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0-2021学年度初中科学九上做功和功率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由同种材料制成,粗糙程度均匀,在它上面放着质量为500g的木块,将木块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质量为100g的钩码相连。木块在平行于台面的轻绳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钩码触地后立即静止,木块继续滑动一段距离停在台面上。绳重、轮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取10N/kg)( )
A.木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木块与钩码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B.木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5 N
C.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木块的动能越来越小
D.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拉力对物体做功
2.小明对四位同学做功情况各测量了一次,把四位同学做功W和所用时间t在坐标系中描点,得到了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点,这四位同学做功功率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丙>乙=丁 D.甲>乙>丙>丁
3.物体A挂于弹簧测力计下,分别做图甲、乙、丙所示的匀速直线运动,已知运动的速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三个物体移动了相等的距离,则乙图中物体A增加的机械能最多
B.在相同的时间里,丙图中弹簧测力计对物体A的拉力做功最多
C.乙图中弹簧测力计对物体A的拉力做功的功率最大
D.甲、乙、丙三图中物体A的机械能均增加
4.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在水平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是它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两段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木块受到的拉力为
B.木块在AB段和BC段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之比为1:2
C.AB段和BC段拉力做功的功率之比为2:1
D.AB段木块受平衡力作用,BC段木块受力不平衡
5.如图,木板可绕固定的水平轴○转动。板从水平位置缓慢转到位置,木板上的物块始终相对于木板静止,在这一过程中,物块的重力势能增加了2J用N表示物块受到的支持力,用f表示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在这一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N和f对物块都不做功
B.N对物块做功为2J,f对物块不做功
C.N对物块不做功,f对物块做功为2J
D.N和f对物块所做的总功为2J
6.一端封闭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管(如图所示)甲中装水乙中装食用油。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从O处静止释放,下落到P处,小球在食用油中下落的时间更长。比较两小球从O处到P处的下落情况,则小球( )
A.重力势能变化量不相同 B.获得的动能相同
C.在食用油中重力做功慢 D.机械能不变
7.如图甲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0~6s内拉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丙,则在2~4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A.10J B.30J C.50J D.80J
8.在中国科技馆的展厅里,摆着一个如图所示,叫做“最速降线”的展品:两个并排轨道的起点高度一样,终点高度也一样;一个是倾斜的直轨道,另一个是向下弯曲的弧形轨道。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同时分别从直轨道和弧形轨道的起点释放,弧形轨道上的乙球先到达终点。若不计一切摩擦阻力,则关于两小球从起点至终点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球的重力势能先变小后变大
B.甲球所受重力对甲球做的功比乙球所受重力对乙球做的功少
C.乙球所受重力对乙球做功比甲球所受重力对甲球做功快
D.乙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9.妈妈与小明进行爬山比赛,他们选择的起点、路径和终点都相同,全程设为匀速运动,妈妈的体重是小明的2倍,妈妈所用的时间是小明的3倍,若妈妈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为W1、功率为P1,小明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为W2、功率为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W1∶W2=2∶1 P1∶P2=6∶1 B.W1∶W2=2∶3 P1∶P2=2∶1
C.W1∶W2=2∶1 P1∶P2=3∶2 D.W1∶W2=2∶1 P1∶P2=2∶3
10.如图所示,水平地面O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物体一直受到沿水平方向3N的力F。物体经过M点开始计时,每经过相同时间,用虚线框记录物体的位置。F在MN、OP段做功分别为WMN、WOP,功率分别为PMN、POP,则( )
A.WMN
WOP C.PMN>POP D.PMN11.下列情境中,对物体是否做功判断正确的是( )
A.足球被踢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了功
B.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推汽车,但汽车还是纹丝不动,司机对汽车做了功
C.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来的过程中,女孩对箱子做了功
D.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学生对书包做了功
12.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v1<v2
B.0~6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
C.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F2
D.0~6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
13.如图所示,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木棒长度为L,重力为G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1作用在A端可使其缓慢转动到竖直位置所做的功为W1;若用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2作用在B端可使其缓慢转动到竖直位置所做的功为W2若用一个竖直向上的拉F3作用在它的重心将其匀速提升到L高的位置所的功为W3,则( )
A.W1 W2> W3 C.W1=W214.一名普通初中生提着15牛的鸡蛋从教学楼的1楼走到3楼,下列估算合理的是( )
A.初中生的重力约为50千克
B.他提鸡蛋的力做的功的为180J
C.他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约为3000J
D.他提鸡蛋的力做功的功率约为100W
15.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叫做动车。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车)编成一组,就是动车组。假设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其所受重力成正比,每节动车与拖车的质量都相等,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若1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30m/s;则6节动车加2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 )
A.80m/s B.90m/s C.100m/s D.120m/s
16.一根金属棒AB置于水平地面上,通过弹簧测力计竖直地将棒的右端B缓慢拉起直至虚线位置,下图能表示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棒所做的功W与B端离开地面的高度x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17.跳绳是冬季的一种健身运动,旁人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然而亲自跳起来就会感到运动量是相当大的。有位同学对此作了专门研究:跳绳者的质量m=40kg,跳绳者的重心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所给条件可估算出此跳绳者在1分钟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
A.168.75W B.108W C.75W D.67.5W
18.乒乓球是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以下过程中人对乒乓球没有做功的是( )
A.捡球 B.发球 C.扣球 D.擦网
19.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0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为P0,牵引力为F0.t1时刻开始,司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保持恒定功率P行驶,到t2时刻,汽车又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已知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f恒定不变,汽车牵引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v=2v0 B.F0=2f
C.t1至t2时间内,汽车做加速运动 D.t2时刻之后,汽车将保持功率P0行驶
20.质量为60kg的某同学在跳绳时重心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估算出该同学在1分钟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
A.60W B.135W C.180W D.270W
21.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0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为P,牵引力为F0,t1时刻,司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的功率立即减小一半,并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到t2时刻,汽车又恢复了匀速直线运动(设整个过程中汽车所受的阻力不变).在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汽车牵引力F、汽车速度v在这个过程中随时间t变化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有两个形状和大小均相同的圆台形容器,如图所示放置.两容器中装有等高的水,且底部都粘有一个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木质球.使两球脱离底部,最终木球浮于水面静止.该过程中浮力对两球做的功分别为W甲和W乙,则( )
A.W甲>W乙 B.W甲=W乙 C.W甲23.都市生活离不开电梯,如图,将电梯简化为“钢绳拉着电梯厢在竖直导轨上运动”模型。小刚同学乘坐电梯从一楼到五楼,电梯厢和人的总质量为500kg,电梯上行受到轨道摩擦力为500N,钢绳对电梯厢的拉力用T表示。电梯(底面)在A点(一楼地面)到B点(二楼地面)过程中速度在增加,用时4s;在B点到D点(四楼地面)过程中匀速运动,用时4s;在D点到E点(五楼地面)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用时4s;每层楼高3m(g取10N/kg),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梯从A点到B点过程中,钢绳拉力T做功1.65×104J
B.电梯从B点到C点过程中,钢绳拉力T做功的功率4.125×103W
C.电梯从C点到D点过程中,钢绳拉力T做功的功率8.25×103W
D.电梯从D点到E点过程中,钢绳拉力T=5.55×103N
24.雨滴在空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与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若有两个雨滴从同一高度落下,其质量分别为M、m,落到地面前均已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落地前瞬时重力的功率之比为( )
A.M∶ m B.∶ C.∶ D.∶
25.航模小组的某位同学在操场上利用如图所示的电动遥控飞机进行训练,他操作遥控器,使重为3N的飞机从水平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飞机先后经历加速、匀速、减速三个阶段,然后悬停在距离地面10m的高度处。飞机竖直上升的总时间为12s匀速上升阶段的速度为1m/s。假设飞机在空中的受力情况可以简化为仅受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升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离开地面的过程中飞机对地面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B.在上升的阶段受到的升力大于重力
C.在上升阶段飞机的功率为2.5W
D.在悬停阶段飞机升力的功率为3W
26.面积很大的水池,水深为H,水面上浮着一正方体木块,木块边长为a,密度为水的1/2,质量为m.开始时,木块静止,有一半没入水中,如图所示。现用力将木块缓慢地压到池底.在这一过程中( )
A.木块的机械能减少了mg(H-a/2)
B.水池中水的机械能不变
C.水池中水的机械能增加了2mg(H-a/2)
D.水池中水的机械能增加了2mg(H-a)
27.如图所示,高速动车组的出现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与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拖车)编成一组就叫动车组。假设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每节车的质量都相等,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其重力成正比。若1节动车与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120km/h;则2节动车与4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 )
A.120km/h B.140km/h
C.160km/h D.180km/h
28.如图所示,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将同一物体分别沿着都是光滑的斜面AB、CD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斜面各自的顶点A和C,已知AB>CD,如果施加的拉力分别为F1、F2,拉力对物体做的功分别为W1、W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
A.F1B.F1>F2,W1>W2,P1>P2,
C.F1D.F1P2,
29.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的木棒的B端放在截面直径为D的圆柱体上,且木棒保持水平,用水平力F推木棒的A端,圆柱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前滚动,设木棒与圆柱体、圆柱体与地面间均无滑动现象,当把木棒从图甲位置匀速推至图乙位置时,推力F做的功是( )
A.FL/2 B.F(L +πD) C.2FL D.F(2L +πD)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木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所以木块的机械能不变,但是钩码在匀速下降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钩码的机械能减小,所以木块与钩码的机械能总量减小,故A错误。
B.在钩码的拉力作用下,木块沿桌面做匀速运动,此时木块受平衡力,水平方向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
f=m2g=0.1kg×10N/kg=1N
故B错误。
C.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木块的速度越来越小,所以木块的动能越来越小,故C正确。
D.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钩码不再拉动木块,对木块没有拉力的作用,拉力不再做功,故D错误。
故选C。
2.A
【详解】
将各点与坐标原点相连,并作出相应的“辅助线”,如图所示:
由图知,甲和乙做功相同时,甲所用时间较少,根据可知,甲的功率大于乙的功率;
甲和丙所用时间相同时,甲做功较多,根据可知,甲的功率大于丙的功率;
丙和丁做功相同时,丙所用时间较少,根据可知,丙的功率大于丁的功率;
丙和乙在同一条斜线上,说明其做的功与时间的比值相等,即丙和乙做功的功率相同。
这四位同学做功功率大小关系为:甲>乙=丙>丁。
故选A。
3.C
【详解】
AD.甲乙两图中,物体A的速度不变,高度增加,动能不变,因为上升距离相同,所以重力势能增加量相同,则机械能增加量相同;丙图中物体A的速度不变,高度不变,动能和重力势能都不变,所以机械能不变,故A、D错误。
BC.根据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可知,甲乙两图中,物体A受到拉力的作用,也在拉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拉力对物体A做功,丙图中,拉力与运动方向垂直,拉力不做功;所以做功的是甲、乙两图,而甲乙中,拉力相等
v1<v2
由功率公式
可知,乙图中弹簧测力计对物体A的拉力做功的功率最大,故B错误,C正确。
故选C。
4.C
【详解】
A.由图甲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2N,所以,图甲中木块受到的拉力为2.2N,故A错误;
B.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相同,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同,即木块在AB段和BC段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之比为1:1,故B错误;
CD.由图乙知道,木块两段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B段3s运动路程为12m,BC段3s运动路程为
18m-12m=6m
由知道,木块AB和BC段的速度之比
v1:v2=s1:s2=12m:6m=2:1
由图乙知道,木块两段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所以两次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相等,因为摩擦力大小相同,故拉力的大小也相同,由知道,在拉力一定时,功率与速度成正比,即
P1:P2=v1:v2=2:1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5.BD
【详解】
由受力分析知,支持力N的方向是垂直于木板向上的,物体的位移也是向上的,所以支持力做正功,但摩擦力f方向是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的方向始终和速度方向垂直,所以摩擦力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可知
WN-mgh=0
故支持力N做功为
mgh=2J
故N和f对物体做的总功为2J。故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6.C
【详解】
A.重力做功为W=Gh,所以重力做功相同,则重力势能变化量相同,故A错误;
B.在煤油中阻力更大,小球受到的重力与阻力的合力小,做功获得的动能小,所以,两小球从O处到P处获得的动能不同,故B错误;
C.由 知道,在水和食用油中重力做功相等,食用油中时间长,重力做功慢,故C选项正确;
D.由于液体有阻力,机械能会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
由图丙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是,由得,在2~4s内物体通过得路程是
由图乙可知,在2~4s内拉力的大小是3N,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故选B。
8.C
【详解】
AD.由题,乙球从弧形轨道的起点释放,下降过程中高度不断减小,势能一直减小,动能一直增大,故AD错误。
B.两球重力相同,在起点处小球甲和小球乙的高度相同,因此它们的重力势能相同,到最低点时重力所做的功相同,故B错误。
C.下降过程中,乙先到达终点,则乙的速度大,两球重力相同,由P=Fv可知,乙球所受重力对乙球做功的功率比甲球所受重力对甲球做功的功率大,即乙球所受重力对乙球做功比甲球所受重力对甲球做功快,故C正确。
故选C。
9.D
【详解】
由W=Gh可得,妈妈和小明克服重力做功之比
由P=可得,妈妈和小明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之比
故D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
AB.由图可知,MN段和OP段的路程都为s=3m,拉力都是F=3N,由W=Fs可得做的功
WMN=WOP=3N×3m=9J
故AB不符合题意;
CD.设OP段用的时间tOP=t,则MN段用的时间tMN=2t,所以
tMN>tOP
做的功相同,根据P=可知
PMN<POP
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详解】
A.足球在草地上滚动,足球已脱离了运动员,运动员不再对足球施加力,没有对球做功,故A不符合题意。
B.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车还是纹丝不动,人对汽车有推力的作用,但是车在推力作用下没有移动距离,人对汽车没有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
C.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来,这个过程中,女孩给箱子一个向上的力,箱子在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距离,女孩对箱子做了功,故C符合题意。
D.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人对书包有一个向上的力的作用,书包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书包没有做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详解】
A.由图像可知,当t=8s时,s1=0.8m,s2=0.4m,根据可得v1=0.1m/s,v2=0.05m/s,v1>v2,故A错误;
B.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等于摩擦力,又因为是同一物体、同一水平面,所以受到的摩擦力是相等的,故两次的拉力F1=F2,由图可知,0~6s第一次运动距离s1=0.6m,第二次运动距离s2=0.3m,所以
W1=F1s1=0.6F1,W2=F2s2=0.3F2
所以W1>W2,故B错误;
C.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等于摩擦力,又因为是同一物体、同一水平面,所以受到的摩擦力是相等的,故两次的拉力F1=F2,故C错误;
D.第一次做功功率
第二次做功功率
又因为F1=F2,所以P1>P2,故D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
由图可知,AB是粗细不均匀的木棒,其中心在中间偏向B的一侧;用竖直向上的力分别作用在A、B和重心,提升相同的高度,此时重心向上通过的距离,A的最短,其次是B,在重心时,距离是最大的,根据公式W=Gh可知,物体的重力不变,高度越高,重力所做的功越多,即W1<W2<W3。
故选A。
14.C
【详解】
A.初中生的重力约为500N,故A错误。
B.他提鸡蛋的力大约做功
W1=G1h=15N×6m=90J
故B错误。
C.他爬楼时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
W2=G2h=500N×6m=3×103J
故C正确。
D.根据功率为100W,可算出提鸡蛋上楼时间为
上楼时间不可能为0.9s,故D错误。
故选C。
15.B
【详解】
由于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其重力成正比,设每节车厢所受的阻力为f,则1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受到的阻力为
F1=4f
动车组的功率
P=F1v=4fv
当6节动车加2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受到的阻力为
F2=8f
动车组总功率为
P’=6P
由于P’=F2v’,所以
6P=8fv’
解得
v’=3v=3×30m/s=90m/s
故选B。
16.C
【详解】
金属棒AB的重心位于中点上,通过弹簧测力计竖直地将棒的右端B缓慢拉起直至图中位置时,A为支点,则重力的力臂为AD,弹簧测力计拉力F的力臂为AC,如下图所示
由于△AED∽△ABC,所以,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知道
由杠杆的平衡状态知道,
G×AD=F×AC
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即将棒的右端B缓慢拉起直至图中位置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不变,由W=Fx知道 ,W与x成正比例函数,W-x图象是过原点的斜直线,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7.B
【详解】
由题意知道,该同学的重力
G=mg=40kg×10N/kg=400N
跳一次所用时间 ,则1min内所跳的次数
起跳的最大高度h=0.09m,克服重力做功
W总 =nW=nGh=180×400N×0.09m=6480J
1min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故选B。
18.D
【详解】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捡球、发球和扣球过程,在力的做功下,球的动能发生改变,说明人对乒乓球做功;而擦网过程导致球旋转,故人对乒乓球没有做功,故选D。
19.A
【详解】
A.由题意和图示可知,汽车的功率保持恒定,牵引力由F0/2变为F0,根据P=Fv可得:v0=2v;故A正确;
B.因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牵引力等于阻力,即F0=f;故B错误;
C.t1至t2时间内,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增大,功率不变,由P=Fv可得,汽车行驶的速度越来越小,因此汽车减速运动,故C错误;
D.t2时刻之后,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为F0,速度为v,并且v=v0/2,则功率P=F0×v0/2 =P0/2;故D错误.
【考点】
功率的概念
20.C
【详解】
由图可知,该同学跳绳的周期是1/3秒;每跳一次重心升高0.1m;1分钟重心改变的高度为
h=0.1m=0.1m=18m
所以重力做功为
W=mgh=60kg10N/kg18m=10800J
该同学在1分钟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P===180W
故选C。
21.C
【详解】
汽车以功率P、速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与阻力平衡。当司机减小油门,汽车的功率减为的瞬间,速度不变,由可知,汽车的牵引力突然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即为:
阻力没有变化,汽车的牵引力小于阻力,汽车开始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功率保持为,由可知,随减小,牵引力逐渐增大,汽车受到的合力变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知,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汽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当汽车牵引力再次等于阻力,汽车再次匀速运动,由得知,此时汽车的速度为原来的一半,由图象可知,①④正确;
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
22.A
【详解】
虽然木球在露出水面过程中浮力大小会发生变化,但为了分析的简便,可认为两图中木球受到的浮力不变且相等。
已知两图中木球的质量、体积均相同,它们露出水面至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水面降低;
由图可知,甲容器上部较粗(横截面积较大),由体积公式可知,木球浮上水面后甲水面下降的高度较小;
由于甲水面下降的高度较小,故甲图中小球上升的高度较大,根据W=F浮h可知,甲图中浮力做功较多,则有W甲>W乙;
故A符合题意。
23.C
【分析】
匀速运动时,钢绳的拉力等于电梯厢和人的总重力加上摩擦力;加速运动时,拉力大于电梯厢和人的总重力加上摩擦力;减速运动时,拉力小于电梯厢和人的总重力加上摩擦力;根据W=Fs和P= 作出分析。
【详解】
电梯厢和人的总重力G=mg=500kg×10N/kg=5000N,匀速运动时,钢绳的拉力T=Gf=5000N500N=5500N,电梯从A点到B点过程中,加速运动,T′>5500N,钢绳拉力T做功W>Ts=5500N×3m=1.65×104J,故A错误;电梯从B点到C点过程中或电梯从C点到D点过程中,做匀速运动,上升一层楼高,s=3m,用时t=2s,拉力做的功W1=Ts=5500N×3m=1.65×104J,钢绳拉力T做功的功率P==8.25×103W,故B错误,故C正确;电梯从D点到E点过程中,减速运动,合力向下,即T″<5500N,故D错误,故选C。
24.D
【解析】
【分析】
首先知道雨滴下落时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即f=mg=kv2;再根据公式P===Fv来分析求解.
【详解】
因为落到地面前均已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雨滴受的是平衡力,雨滴受到的阻力:f=mg=kv2,
所以雨滴的速度:v=
∵P===Fv,
∴两雨滴的功率之比:
=====
故选D
25.C
【详解】
A.在离开地面的过程中,飞机对地面的压力在减小,故A错;
B.飞机在加速时,升力大于重力;在匀速时,升力等于重力;在减速时,升力小于重力,故B错;
C.在上升阶段,升力所做的功等于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
W=Gh=3N×10m=30J
上升阶段飞机的功率
故C正确;
D.在悬停阶段,有升力,但没移动距离,升力不做功,功率为0,故D错。
故选C。
26.A
【详解】
木块的机械能等于其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由于木块缓慢压到池底,所以木块的动能不变,而重力势能减小。即为mg(H ).故A正确;
当木块被压到池底时,水位上升。因而水的机械能增加,故B错误;
开始时,木块静止,有一半没入水中,
则有:F浮=ρ水gV排=ρ水gV物=G=mg,
即ρ水gV物=mg
所以:ρ水a3=2m,
木块完全浸没后水增加的机械能为:mg a
从木块刚没入水中到压到池底过程,水的机械能增加为:2mg (H a)
因此从用力压木块到完全沉入池底过程中,水池的水机械能增加为:mg a+2mg (H a)=2mg(H ).
故CD错误.
27.C
【详解】
设每节动车的功率为P,每节动车的重力为G,
则1节动车与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功率:
P=F1v1--------①
此时牵引力:
F1=f=kG总=4kG-------②,
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则2节动车与4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功率:
2P=F2v2-------③
此时牵引力:
F2=f′=kG总′=6kG-------④,
由①③可得:
2P=2F1v1=F2v2,
结合②④可得:
2×4kG×v1=6kG×v2,--------⑤
已知v1=120km/h,
代入⑤解得:
v2=v1=160km/h.
故C正确。
28.A
【详解】
斜面AB倾斜角度小于斜面AC,所以物体沿AB运动时拉力较小,即:F1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所以拉力在两斜面上做功相同,即:W1=W2;
∵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的过程中物体的速度相同,AC段路程较短,
∴根据t=sv可知,在速度相同时,物体沿AC运动时用时较少,
则根据公式P=可知,物体沿AC运动时拉力做功的功率较大,即P1故选A.
29.C
【详解】
力F做功可以看成:对木板做的功加上对球做的功:对木板做的功:位移s1等于木板的长度L,由W=Fs,得W1=FL;
再看对球做的功:木板和球、球和地面没有滑动摩擦,只有滚动摩擦,所以球的位移s2就等于球转动的圈数,球转动的圈数又等于木板的长度L;由于推动过程是匀速运动,所以木板和球的受力都是平衡的,木板的推力F等于球对木板的摩擦力,木板对球和球对木板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两力是相等的,所以球受到的力也为F;由W=Fs,得 W2=FL;所以F做得总功 W=W1+W2=2FL,故C正确。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