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中学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1)坦荡如dǐ (2)zhì 息(3)伫立_____(4)面面相觑
2、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⑴ ,各领风骚数百年。
⑵春蚕到死丝方尽, 。
⑶怀旧空吟闻笛赋, _。
⑷以中有足乐者, 。
⑸人有百口,口有百舌,
⑹塞下秋来风景异, 。
⑺ ,小桥流水人家。
⑻抽刀断水水更流, 。
⑼斯是陋室, 。
⑽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迷人的柳江,总会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们流连忘返。
B.上海华联超市出售染色馒头的恶性事件,实在是骇人听闻。
C.老画家匠心独运的《水鸟》作品,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啊。
D.他的作文从内容到形式都与众不同,真是别有用心别有用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
B.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D.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5、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这是怎样亲近、怎样金碧辉煌的明月啊! 我陶醉在这金色的梦中了……
①她的金色的柔光滟滟地泻在广袤的大地上,远近的房屋、树梢、山影、水痕,全都泛出了浅金色的光芒。
②她又是那么圆,圆得似乎要凸出来、蹦出来了。
③她低低的挂在澄净如洗的空中,离我那么近,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摘下。
④我狂喜地望着这神奇的月色,仿佛走进了金色的梦境,一切都是闪闪烁烁、蓬蓬勃勃的。
⑤一阵微风吹过,四野的金光便闪闪滚动起来!
A.③①④⑤② B.③②①⑤④ C.⑤②③①④ D.⑤④①③②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无案牍之劳形
(3)媵人持汤沃灌 (4)会宾客大宴
7、名著阅读:(2分)
再说A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A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A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被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得过来,靠了门。
选文中A 是哪位英雄好汉?从这段文字中,表现出这位好汉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与赏析(33分)
(一)(4分)
农家望睛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8、“白发老农如鹤立”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二)(8分)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①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毋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②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注释】①朝:使……朝拜。②随坐:受到连诛
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字义。(4分)
①括不可使将( ) ②始妾事其父( )
③即有不称 ( ) ④故卒不加诛( )
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12、请根据选文,对赵括的母亲做出简要的评价。(2分)
(三)(4分)
隐居森林翼龙
①中国和巴西的科学家在我国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发现了一种新的翼龙化石。这件被科学家命名为“隐居森林翼龙”的化石,翼展仅25厘米,相当于一只燕子或麻雀大小,是世界上最小的树栖翼龙化石。
②“隐居森林翼龙”的意思是隐藏、居住在森林中的翼龙,形象地反映了这种翼龙的树栖生活方式。森林中翼龙的体形娇小,翼展仅25厘米,相当于一只燕子或麻雀大小,但它们是那些体形巨大的进步的鸟掌翼龙类的祖先类群。被发现的森林翼龙几乎为一完整的化石骨架,保存完好。它的嘴巴尖长,眼晴很大,嘴里的牙齿已经完全退化消失,属于无齿的翼龙。在此之前,科学家仅仅在德国发现过一种比它更小的出生不久的具有牙齿的翼龙化石,翼展约18厘米,科学家认为它是刚刚孵化出来的“婴幼儿”。
③森林翼龙的翼展虽然仅为25厘米,但科学家分析认为它已经成长发育为一只能够展翅飞翔的年轻个体。这一新的翼龙化石因此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无齿的翼龙,也是白堊纪最小的翼龙,比发现于热河生物群的未孵化的翼龙胚胎(翼展约27厘米)还要小。
13、指出第②自然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分)
14、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迄今为止”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四)(4分)
小议读书
①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的伟大智者的心灵进行对话。但真正要把书读好,需搞明白三个问题。
②一是为什么读书。这是读书“入口处”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纵观天下读书人,一般有两种读书心态:出于实用和出于兴趣。实用性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手段,以适应工作、职务需要和追求财富等为目的。兴趣性读书则是出于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和知识世界,提高个人素质。现在的许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读书,只是为了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属于被动地学习,这是对读书目的严重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之一。
③二是读什么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是无法穷尽的。庄子有言:“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针对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可以穿越时空的东西。反复读经典,每次的心得和收获都不一样。毛主席读《红楼梦》读了5遍,圈点阅读《资治通鉴》17遍;温家宝总理读《沉思录》近100遍,天天都在读,这就是经典。有些东西当时看来是经典,过一段时间再看,还是经典。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等等都具有永恒的真理价值。
④三是如何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一百本书而不思考,不如思考着读一本书。前人也不是完人,也有认识偏颇的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有些观点或论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用新的视角来审视,可能是不合时宜的;也有些观点或论断,结合新的实践或新的元素是可以创新发展的。所以,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于不疑处有疑,善于存疑,敢于存疑,然后进行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学问。不仅要思考其中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是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人就有了力量。
⑤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这就需要活化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系统。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里存储了大量的零碎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量里多占了点空间而已,这样的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应越慢,脑子容易僵化。知识是冰,是死的,而智慧是水,是活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到达了读书的真境界。
15、用简洁的语言回答读书要“读什么书”以及“如何读书”。(2分)
16、第⑤段中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2分)
(五)绝 唱(13分)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诚然,荷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 “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 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倾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⑧世间如此,人生如此。只要精神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
17、作者最爱十一月的残荷,为什么要从春夏的荷花写起?(2分)
18、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2分)
19、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
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2)从含义的角度品读 “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
高擎。”
20、文章题目为“绝唱”,请根据文意,理解“绝唱”的含义。(3分)
2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在于“它不迎合季节, 是一池没有绿叶没有红花的
枯梗残荷”。
B.第⑤段无疑而问,自然过渡,既水到渠成引出作者以为最美的荷花,又引发读者的阅
读思考。
C.作者引用李商隐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不仅富有文化意蕴,而且切合文章题意,
深化了主题。
D.作者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看荷花,是因为这里的荷花有警醒人们时刻不能忘记民族历
史耻辱的意义。
22、作文(40分)
生活中,你有储蓄的习惯吗?当一枚小小的硬币被投入储蓄罐时,你也许不以为意,但积少成多,终会派上用场。其实,能储蓄的何止硬币!如果你把真诚、谦逊、无私、正直、仁爱等美德投入心灵的储蓄罐中,或许你就正在塑造着自身的美好人格和美丽人生。
请以“储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请从画线词语中选一个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⑵要写生活中你自己的事,也可发表你自己的看法。
⑶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⑸字数不少于 600字
答案
不排除今后还有更小的冀龙发现的可能性(1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5、读书要读经典(1分);读书要边读边思边疑,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1分)。
16、比喻论证(1分),证明了读书要善于活化知识(1分)。
17、(2分)写三四月间的出水绿叶和五六月间新绽红荷的色彩鲜艳之美为下文做铺垫,突出(衬托)了十月残荷枯梗,败叶的独特之美。
(1分);②荷花的枯梗残叶和圆明园的断墙,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这样的存在是至美,是绝唱(2分)。
21、(2分)D(是为表现两者的残缺美,越是摧毁越美丽)
22、作文:切入分为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