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水 2. 4.62 3. 没有 4. μm 5. 等于 6. 北 7. 1.5 8. 6.7
9. 10. 5.76
二、选择题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B A D B C B C
三、实验题
18. 170;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图略
19. (1)刻度尺/米尺;(2)时间;(3)0.24m/s;(4)小,变速。
20.
21.(1)100km/h (2)200m
22.(1)18m (2)14m/s (3)25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后半句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选填“桥”或“水”)。
如图所示,测得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第2题图
国庆节期间,小明坐客车去旅游,当客车行驶到高速公路保持车距标识牌0m处时,恰好后面一辆小汽车行驶到客车旁,此时客车上速度计显示为55km/h。当客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100m处时,小汽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200m处,小汽车___________(选填“已经”或“没有”)超速;(此高速路段限定小汽车最高速度为120km/h)。
为了了解市区的空气质量,某校环保社团开展了PM2.5测量的环境监测活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________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吸入肺颗粒物(填长度单位)。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全程中,小明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华的平均速度。
第5题图 第7题图
一列列车正以90km/h的速度由北向南在雨中行驶,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雨正好竖直下落至地面。这一现象说明今天刮风的风向为_________风。
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最高限速为40km/h,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__________h。
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在0-15秒内,乙同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m/s。(小数点后保留1位。)
9.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为S,同时启动相向而行,它们匀速行驶的车速分别为V1和V2,它们相遇所需时间用已知字母可表达为 .
10.小萌由南向北过斑马线时,她看到对面的交通信号灯上显示的时间如图(a)所示,当她快速到达斑马线另一端时,显示的时间如图(b)所示,如果斑马线的长度是40m,则小萌过斑马线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km/h;
第8题图 第9题图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1.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火车减速进站 B 房屋着火
C 骑自行车上学 D 划破夜空的流星
12.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B 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的运动情况
C 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D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13.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错误
C.只要测量时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 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14..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大于2.5 mm的细颗粒物
B.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大可达约37 km/h
C.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4 s
D.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65 dm
15.某物理兴趣小组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每隔相等时间拍摄一张照片)研究小物块沿斜面向下做直线运动的有关问题。下图是他们某次实验时拍摄的频闪照片。下列四个图象中,一定不能反映小物块运动情况的是:( )
16.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4-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C 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17.李军的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
A 1.25m/s B 2.5m/s C 1.2m/s D 2m/s
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18.小明沿直线匀速走向离自己10m远的地方,正好用了10s,请在图中做出他这段运动过程的s﹣t图象。
图中停表的读数为 s,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
1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A、B、C三点之间的距离图中已标出。
本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除了图中所示之外,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
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方便测量___________。
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停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A、中点B和底端C的不同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
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比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选填“大”、“相等”或“小”),由此可知,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小车做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四.计算题(第20题5分,第21题6分,第22题9分,共20分)
20.已知一辆汽车,在前三分之二的路程平均速度为V1,后三分之一的路程平均速度为V2,请推导本次运动的全程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仅用V1和V2表示)
21.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8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上午13: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次日7: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800m的大桥,列车全部通过大桥的时间是50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m?
22.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以后过了0.6s开始刹车(这0.6s称为反应时间),刹车后又经过4.4s滑行52m,车停止。
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米?
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疲劳驾驶会使司机的反应速度大大下降,遇到突发情况容易造成车祸。若该车司机疲劳驾驶时反应时间为1s,为了避免撞上前车的可能,以9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车距至少为多少米?(假设前车突然刹车,前车行驶速度也是90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