的因果关系,排除。 革命的正确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一般人被国内的军阀和国外帝国主义压迫得不堪”“造成无产阶级和军阀的决斗,和帝国主义的决斗”的主旨即可得出答案。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聊的能力。
10.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②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④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③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1921年7月,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由此可知 ①②③ ④ 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1.“红船精神”主要是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的“孕育”,是在哪一次重要的历史会议上(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八七会议 D. 遵义会议
【答案】 A
【解析】 依据题干“红船精神”可知,反映的事件与中国共产党成立有关。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一大相关知识的掌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2.1921年8月2日《上海生活报》报道:“前天,法国警察通知法租界的中国团体说,根据新的规定,一切团体在他们待的地方举行会议必须在48小时以前取得警察的批准。”这表明( )
A. 生活类报刊是当时主流媒体 B. 列强开始获取租界管辖权
C. 中共建党遭受外国势力侵扰 D. 社会团体在上海广泛建立
【答案】 C
【解析】材料时间地点显示是在中共一大召开刺激上海法租界强化了对团体的镇压,故选C项;材料只是显示一种生活报刊,排除A项;列强开始获得租界的管辖权是在上海小刀会起义后,排除B项;材料体现有团体在法租界活动,但不能体现“广泛建立”,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答本题结合题干“1921年8月2日..法国警察通知法租界的中国团体说,根据新的规定,一切团体在他们待的地方举行会议必须在48小时以前取得警察的批准”进行分析即可。
13.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 ( )
A. 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 B. 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
C. 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D. 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答案】 B
【解析】材料“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表明毛泽东对传统的革命理论进行了补充,阐述了农民问题的地位,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故选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的重心是工人运动,排除A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排除C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没有“工农武装割据”,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以 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 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国民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14.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
A. 民主革命内涵不断丰富 B. 国民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C. 孙中山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D. 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欧将国民革命的内涵由英雄革命转向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可见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后逐渐认识到了工农大众的力量,因此C正确;B错误,近代中国国民革命的任务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D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众的革命觉悟;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侧重于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孙中山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变体现了民主革命的内涵不断丰富。
15.1926年,瞿秋白在《国民革命中之农民问题》的演讲中强调:中国国民革命是要解决农民问题、土地问题,用各阶级的联合战线,工人阶级的领导来斗争,才能得到胜利。这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
A. 开始将农村作为革命的重心以解决农民问题
B. 确立了系统的农民政策以推动土地革命开展
C. 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
D. 试图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探寻社会变革道路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瞿秋白认识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提出建立联合战线,工人阶级领导革命,说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试图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探寻社会变革道路,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将农村作为革命重心,故A项错误;仅从一次演讲,不能得出确立了系统的农民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共党早期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瞿秋白认识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提出建立联合战线,工人阶级领导革命,体现了中共党结合我国国情探索社会变革的道路。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引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1912-1919年,北洋政府的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五四运动前,民主科学推动着人们思想不断更新。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震撼,也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1919年5月,外交交涉的失败直接推动了五四风雷的到来……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摘编自孔雀《五四运动爆发原因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答案】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2)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的影响;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解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列举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 -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
(2)原因:据材料“1912-1919年,北洋政府的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可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据材料“五四运动前,民主科学推动着人们思想不断更新”可知,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据材料“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震撼,也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可知,十月革命的影响;据材料“1919年5月,外交交涉的失败直接推动了五四风雷的到来”可知,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意义:结合所学可从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等方面回答。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2)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的影响;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意义: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点睛】本题考查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五四运动。第一问结合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概括;第二问结合“1912-1919年,北洋政府的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等信息归纳。侧重考查了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1916年,以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为首的一批同学好友,在一起研究学术,交流心得。毛泽东作了这样一种概括:“这时候这些人大概有一种共同的感想:“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新民学会的宗旨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宏伟志向。20世纪20年代初,对毛泽东来说,他正在更加完整地了解俄国革命。1921年1月,蔡和森从法国寄来信件,为他分析了共产主义的优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宣称自己对这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表示赞同。
--据[美]瑞贝卡·卡尔《毛泽东传》等整理
材料二 中共一大的纲领是一个直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这一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在千辛万苦之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20年代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的选择。结合所学,概括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就抱有的宏伟志向。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旧革命“嬗变”的表现。一句话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 (1)选择:“走俄国人的路”(或由学习西方转向学习俄国);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志向:改造中国与世界。
(2)表现:以无产阶级领导取代资产阶级领导,以社会主义前途取代资本主义前途。影响: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解析】 (1)结合材料“为他分析了共产主义的优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宣称自己对这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表示赞同“以及所学可知,20世纪20年代初,毛泽东等进步知识分子的选择马克思主义,决定学习俄国,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根据材料“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可知,毛泽东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改造中国与世界。
(2)结合材料“这-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可以得出,该嬉变是以无产阶级领导取代资产阶级领导,以社会主义前途取代资本主义前途。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为使得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故答案为:(1)选择:“走俄国人的路” (或由学习西方转向学习俄国);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志向:改造中国与世界。
(2)表现:以无产阶级领导取代资产阶级领导,以社会主义前途取代资本主义前途。影响: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点睛】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第(1)题,20世纪20年代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的选择,考生主要根据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来指出;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就抱有的宏伟志向,考生主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第(2)题,新旧革命“嬉变”的表现,考生主要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考生主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当学生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时,使馆区的外国军警却以某不平等条约的名义对学生的爱国行为予以阻挠!下列关于这段历史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学生去使馆区抗议巴黎和会损害中国利益 B. 在这次运动中政府支持了学生的爱国行为
C. 该不平等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 D. 该运动未能阻止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2.口号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缩影。某同学翻阅史料时发现了如下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该口号最有可能出现于( )
A.甲午战争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3.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A. 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 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 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 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4.下列各项反映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是( )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D.“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5.史学界围绕“中共一大”开幕日期展开多次讨论,下表列举了部分观点。据此可以得出( )
出处 观点
当事人回忆 7月1日(张国焘和李达);7月10日左右(包惠僧)
共产国际档案 大会预定6月20日召开,但各地的代表直到7月23日才全部到达上海,大会才开幕
《中国社会科学》刊载文章 从代表行踪、从可以借助的间接事件、从当时的文字记载三方面考证,认为一大的开幕日期是7月23日
A.当事人回忆更接近史实 B.史学研究依赖原始档案
C.国家刊物最具有权威性 D.历史研究需要多重考证
6.“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给20世纪初期的中国革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新文化运动发展方向改变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创立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出现
7.当五四运动从奔腾澎湃的大潮中逐渐平伏下来时,一部分人回到自己原来习惯的生活轨道上,而一些先进分子却转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并且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聚集在一起,结成研究社会主义的团体。这主要强调五四运动( )
A.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推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促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中的主流 D.对促进民众思想启蒙的作用有限
8.五四运动期间的学生领袖罗家伦认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就是20世纪的世界新潮,在此新潮冲击下,现在的革命不是以前的法国式的革命了,而是俄国式的革命,中国迟早会被“世界的新潮卷去”。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马克思主义已被普遍接受 B.具备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C.探索救国道路有了新选择 D.知识分子否定法国大革命意义
9.学者李剑农在论及中共成立时说:“受了俄国革命的刺激,思想上起了变化,一般人被国内的军阀和国外帝国主义压迫得不堪,于是新文化运动的急进分子,想把俄国的共产党作为导师,动员大多数尚没有阶级意识的无产者齐联合起来,造成无产阶级和军阀的决斗,和帝国主义的决斗。”下列各项理解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的无产阶级尚未产生阶级意识 B.反帝反封建的浪潮是中共成立的重要背景
C.共产党的成立推动了新文化运动走向急进 D.先进的中国人已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
10.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②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④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③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红船精神”主要是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的“孕育”,是在哪一次重要的历史会议上(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八七会议 D. 遵义会议
12.1921年8月2日《上海生活报》报道:“前天,法国警察通知法租界的中国团体说,根据新的规定,一切团体在他们待的地方举行会议必须在48小时以前取得警察的批准。”这表明( )
A. 生活类报刊是当时主流媒体 B. 列强开始获取租界管辖权
C. 中共建党遭受外国势力侵扰 D. 社会团体在上海广泛建立
13.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 ( )
A. 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 B. 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
C. 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D. 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4.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
A. 民主革命内涵不断丰富 B. 国民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C. 孙中山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D. 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
15.1926年,瞿秋白在《国民革命中之农民问题》的演讲中强调:中国国民革命是要解决农民问题、土地问题,用各阶级的联合战线,工人阶级的领导来斗争,才能得到胜利。这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
A. 开始将农村作为革命的重心以解决农民问题
B. 确立了系统的农民政策以推动土地革命开展
C. 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
D. 试图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探寻社会变革道路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引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1912-1919年,北洋政府的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五四运动前,民主科学推动着人们思想不断更新。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震撼,也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1919年5月,外交交涉的失败直接推动了五四风雷的到来……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摘编自孔雀《五四运动爆发原因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1916年,以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为首的一批同学好友,在一起研究学术,交流心得。毛泽东作了这样一种概括:“这时候这些人大概有一种共同的感想:“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新民学会的宗旨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宏伟志向。20世纪20年代初,对毛泽东来说,他正在更加完整地了解俄国革命。1921年1月,蔡和森从法国寄来信件,为他分析了共产主义的优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宣称自己对这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表示赞同。
--据[美]瑞贝卡·卡尔《毛泽东传》等整理
材料二 中共一大的纲领是一个直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这一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在千辛万苦之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20年代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的选择。结合所学,概括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就抱有的宏伟志向。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旧革命“嬗变”的表现。一句话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