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2 21:5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智能手机的普及,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也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一定的伤害,例如青少年近视的人数在大幅上升。关于近视的成因及解决办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时间看手机,导致眼球的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太弱
B.长时间看手机,导致眼球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太强
C.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可用凸透镜来进行矫正
D.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可用凹透镜来进行矫正
2.如图所示,周末小明在家利用自带投影功能的手机观看电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看到的彩色投影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B.放影时手机镜头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C.为了使墙壁上成的像变大,小明应将手机远离墙壁
D.小明能在各个方向看见墙壁上的画面是光在墙壁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3.用手机的摄像头对着“微信”或“支付宝”的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快捷方便地完成收付款交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手机这种摄像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手机拍摄物体成缩小的实像时与显微镜物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
D.当手机的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时,看到二维码所成的像将变大
4.学习和生活中常用到下列光学器具:①显微镜;②穿衣镜;③潜望镜;④老花镜;⑤汽车观后镜;⑥近视镜。其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5.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下移动
C.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D.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光滑的玻璃板
6.下列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旗杆的影子逐渐变短
B.放大镜观察昆虫
C.水中的蓝天白云
D.激光准直引导掘进方向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是
B.光在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8.可以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光学器材是(  )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D.平面镜
9.把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红用此凸透镜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一次实验时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光屏未画出),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然后再移动蜡烛、光屏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实验结果准确的是(  )
A.第一次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第一次实验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幻灯机
C.将蜡烛从图中位置向25cm刻度处移动的过程中,光屏上得到的像逐渐变大
D.当物距为10cm时,光屏上得到等大的像
10.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6cm
B.当 u=24cm 时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 u=12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2cm 处移动到 24cm 处的过程中,像先变大后变小
11.“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清江两岸的美景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旅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下列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平面镜成像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摄影——光的反射
12.在研究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凸透镜观察烛焰成像情况,应该是下面哪个图所示的情况(  )
A. B.
C. D.
13.近处的物体反射(发出)的光经眼睛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人看不清物体,这种情况下,需要用下列哪种镜来矫正(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三棱镜
1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副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有以下几种操作中可行的是(  )
①只将蜡烛靠近凸透镜;②只将蜡烛远离凸透镜;③只将光屏靠近凸透镜;④只将光屏远离凸透镜;⑤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适当靠近凸透镜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⑤
15.小明同学将两个半径合适的圆形空心硬纸筒恰好套在一起,小纸筒可以在大纸筒内自由移动,在一端A蒙上一层半透明纸,在纸筒的另一端B处嵌了一个焦距合适的凸透镜,如图所示,组成了一个简单照相机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端朝着较暗的室内
B.眼睛应对着端向筒内观察,可以看到A端半透明纸上的像是否清晰
C.如果观察到的像模糊不清,只有调节的距离才可调出清晰的像
D.如果在A端半透明纸上观察到了某物体清晰缩小的像,该物体离端的距离一定比此时的距离大
二、多选题
16.下图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7.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蜡烛位于a、b、c三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出现清晰的像。关于a、b、c三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C.烛焰位于b点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D.烛焰位于c点时,成倒立的实像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用的都是凸透镜
B.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此现象说明白光由色光组成
C.一条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是40度,则反射角是40度
D.物体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它在镜中的像到物体的距离是4m
19.图示,是几个同学画出的光通过透镜后发生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0.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C.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D.透镜不动,将蜡烛放到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一定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三、计算题
2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F1、F2是凸透镜的两个焦点.
蜡焰在透镜的左侧移动,某同学将实验的记录填在表中,其中像的性质有三处错误,请在横线上写出错误的实验次数,并订正对应的错误:
 ①: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一面镜子挂在墙上,镜前的水平地面上站着一个1.80m的人,他的眼睛与头顶的高度差为10cm.此人通过镜子的下端恰能看到自己脚,求该镜子的下边缘离地面的高度.(画图说明)
四、实验题
23.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
(2)为使所成像能在光屏的中央,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若如图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低,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______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上(填一种器材名称)。
24.小聪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观察到最清晰的像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形成了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作出这一成像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若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位置,蜡烛所成像与透镜的距离应该比原来 ______(选填“近”、“远”或“不变”),所成像的大小相比原来应该变 ______;当蜡烛推到“43cm”刻度线位置,蜡烛所成像要检验是虚像还是实像,可以进行的操作是取下光屏,从右侧通过透镜观察蜡烛成的像,在像处 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C 6.C 7.D 8.C 9.C 10.C 11.D 12.B 13.B 14.D 15.D 16.AC 17.AD 18.BD 19.ABD 20.ABD
21.1 正立放大虚像 2 倒立放大实像 4 倒立缩小实像
22.0.85m
23.15.0 同一高度上 下 c 投影仪(幻灯机)
24.等大 物距等于像距 远 大 放置一个光屏,若光屏上没有像,则表明此时的像是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