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2 17:03: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梁武帝萧衍曾对某一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艺术作了如下描述:“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最符合这一描述的是2·1·c·n·j·y
A.甲骨文 B.大篆 C.草书 D.隶书
2.“渤泥”(加里曼丹岛文莱国)“尤敬爱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醉也则扶之归歇处”;“文古老”(苏门答腊)其地居民每年都盼望中国商船来做生意,他们往往认为五梅鸡的出生能预兆中国商船的到来,一只鸡出生就有一条船,两只鸡出生,就有两条船,以此方法占卜,还很灵验。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的这些记载,主要表明21·cn·jy·com
A.中非交往源远流长 B.中外进行友好交往
C.世界逐渐走向整体 D.人口、物种和商品全球性流动
3.某篇论文指出:一位君主因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佛者甚众,影响国计民生,所以强迫僧侣还俗,甚至征调为兵;又没收寺产,充为国用,因此“租调年增,兵师日盛”。这篇论文最可能的主题应是21·世纪*教育网
A.佛教的传播 B.寺院与经济 C.税制的变革 D.兵制与国防
4.581年,隋文帝“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于是“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隋文帝倡佛主要是为了21*cnjy*com
A.缓和社会矛盾以扩大统一 B.加强中央集权以巩固大一统
C.抑制儒学以对抗南方政权 D.稳定社会以实现思想的统一
5.魏晋士人将书法艺术提升到表达人生态度和展现思想文化的境界,他们的作品崇尚写意与和谐,力求从书法中寻觅人生的归宿和寄托。这一现象的出现
A.深受佛道儒思想的影响 B.与前人的发展无关
C.得益于书写工具的进步 D.源于社会动荡不安
6.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始备九州”,设“五岳”;设国学,以中国儒家典籍为考试内容。这些措施反映了
A.东亚文化圈基本成熟 B.唐朝制度的强大影响力
C.新罗统治阶级的好学 D.唐朝军事实力的威慑力
7.唐至五代间,“二十四孝”一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式出现于佛教宣传品《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之中。随着佛教宣传,“二十四孝”在宋元时期广泛普及开来。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释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
8.关于新罗何时派遣相关人员来唐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韩两国史书记载不一,大概有贞观二年、贞观五年、贞观六年、贞观十三年、贞观十四年、贞观十六年六种不同的看法。《太宗实录》记载,唐太宗增筑学舍,扩招生徒及新罗派遣留学生人唐游学之事系于贞观初年,这与《贞观政要》《旧唐书》所记载的贞观二年较为接近。关于新罗遣唐留学生的判断
A.基本推断来唐时间应为唐玄宗统治初年 B.结论因不同国家史书记载的不同而有差别
C.史书记载具有主观性,无法判断 D.虽准确时间没有定论,但大致时间可以推断
9.唐诗中有大量关于歌舞、球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龙舟、武艺、踏青、爬山等运动的描写,并有大量描写女性运动的作品。王维有诗云:“蹴鞠(指足球)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这说明唐代
A.社会生活充满活力 B.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C.诗歌出现繁荣局面 D.统治者推崇力量美
10.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名僧求法年表(部分)。据此判断,这位名僧是
时间 经历
399年 从长安出发
400年 至乾归国
401年 至于阗国
402年 进入北天竺境内
405年 进入中夫竺境内
413年 回国
A.法显 B.玄失 C.鉴真 D.空海
11.魏晋时期的绘画,在画面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型及线条的处理上,往往追求一种空灵通透的境界,体现出一种超然物表的审美品格,流露出一种虚灵的风致和气韵。这表明当时
A.时代思潮影响了艺术创作 B.三教合一催生新绘画风格
C.绘画创作呈现出繁荣局面 D.文人画艺术风格逐渐成型
12.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侣们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将印度语中的“达摩”翻译成“道”,将“涅槃”翻译成“无为”。这表明佛教【来源:21cnj*y.co*m】
A.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B.社会影响超过道教
C.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D.开始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13.魏晋时期,人们常用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果轮回、三世(前世、今世、来世)等观念解释人世间的现象,遂产生了《幽明录》《冥祥记》《冤魂志》等论因果报应的志怪小说。这说明了当时
A.佛教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B.佛教的流行左右了民众思想
C.战乱的环境导致人们悲观失望
D.儒学受到了其他思想的挑战
14.下图为唐诗中科技内容分学科数量分析对比。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科学技术丰富了文学内容 B.统治阶层重视科技
C.科技趋向体系化和理论化 D.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15.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 B.热爱和平的态度
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爱国忧民的情怀
16.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词句清新俊逸,刚健豪放;他的书法也堪称一绝,以下书法作品最有可能出自他的是21cnjy.com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7.观察如图(《司空琅瑘康王墓表》),可以推定墓主的年代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战国 B.秦代 C.西汉 D.北魏
18.南朝时,人们发明了一种“杂糅生(生铁) ( http: / / www.21cnjy.com )鏢(熟铁)”的灌钢法,反复锻炼,就成为优质钢,用来制造刀、镰。此外,“别有横法钢,公家(梁官冶)自作百炼钢”。这说明当时www.21-cn-jy.com
A.官营手工业发达 B.铁农具种类增多
C.炼钢技术的进步 D.手工业规模较大
19.南朝时,寺院经济膨 ( http: / / www.21cnjy.com )胀,占有了许多依附农民,这些农民不在户籍。据《南史》记载:“道人(南朝对僧人的称谓)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这一现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B.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
C.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D.使佛教成为正统宗教
20.北魏末年,贾思勰在其所著农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齐民要术·序》中说,“探捃经传,爱及歌谣(农谚),询之老成(老农),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酱醋),资生之业,靡不毕书”。据此可知,该著述www-2-1-cnjy-com
A.提高了农学理论水平 B.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
C.摒弃了传统农本思想 D.反映了民族交融趋热
21.高丽王朝于光宗九年(公元958年)决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式实行科举,分常科和制科,常科设有进士、明经、明法、明算、明书、三礼、三传;制科由王亲试诗,赋、颂、策等。这反映出高丽王朝
A.社会重学风气浓厚 B.对中华文明具有较高的认同感
C.读书人极重视声名 D.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22.唐朝时期,新罗频繁更换年号。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古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调露二年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板瓦铭文,在庆尚南道蔚州郡的川前里发现了“上元二年”和“上元四年”的摩崖铭文。这本质上反映了( )
A.新罗年号借鉴了唐朝年号 B.唐朝与新罗存在文化友好往来
C.新罗和唐朝往来日益频繁 D.新罗接受了唐朝中央政府的册封
23.《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历代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24.2016年中国政府为推动中印两国交流,在印度那烂陀重新启动了修建玄奘纪念堂工程。修建中的玄奘纪念堂的建筑风格可能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道教庙宇 B.佛教寺院 C.天主教教堂 D.伊斯兰教清真寺
25.东晋孙绰(chuò)认为,僧侣出家,弘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修道,是光宗耀祖,是无上之孝行。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由此可知
A.儒学的独尊地位逐渐丧失 B.儒家思想仍占据突出地位
C.儒释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D.佛、道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26.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在一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中有时会刻意使其中部分字倾斜,使其似出非出又与主体形离神连。这一点,在王羲之、王献之的“再拜”二字中体现得较为典型。这反映出魏晋书法
A.整体性中蕴含变化的审美特征 B.追求儒释道融合的艺术境界
C.自觉适应动荡无序的社会状况 D.突出门阀士族优越的政治地位
2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正确的是
选项 朝代 内容
A 两汉时期 ①《神农本草经》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禹贡地域图》④法显
B 隋唐时期 ①颜真卿②《千金方》③《胡旋舞》④玄奘取经
C 宋元时期 ①《女史箴图》②活字印刷术③《农书》④朱熹
D 明清时期 ①王阳明②《农政全书》③孔尚任④《授时历》
A.A B.B C.C D.D
28.有人认为,之所以成为诗圣,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诗圣”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29.民国史家吕思勉认为我国“崇尚文词之风,亦至魏、晋而始盛,而其源则实自魏之三祖开之。”据此可知,源头启自下列哪一政权
A.曹魏 B.北魏 C.东魏 D.西魏
30.下表所示是儒、释、道三教的思想主张。由此可知,儒、释、道三教
教别 思想主张
儒教 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道教 杀人之众,应以丧礼处之
佛教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A.在本质上大同小异 B.在认知上具有共性
C.在教义上取长补短 D.在趋势上合归于儒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31.反佛思想背景: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
时间 人物 内容
南朝 无神论思想家____ 他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身神不灭的观点,提出____,对佛教进行抨击。
魏北周及唐朝等 统治者 几度灭佛,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唐中期 韩愈 提出____,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____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____
32.文学艺术
项目 时间 成就
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 此时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以曹操父子为代表______东晋______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______等文学形式;
诗歌 唐朝 进入黄金时代,诗仙是______诗圣是______
书法 东汉 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 此时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书法家________世称书圣。
隋唐 融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_____的颜体和________柳体最为有名。
绘画 东晋 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作《___》《________》。
隋唐 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化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称为________
石窟 魏晋至南北朝时期 著名的石窟有_____、_____、______
33.科技
时期 朝代
魏晋南北朝 ________ 数学 祖冲之精确的算出圆周率,
________ 农书 贾思勰著述的________是________
________ 地理 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________》,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隋唐 ________ 桥 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________ 印刷 我国已经有了雕版印刷品。
唐朝 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________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唐朝 天文 天文学家僧一行测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
唐朝 医学 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完成《________》它全面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
唐高宗时编写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三、简答题
34.A、B、C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四、材料分析题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佛教文化(传入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后)表现出惊人的调适性……佛教的自我调适性从入华之初就已开始。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译经家也便风云星宿、图谶运变,莫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佛教在改造自己宗教哲学、传教方式上的同时,也在政治理论上竭力迎合儒家伦理道德观念。21教育网
——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呈现很强调适性的原因及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36.昭昭有唐
唐代贺知章曾在其《郊庙歌辞 ( http: / / www.21cnjy.com )·禅社首乐章太和》中赞颂当时的唐朝为“昭昭有唐,天俾万国”意为“盛载大唐,君临天下,万邦来朝”,其繁荣程度可见一斑。
材料一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莲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橋。
——(唐)李白《哭晃卿衡》
注:晁卿原名阿倍仲麻吕,717年来华学习,并担任官职。770年病逝,埋骨唐土。与李白私交甚好。
材料二 朝臣仲满幕华不肯去,易姓名日朝衡。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
材精三:拂菻国在苫国(今叙利亚)西。隔山数千里,亦曰大秦。
——(唐)杜环《经行记》
材料四 如图为现藏于碑林博物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代碑刻《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头拓片,该碑由唐代景教徒伊斯建立。碑头上书“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字样,并刻有“十字莲花”纹饰。【出处:21教育名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帝都是当时的哪座城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你认为晁衡是什么身份?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这一身份的人为日本的哪场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版权所有:21教育】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材料中所说的“大秦或拂菻”是哪个国家?景教是哪个世界性宗教?请分别简要说明你的理由。21*cnjy*com
(4)结合上述材料,试分析在文明交流中唐朝为何可以做到贺知章所说的“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
材料二 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中,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并简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
3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査找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结合史实说明“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技呈现巅峰状态的主要原因。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规模空前的统一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盛,气派空前的宽容和摄取,呼唤来一个丰富浓烈的艺术世界。英国学者韦尔斯描述道:在整个第7、8、9世纪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许许多多中国人生活在治理有序的、优美的、和谐的环境中。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 指南针的使用推动了美洲的发现,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摘编自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文化高度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文明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40.唐朝国力强盛,制度先进,文化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相比,唐代宰相制度的创新之处及其作用。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
41.唐朝,一个不筑长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它绚烂至极,是当仁不让的世界中心,是中国人最充满自信的朝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 ( http: / / www.21cnjy.com )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 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 等)。
——(宋)欧阳修《新唐书 百官志》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 ( http: / / www.21cnjy.com )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 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 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 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初期三省的职责和特点,分析唐初实行这一制度的意图。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2.以下三幅图是中国古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个历史时期(西汉、唐朝、明朝)的对外交往图。汉代外交以“博望”“定远”作为成功的主要标志。唐代国威强盛,却没有大规模的远行出使记录,有所谓“万国朝未央(宫)”的形势。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布国威于四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提取三个历史时期有关对外交往的特点,并归纳上述对外交往局面形成的共同因素。
43.大唐王朝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物。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 ( http: / / www.21cnjy.com )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足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盘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唐代乐舞发达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
材料二: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者,莫不欲去之。……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
(1)材料一中,“火于秦,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
4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拜占廷帝国、朝鲜和西伯利亚,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二 鉴真.应日本圣武天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约请东渡日本,经过六次努力,历尽艰险,“频经炎热”,双目失明,终于在754年(天宝十三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时已年近七旬。鉴真把律宗传到日本,同时还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传授给他们。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及其弟子创建的,它对日本建筑艺术有重要影响。该寺至今还收藏着鉴真和尚的坐像,这是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纪念物。鉴真精通医学,尤精本草,他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各种药物,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隋、唐是继西晋灭亡以后南北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分裂又重新走向统一的两个王朝。经过隋的短暂统治,唐朝建立起更为稳固和广阔的统一国家。不管在政治、经济、文化哪一方面,唐朝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致使中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所以,唐王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的世界上,唐王朝是先进的、强大的、文化高度发展的国家。在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曾经发挥过先导作用、楷模作用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2-1-c-n-j-y
——牛致功《隋唐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1)材料一壁画属于哪一类别的史料?根据材料一图文内容,你能获取哪些关于对外交往方面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崇高国际地位形成的历史前提。
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冷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
——钱穆《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实?材料二中,639-754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3)材料三中九品中正制是什么时期创立的?依据材料三指出后来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
五、论述题
4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风骚”是先秦时期两部诗集——《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楚辞》的简称,经过后人的阐释,它们代表了中国文学的两大传统。“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要求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关注国计民生,关注民情风俗,肩负起政治伦理的重大使命。“骚”指的是《楚辞》中的《离骚》,后人更多地关注它浪漫无羁的艺术想象和瑰丽丰富的辞采,关注它无与伦比的艺术美。如果用“文质”这一对概念来概括“风骚”的风格,那么“风”代表了“质”,而“骚”则代表了“文”。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的文学其实是沿着楚骚的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走下来的。到了唐代,以初唐四杰和陈子昂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对六朝以来偏爱声律、辞采、对偶、用典等艺术形式美的诗风深为不满。实际上,唐人并没有完全抛弃楚骚传统,而是将“风”“骚”两大传统融汇在一起。
——据陈桐生《大视野下的文学研究——读<风骚诗脉与唐诗精神>》等
运用所学中国古代文学相关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肯定、质疑和修改均可),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艺术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艺术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发展高峰,而且也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发达、最辉煌的艺术之一。在书法方面,唐代的书法艺术是国粹,它对不少国家,尤其对朝鲜半岛、日本的书法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朝鲜半岛和日本正是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下才有了本国的文字。……在绘画方面,唐代的绘画艺术影响到了西域诸国、日本、朝鲜半岛、大食、波斯、希腊、罗马等国。唐代的画工樊淑、刘泚作为战俘流入大食,他们也把唐代的绘画技艺传播到了大食;吴道子、周昉等唐代画家的作品也传入新罗,并对新罗的绘画艺术产生了影响。
——摘编自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
(1)日本是当时与唐朝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典型代表国家,请举一个历史事件说明。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示意图
玄奘(602-664),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鉴真(688--763),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5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文明是否兼收并蓄,有如下评价:
“唐代的社会和文化吸收此前数百年间的历史遗产,能够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
——(《ThePerspectivesOntheTang》A.Wright.D.Twichetted1973YaLe)
“尽管在宗教、艺术、器物等方面,通过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等文明,对于唐代的习俗、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唐代的官职、兵制、刑法、赋役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
——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与晚清的中外文化交流》
“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是要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开放趋势与保守倾向并存。”
——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唐代史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围绕“开放”与“保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梁武帝萧衍曾对某一书法艺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了如下描述:“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最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A.甲骨文 B.大篆 C.草书 D.隶书
【答案】C
【详解】
由材料“疾若惊蛇之失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的描述可知,这符合草书线条流畅和任情纵性的特点,C项正确;甲骨文直到清末才被发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大篆字体线条均匀柔和,字形结构整齐,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隶书字形扁方,左右分展,排起笔蚕头,收笔燕尾,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2.“渤泥”(加里曼丹岛文莱国)“尤敬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唐人,醉也则扶之归歇处”;“文古老”(苏门答腊)其地居民每年都盼望中国商船来做生意,他们往往认为五梅鸡的出生能预兆中国商船的到来,一只鸡出生就有一条船,两只鸡出生,就有两条船,以此方法占卜,还很灵验。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的这些记载,主要表明
A.中非交往源远流长 B.中外进行友好交往
C.世界逐渐走向整体 D.人口、物种和商品全球性流动
【答案】B
【详解】
根据“其地居民每年都盼望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船来做生意”“汪大渊的《岛夷志略》”可以证明得出,当时中国与这些地方有所交往,因此他的记载可以说明中外进行友好交往的历程,B项正确;材料不能证明源远流长,排除A;CD项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CD。
3.某篇论文指出:一位君主因为信佛者甚众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国计民生,所以强迫僧侣还俗,甚至征调为兵;又没收寺产,充为国用,因此“租调年增,兵师日盛”。这篇论文最可能的主题应是
A.佛教的传播 B.寺院与经济 C.税制的变革 D.兵制与国防
【答案】B
【详解】
题干叙述的是在某一时期因为佛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盛行,信仰者众,而导致影响国家经济的情形。因为寺庙在信徒的捐献下,拥有许多土地、财产,却不需要向国家缴纳赋税,加上僧侣不用负担国家劳役,不需要当兵,也影响了国家的兵源,因此可得知这篇论文的主旨是佛教(寺院)与国家经济之间的关系,故B项正确。
4.581年,隋文帝“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于是“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隋文帝倡佛主要是为了
A.缓和社会矛盾以扩大统一 B.加强中央集权以巩固大一统
C.抑制儒学以对抗南方政权 D.稳定社会以实现思想的统一
【答案】A
【详解】
统治者采取的任何措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隋文帝鼓励佛教传播,主要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固政权以增强统一的力量。故选A项。
5.魏晋士人将书法艺术提升到表达人生态度和展现思想文化的境界,他们的作品崇尚写意与和谐,力求从书法中寻觅人生的归宿和寄托。这一现象的出现
A.深受佛道儒思想的影响 B.与前人的发展无关
C.得益于书写工具的进步 D.源于社会动荡不安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魏晋士人”“将书法艺术提升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表达人生态度和展现思想文化的境界”“力求从书法中寻觅人生的归宿和寄托”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是我国战乱、动荡时期,一些魏晋士人寄情于书法,追寻精神上的慰藉与解放,这主要源于魏晋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故D项正确;材料中魏晋士人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不能体现佛道儒思想的影响,故排除A项;汉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对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故排除B项;书写工具的进步与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特点的形成无必然关系,故排除C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6.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始备九州”,设“五岳”;设国学,以中国儒家典籍为考试内容。这些措施反映了
A.东亚文化圈基本成熟 B.唐朝制度的强大影响力
C.新罗统治阶级的好学 D.唐朝军事实力的威慑力
【答案】B
【详解】
根据““始备九州”,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岳”;设国学,以中国儒家典籍为考试内容”可以看出,新罗的相关制度建设都是学习中国唐朝的内容,因此这反映出唐朝的文化制度对周边国家的影响,B项正确;成熟的说法错误,排除A;材料与好学无关,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影响,而不是军事方面,排除D。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7.唐至五代间,“二十四孝”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正式出现于佛教宣传品《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之中。随着佛教宣传,“二十四孝”在宋元时期广泛普及开来。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释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
【答案】A
【详解】
从材料可知,“二十四孝”是中国儒家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的内容,却出现于佛教宣传品之中,这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步实现了本土化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道家,排除B;儒家才是主流,排除C;动摇的说法错误,排除。
8.关于新罗何时派遣相关人员来唐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韩两国史书记载不一,大概有贞观二年、贞观五年、贞观六年、贞观十三年、贞观十四年、贞观十六年六种不同的看法。《太宗实录》记载,唐太宗增筑学舍,扩招生徒及新罗派遣留学生人唐游学之事系于贞观初年,这与《贞观政要》《旧唐书》所记载的贞观二年较为接近。关于新罗遣唐留学生的判断
A.基本推断来唐时间应为唐玄宗统治初年 B.结论因不同国家史书记载的不同而有差别
C.史书记载具有主观性,无法判断 D.虽准确时间没有定论,但大致时间可以推断
【答案】D
【详解】
根据“《太宗实录》”“《 ( http: / / www.21cnjy.com )贞观政要》《旧唐书》”等记载的内容可以看出,关于新罗遣唐留学生这一问题,虽准确时间没有定论,但大致时间可以推断,是在唐太宗时期,故D项正确;A项不能推断得出,排除A;B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C项太绝对,排除C。
9.唐诗中有大量关于歌舞 ( http: / / www.21cnjy.com )、球类、龙舟、武艺、踏青、爬山等运动的描写,并有大量描写女性运动的作品。王维有诗云:“蹴鞠(指足球)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这说明唐代
A.社会生活充满活力 B.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C.诗歌出现繁荣局面 D.统治者推崇力量美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唐朝不仅运动种类多,而且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参与运动,这说明唐朝的社会生活充满了活力,A正确;题干未涉及到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排除B;材料主旨并非关于唐诗,排除C;材料未涉及到统治者,而且踏青和力量无关,排除D。
10.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名僧求法年表(部分)。据此判断,这位名僧是
时间 经历
399年 从长安出发
400年 至乾归国
401年 至于阗国
402年 进入北天竺境内
405年 进入中夫竺境内
413年 回国
A.法显 B.玄失 C.鉴真 D.空海
【答案】A
【详解】
根据“399年从长安出发”“进入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竺境内”等信息可得出,399年,法显从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游历30余国,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故A项正确;BCD项与材料中的内容没有关系,排除。
11.魏晋时期的绘画,在画面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型及线条的处理上,往往追求一种空灵通透的境界,体现出一种超然物表的审美品格,流露出一种虚灵的风致和气韵。这表明当时
A.时代思潮影响了艺术创作 B.三教合一催生新绘画风格
C.绘画创作呈现出繁荣局面 D.文人画艺术风格逐渐成型
【答案】A
【详解】
材料反映了魏晋时期绘画创作追求空灵通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境界,作品流露出超然、虚灵的气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属于乱世,当时名士大多对残酷的政治现实保持着清醒认识,他们在崇尚老庄的基础上形成玄学之风,热爱自然山水,追求精神上的解脱,这说明了时代思潮影响艺术创作,故选A;三教合一指的是儒、释、道合一,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魏晋时期绘画创作的风格,没有体现绘画创作的繁荣局面,故排除C;宋元时期,文人画艺术风格逐渐成型,故排除D。www-2-1-cnjy-com
12.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侣们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将印度语中的“达摩”翻译成“道”,将“涅槃”翻译成“无为”。这表明佛教【版权所有:21教育】
A.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B.社会影响超过道教
C.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D.开始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将印度语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摩’翻译成‘道’,将‘涅槃’翻译成‘无为’”可知,“道”“无为”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道家语言,佛教的“达摩”“涅槃”分别翻译成“道”“无为”,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后深受道家等思想的影响,即佛教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没有成为我国官方意识形态,我国官方意识形态仍是儒家思想,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对道教和佛教的社会影响进行对比,无法得出社会影响超过道教的结论,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现象,没有强调挑战儒学正统地位,D项错误。
13.魏晋时期,人们常用因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轮回、三世(前世、今世、来世)等观念解释人世间的现象,遂产生了《幽明录》《冥祥记》《冤魂志》等论因果报应的志怪小说。这说明了当时
A.佛教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B.佛教的流行左右了民众思想
C.战乱的环境导致人们悲观失望
D.儒学受到了其他思想的挑战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佛教盛行,出现了受佛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影响的文学作品,故A正确;B项“左右”的说法不对,魏晋时期的主流思想还是儒学,排除;题意没体现战乱,故C排除;魏晋时期,儒学受到了佛道冲击,但与材料强调佛教影响的文学作品不符,排除D。
14.下图为唐诗中科技内容分学科数量分析对比。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科学技术丰富了文学内容 B.统治阶层重视科技
C.科技趋向体系化和理论化 D.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答案】A
【详解】
材料反映了唐诗中的科技内容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况,这说明唐朝科技的发展渗透到诗歌之中,丰富了诗歌的表现领域,故A正确;统治者的重视、科技体系化和理论化、科技水平领先世界,均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BCD。
15.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 B.热爱和平的态度
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爱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可知,这些诗句体现了诗人爱国忧民的情怀,故D项正确;“对环境破坏的伤感”是对诗句浅薄的理解,与“诗圣的襟怀”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热爱和平的态度,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担忧,并非对农业生产的关心,故C项错误。
16.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词句清新俊逸,刚健豪放;他的书法也堪称一绝,以下书法作品最有可能出自他的是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答案】D
【详解】
苏轼的书法重在写“意”,走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路。“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谓“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气韵,可以说是他的书法最大特点。明董其昌更盛赞他“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故世称苏的书法之美乃“妙在藏锋”、“淳古道劲”、“体度庄安,气象雍裕”、“藏巧于拙”,是“气势欹倾而神气横溢”的大家风度,而他的书论寓意之说则更加精辟,既为当世直视,又为后世楷模,第4幅符合苏轼书法繁荣特点,故D正确;第一幅作品不符合清新俊逸,故A排除;第二幅作品体现不出刚健豪放,故B排除;第三幅作品体现不出清新俊逸,故C排除。www.21-cn-jy.com
17.观察如图(《司空琅瑘康王墓表》),可以推定墓主的年代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战国 B.秦代 C.西汉 D.北魏
【答案】D
【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篆书起源于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晚期,楷书始于东汉,碑文由楷书和篆书写成,可判断墓主人最早也是在东汉以后的人;而碑文中的“太和”是北魏孝文帝时期477---499年的年号,故D正确;A、B、C排除。
18.南朝时,人们发明了一种“杂糅生(生铁 ( http: / / www.21cnjy.com ))鏢(熟铁)”的灌钢法,反复锻炼,就成为优质钢,用来制造刀、镰。此外,“别有横法钢,公家(梁官冶)自作百炼钢”。这说明当时
A.官营手工业发达 B.铁农具种类增多
C.炼钢技术的进步 D.手工业规模较大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发明了一种‘杂糅生(生铁)鏢 ( http: / / www.21cnjy.com )(熟铁)’的灌钢法”“反复锻炼,就成为优质钢”等信息可知,说明当时人们发明了新的炼钢方法,即灌钢法,灌钢法的发明有利于锻炼出优质的钢,说明炼钢技术进步了,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炼钢技术的进步,没有体现官营手工业,A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灌钢法和横法钢,不强调铁农具,无法得出铁农具种类增多的结论,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炼钢技术,没有提及手工业,也不能看出手工业规模,D项错误。
19.南朝时,寺院经济膨胀,占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了许多依附农民,这些农民不在户籍。据《南史》记载:“道人(南朝对僧人的称谓)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这一现象
A.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B.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
C.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D.使佛教成为正统宗教
【答案】B
【详解】
材料反映南朝时僧人、白徒、尼、养女都不在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户籍管理之内,不承担赋税和徭役,这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B;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寺院经济膨胀,聚敛劳动力和社会财富,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C;D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
20.北魏末年,贾思勰在其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农书《齐民要术·序》中说,“探捃经传,爱及歌谣(农谚),询之老成(老农),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酱醋),资生之业,靡不毕书”。据此可知,该著述
A.提高了农学理论水平 B.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
C.摒弃了传统农本思想 D.反映了民族交融趋热
【答案】B
【详解】
材料说明《齐民要术》较全面地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故选B;《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无法体现农学理论水平的提高,排除A;根据“起自耕农”可知《齐民要术》体现了重农思想,排除C;材料说明《齐民要术》总结了农业生产技术,没有涉及民族交融的信息,排除D。
【点睛】
21.高丽王朝于光宗九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元958年)决定正式实行科举,分常科和制科,常科设有进士、明经、明法、明算、明书、三礼、三传;制科由王亲试诗,赋、颂、策等。这反映出高丽王朝
A.社会重学风气浓厚 B.对中华文明具有较高的认同感
C.读书人极重视声名 D.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答案】B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高丽王朝认同中国的科举制并推行科举制度,说明其对对中华文明具有较高的认同感,B项正确;ACD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22.唐朝时期,新罗频繁更换年号。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古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调露二年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板瓦铭文,在庆尚南道蔚州郡的川前里发现了“上元二年”和“上元四年”的摩崖铭文。这本质上反映了( )
A.新罗年号借鉴了唐朝年号 B.唐朝与新罗存在文化友好往来
C.新罗和唐朝往来日益频繁 D.新罗接受了唐朝中央政府的册封
【答案】B
【详解】
材料反映新罗受唐朝的影响,学习和借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唐朝的年号,这是两国政府文化友好往来的见证,故选B;A项反映的是材料现象,不是本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新罗和唐朝往来日益频繁,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新罗接受唐朝中央政府册封的信息,排除D。
23.《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历代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答案】A
【详解】
材料表明从尧、舜时代到殷周时期都重视农业生产,强调安定百姓的重要性,故选A项;BCD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BCD。
24.2016年中国政府为推动中印两国交流,在印度那烂陀重新启动了修建玄奘纪念堂工程。修建中的玄奘纪念堂的建筑风格可能是
A.道教庙宇 B.佛教寺院 C.天主教教堂 D.伊斯兰教清真寺
【答案】B
【详解】
唐朝高僧玄奘去天竺求取佛法,促进了古代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故选B项;ACD项与佛教无关,排除。
25.东晋孙绰(chuò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为,僧侣出家,弘法修道,是光宗耀祖,是无上之孝行。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由此可知
A.儒学的独尊地位逐渐丧失 B.儒家思想仍占据突出地位
C.儒释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D.佛、道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答案】B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不论是佛教宏扬佛法,还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教得道成仙,都离不开儒家的传统孝道,说明儒家思想仍占据突出地位,B项正确,排除A;材料与儒释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无关,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的正统地位仍然稳固,而不是受到挑战冲击,排除D。
26.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在一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中有时会刻意使其中部分字倾斜,使其似出非出又与主体形离神连。这一点,在王羲之、王献之的“再拜”二字中体现得较为典型。这反映出魏晋书法
A.整体性中蕴含变化的审美特征 B.追求儒释道融合的艺术境界
C.自觉适应动荡无序的社会状况 D.突出门阀士族优越的政治地位
【答案】A
【详解】
据“刻意使其中部分字倾斜”“使其似出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又与主体形离神连”及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通过其书法构图的改变而呈现出魏晋书法独特的美感,故A正确;题意没有体现儒释道的融合特点,故B排除;题意并未体现书法与社会秩序的关系,故C排除;题意没有体现士族地位,故D排除。
2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正确的是
选项 朝代 内容
A 两汉时期 ①《神农本草经》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禹贡地域图》④法显
B 隋唐时期 ①颜真卿②《千金方》③《胡旋舞》④玄奘取经
C 宋元时期 ①《女史箴图》②活字印刷术③《农书》④朱熹
D 明清时期 ①王阳明②《农政全书》③孔尚任④《授时历》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颜真卿是唐朝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的书法家,《千金方》是唐朝药王孙思邈的著作,胡旋舞是唐朝由西域传来的民间舞,玄奘取经是唐朝对外交往的产物,因此B正确;法显是魏晋时期的名僧,因此A错误;《女史箴图》是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因此C错误;《授时历》是元代郭守敬的著作,D排除。故选B。
28.有人认为,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有宽广、伟大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诗圣”是2-1-c-n-j-y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诗歌被后人称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史”,杜甫则有“诗圣”之美誉,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李白被后人称作“诗仙”,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但“诗圣”是杜甫,而不是白居易,C项错误;王维是盛唐山水诗派代表,但“诗圣”是杜甫,而不是王维,D项错误。
29.民国史家吕思勉认为我国“崇尚文词之风,亦至魏、晋而始盛,而其源则实自魏之三祖开之。”据此可知,源头启自下列哪一政权
A.曹魏 B.北魏 C.东魏 D.西魏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崇尚文词之风,亦至魏 ( http: / / www.21cnjy.com )、晋而始盛,而其源则实自魏之三祖开之”,并结合所学可知,魏之三祖指的是曹操、曹丕和曹睿,吕思勉认为我国崇尚文词之风源于魏之三祖,源头应启自曹魏政权,故A项正确;材料与北魏、东魏及西魏无关,故排除BCD项。
30.下表所示是儒、释、道三教的思想主张。由此可知,儒、释、道三教
教别 思想主张
儒教 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道教 杀人之众,应以丧礼处之
佛教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A.在本质上大同小异 B.在认知上具有共性
C.在教义上取长补短 D.在趋势上合归于儒
【答案】B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儒佛道三教都主张仁爱思想,说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三者在认知上具有共性,B正确;三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A排除;材料未涉及三者在教义上相互吸收,C排除;三教合一的产物是理学,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31.反佛思想背景: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
时间 人物 内容
南朝 无神论思想家____ 他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身神不灭的观点,提出____,对佛教进行抨击。
魏北周及唐朝等 统治者 几度灭佛,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唐中期 韩愈 提出____,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____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____
【答案】范缜 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 复兴儒学 天命论 统治地位
【详解】

32.文学艺术
项目 时间 成就
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 此时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以曹操父子为代表______东晋______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______等文学形式;
诗歌 唐朝 进入黄金时代,诗仙是______诗圣是______
书法 东汉 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 此时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书法家________世称书圣。
隋唐 融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_____的颜体和________柳体最为有名。
绘画 东晋 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作《___》《________》。
隋唐 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化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称为________
石窟 魏晋至南北朝时期 著名的石窟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建安文学 陶渊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 民歌 李白 杜甫 王羲之 颜真卿 柳公权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画圣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21cnjy.com
【详解】

33.科技
时期 朝代
魏晋南北朝 ________ 数学 祖冲之精确的算出圆周率,
________ 农书 贾思勰著述的________是________
________ 地理 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________》,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隋唐 ________ 桥 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________ 印刷 我国已经有了雕版印刷品。
唐朝 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________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唐朝 天文 天文学家僧一行测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
唐朝 医学 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完成《________》它全面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
唐高宗时编写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答案】南朝 北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 《齐民要术》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西晋 《禹贡地域图》 隋朝 唐朝 火箭 《千金方》 《唐本草》
【详解】

三、简答题
34.A、B、C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答案】A图片:草书;B图片:楷书;C图片:行书
【详解】
A图片中的书法笔画简约,线条流畅,勾连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是草书;B图书法体势劲媚,骨力遒劲,结构严谨,字体清秀,有"柳骨"之风,是楷书;C图片字体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行书。2·1·c·n·j·y
四、材料分析题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表现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惊人的调适性……佛教的自我调适性从入华之初就已开始。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译经家也便风云星宿、图谶运变,莫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佛教在改造自己宗教哲学、传教方式上的同时,也在政治理论上竭力迎合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呈现很强调适性的原因及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原因:佛教教义与中国本土文化有一定差异;佛教传播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抗拒。21*cnjy*com
表现:依附本土文化思潮;依附民间习俗,采取民众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迎合儒家的道德观念。
(2)影响:佛教日趋中国化,同时也促进了中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的多元化;挑战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也促使儒家文化吸取佛、道的精神,出现了“三教合归儒”的趋势。
【详解】

36.昭昭有唐
唐代贺知章曾在其《郊庙歌辞·禅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首乐章太和》中赞颂当时的唐朝为“昭昭有唐,天俾万国”意为“盛载大唐,君临天下,万邦来朝”,其繁荣程度可见一斑。
材料一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莲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橋。
——(唐)李白《哭晃卿衡》
注:晁卿原名阿倍仲麻吕,717年来华学习,并担任官职。770年病逝,埋骨唐土。与李白私交甚好。
材料二 朝臣仲满幕华不肯去,易姓名日朝衡。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
材精三:拂菻国在苫国(今叙利亚)西。隔山数千里,亦曰大秦。
——(唐)杜环《经行记》
材料四 如图为现藏于碑林博物馆的唐代碑刻《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头拓片,该碑由唐代景教徒伊斯建立。碑头上书“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字样,并刻有“十字莲花”纹饰。【出处:21教育名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帝都是当时的哪座城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你认为晁衡是什么身份?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这一身份的人为日本的哪场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21*cnjy*com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材料中所说的“大秦或拂菻”是哪个国家?景教是哪个世界性宗教?请分别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4)结合上述材料,试分析在文明交流中唐朝为何可以做到贺知章所说的“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答案】(1)长安理由:晁衡来自日本,且在唐朝居住多年并担任官职,唐朝时日本为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2)身份:遣唐使或留学生大量派遣遣唐使和留学生来华,晁衡的经历与之符合。改革:大化改新。
(3)国家: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理由:地理位置在叙利亚以西,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与唐朝同时存在。(回答中国史籍中将罗马帝国称为“大秦”也可得分)宗教:基督教理由: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境内(或基督教是罗马帝国国教),碑刻上有十字架图案,是基督教的象征。
(4)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优越;开放包容;丝路畅通。
【详解】
(1)帝都和理由:根据材料一中《哭 ( http: / / www.21cnjy.com )晁卿衡》的作者为唐代李白,结合诗文、注解和所学知识可知,晁衡来自日本,在唐朝居住并担任官职,唐朝时日本为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所以帝都为唐朝都城长安,回答时先说明城市名称,再将分析过程表达出来即可。
(2)身份:根据材料二中“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臣仲满……易姓名日朝(晁)衡”和材料一的注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晁衡身份为遣唐使或留学生;理由是唐朝时日本曾大量派遣遣唐使和留学生来华,晁衡的经历与之符合。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遣唐使和留学生为日本的大化改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3)国家:根据材料三中“拂菻国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苫国(今叙利亚)西”,材料四中“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大秦或拂菻”指的是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理由:根据“大秦或拂菻”的地理位置在叙利亚以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地区与唐朝同时存在的帝国为东罗马帝国,且中国史籍中将罗马帝国称为“大秦”。宗教和理由:根据材料三中“(唐代碑刻《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由唐代景教徒伊斯建立。碑头上书‘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字样,并刻有‘十字莲花’纹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境内产生了基督教(或基督教是罗马帝国国教),碑刻上有十字架图案,是基督教的象征,确定宗教名称为基督教后,将分析过程当作理由加以说明。
(4)原因:结合上述四则材料及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力、经济、文化、政策和交通等方面分析可知,“昭昭有唐,天俾万国”的主要原因有,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优越,开放包容,丝路畅通。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
材料二 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中,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并简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
【答案】(1)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作用:①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②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了办事效率。
(2)表现:①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②民族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发展③社会风气比较开放④文化生活丰富多彩.⑤文学艺术的多彩与繁荣⑥对外交往活跃,长安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⑦唐朝对世界影响很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原因:①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②实行开明的民族、外交和文化政策③统治者的博大胸怀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详解】
(1)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结合所学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进行作答即可,即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作用结合所学可知,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了办事效率。
(2)表现:根据“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象”得出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根据“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得出民族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发展;根据“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得出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根据“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得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学艺术的多彩与繁荣;根据“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得出对外交往活跃,长安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对世界影响很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开明的民族、外交和文化政策,统治者的博大胸怀和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3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査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结合史实说明“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技呈现巅峰状态的主要原因。
【答案】(1)思想:道教、佛教盛行。
绘画: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或《女史箴图》)。
书法:王羲之的行书(或《兰亭序》)。
(答到儒学面临挑战、书法发展到自觉阶段、文人画兴起等都可酌情给分)
(2)原因:经济繁荣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中央集权加强,统治者重文轻武;科举制度、教育发展;国内外交流频繁。
【详解】
(1)思想:根据所学,可从魏晋时期道教、佛教盛行所产生的影响角度进行概括。绘画方面则可举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书法有王羲之的行书。
(2)原因:结合所学可从经济、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外交流等方面概括。具体如经济繁荣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中央集权加强,统治者重文轻武;科举制度、教育发展;国内外交流频繁。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派空前的宽容和摄取,呼唤来一个丰富浓烈的艺术世界。英国学者韦尔斯描述道:在整个第7、8、9世纪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许许多多中国人生活在治理有序的、优美的、和谐的环境中。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 指南针的使用推动了美洲的发现,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21·cn·jy·com
——摘编自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文化高度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文明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答案】(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科举制的推动;开明文化政策(兼收并蓄)。
(2)唐文化远播亚欧,形成了以唐为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的东亚文化圈;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外传,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火药传入欧洲,使封建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为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详解】
(1)根据“第7、8、9世纪中,中国是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可得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根据所学可得出经济繁荣、科举制的推动;根据“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可得出开明文化政策。
(2)根据“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可得出唐文化远播亚欧,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根据“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 指南针的使用推动了美洲的发现,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可具体回答四大发明的影响。
40.唐朝国力强盛,制度先进,文化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采用委员制。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相比,唐代宰相制度的创新之处及其作用。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
【答案】(1)创新之处:设立三省六部制,分割宰相权力。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2)示例信息:唐朝文化深受异域文化影响。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疆域辽阔,统治者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加之丝绸之路便利交通条件,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受西域文化及周边外来文化影响较深。其他示例:唐朝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包容。
【详解】
(1)从材料中的“汉宰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等信息可以看出,唐代设立三省六部制,分割宰相权力。其作用应当联系所学并根据材料中的“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等信息,从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等方面来回答。
(2)从图示信息及文字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外来乐”“来自西域游侠民族的一种舞蹈”可以看出,唐朝文化深受异域文化影响。然后联系所学从唐朝统一强盛、统治者奉行开明开放的政策、丝绸之路的影响、中外交往频繁等方面来说明唐朝文化受西域文化和周边外来文化影响的原因。这是从唐朝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角度做出的说明,还可以根据材料信息从唐朝文化特点的角度,如确定“唐朝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然后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进行说明和阐述。
41.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它绚烂至极,是当仁不让的世界中心,是中国人最充满自信的朝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 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 等)。
——(宋)欧阳修《新唐书 百官志》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 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 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 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初期三省的职责和特点,分析唐初实行这一制度的意图。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答案】(1)职责:中书省(草拟) ( http: / / www.21cnjy.com )、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特点:相互合作;相互牵制。 意图: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效率;巩固唐王朝统治。
(2)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3)特点:多元性(兼收并蓄)。 原因: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详解】
(1)职责:结合所学知识,中书省负责草拟、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特点: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合作;三省长官都为宰相,彼此牵制。
意图: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提高决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正确性和效率;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使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巩固了唐王朝统治。
(2)选官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西汉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根据材料“能应试者,有司虽 ( http: / / www.21cnjy.com )欲徇私举之而不得”可知,科举制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根据材料“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可以得出,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扩大了官员的来源;结合所学知识,科举考试,通过考试成绩选拔官吏,因此有利于提高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3)特点:根据材料“唐代儒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 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 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 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可以推断出,唐朝思想文化的多元性(兼收并蓄)特点。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实行开放政策;同时唐朝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发展、思想活跃、对外交往频繁等。
42.以下三幅图是中国古代三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时期(西汉、唐朝、明朝)的对外交往图。汉代外交以“博望”“定远”作为成功的主要标志。唐代国威强盛,却没有大规模的远行出使记录,有所谓“万国朝未央(宫)”的形势。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布国威于四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提取三个历史时期有关对外交往的特点,并归纳上述对外交往局面形成的共同因素。
【答案】汉朝特点: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丝绸之路,远到西亚和欧洲大秦;既有政治,也有经济文化交流,以官方交往为主(使节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唐朝特点:海陆并举;对外交往范 ( http: / / www.21cnjy.com )围大大扩大;双向交流(以外国向中国学习为主,但同时外国经济、文化也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交往形式多样(使节往来、派遣留学生、技术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等)
明朝特点: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以政治目的为主(若答出由开放到闭关锁国亦可给分)
共同因素: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经济:经济发达,国力强盛
文化:科技文化领先世界政策:国家实行开放的政策
交通:丝绸之路开通,交通发达
【详解】
汉朝特点:根据汉代丝绸之路可以看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代的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根据丝绸之路的路线可知,通过丝绸之路,远到西亚和欧洲大秦;根据丝绸之路上的交往形式以及群体可知,既有政治,也有经济文化交流,以官方交往为主(使节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特点:根据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并存可知,唐代海陆并举;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范围可知,对外交往范围大大扩大;从文化交流的方向看,唐代的文化呈现双向交流特征,其中以外国向中国学习为主,但同时外国经济、文化也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交往的形式看出,唐代的交往形式多样,有使节往来、派遣留学生、技术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等。明朝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看,以政治目的为主。21教育网
共同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汉、唐、明三朝在政治方面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在经济方面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在文化方面科技文化领先世界;在对外政策方面,汉唐国家实行开放的政策,而明初同样实行相对开放的国家政策;在交通方面,三朝丝绸之路开通,交通发达。
43.大唐王朝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物。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足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盘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唐代乐舞发达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货物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
(2)原因:统治者重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内外文化交流频繁。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唐朝以来海上丝绸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知,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根据材料“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物”可知,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货物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贸易范围较广。21·世纪*教育网
(2)原因:根据材料“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专管乐舞”“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可知,统治者重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经济繁荣;根据材料’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盘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可知,国内外文化交流频繁。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
材料二: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者,莫不欲去之。……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
(1)材料一中,“火于秦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
【答案】(1)事件(现象):儒家在秦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原因: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佛、道两家吸收儒学,也讲“仁义道德”。
(2)欧阳修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大有危害,儒学远胜于佛学;只要光大儒学,最终能够战胜佛教。
【详解】
(1)事件(现象):根据“火于秦”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出是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根据“黄老于汉”得出是汉初黄老之学流行;根据“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可得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原因:结合所学可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佛、道两家吸收儒学,也讲“仁义道德”等角度概括。
(2)根据“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得出欧阳修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大有危害,儒学远胜于佛学;根据“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得出只要光大儒学,最终能够战胜佛教。
4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答案】(1)特点:①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②贸易范围较广;③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
(2)原因:①统治者重视(或开放包容的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政策);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③经济繁荣;④中外间文化经济交流;⑤地理环境影响;⑥航海技术的进步。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中“海上丝绸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知,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根据“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可知,贸易范围较广,且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
(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经济、外交、地理、技术和社会等方面分析可知,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主要有,统治者重视(或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中外间文化经济交流,地理环境影响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拜占廷帝国、朝鲜和西伯利亚,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二 鉴真.应日本圣 ( http: / / www.21cnjy.com )武天皇的约请东渡日本,经过六次努力,历尽艰险,“频经炎热”,双目失明,终于在754年(天宝十三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时已年近七旬。鉴真把律宗传到日本,同时还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传授给他们。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及其弟子创建的,它对日本建筑艺术有重要影响。该寺至今还收藏着鉴真和尚的坐像,这是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纪念物。鉴真精通医学,尤精本草,他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各种药物,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隋、唐是继西晋灭亡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后南北长期分裂又重新走向统一的两个王朝。经过隋的短暂统治,唐朝建立起更为稳固和广阔的统一国家。不管在政治、经济、文化哪一方面,唐朝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致使中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所以,唐王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的世界上,唐王朝是先进的、强大的、文化高度发展的国家。在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曾经发挥过先导作用、楷模作用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牛致功《隋唐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1)材料一壁画属于哪一类别的史料?根据材料一图文内容,你能获取哪些关于对外交往方面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崇高国际地位形成的历史前提。
【答案】(1)实物(史料)。历史信息:唐朝对外交流范围广;实行开放的对外交往政策。
(2)影响:促进了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促进了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的发展;促进了日本医药学的发展;增进了日本对中国文化(唐文化)的了解和向往。
(3)前提: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稳定;民族交融,心态开放,活力旺盛;政治经济制度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经济文化具有领先世界的水平。
【详解】
第(1)问,壁画是实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物史料。据材料可知该壁画中使节可能来自拜占廷帝国、朝鲜、西伯利亚,说明唐朝对外交流范围广,实行开放的对外交往的政策。
第(2)问,根据材料二关键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息“鉴真把律宗传到日本同时还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传授给他们”“中日文化交流”“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等归纳概括回答。
第(3)问,由材料三“隋、唐是继西晋 ( http: / / www.21cnjy.com )灭亡以后南北长期分裂又重新走向统一的两个王朝。经过隋的短暂统治,唐朝建立起更为稳固和广阔的统一国家”可知,唐朝国家统-,疆域辽阔,社会稳定。由材料三“不管在政治、经济、文化哪一方面,唐朝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致使中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民族交融,心态开放,活力旺盛;政治经济制度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经济文化具有领先世界的水平。
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冷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 九品中正制,本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
——钱穆《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二中,639-754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3)材料三中九品中正制是什么时期创立的?依据材料三指出后来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
【答案】(1)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诗史。
(2)开元盛世时期国家呈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小邑犹藏万家室”。连续增长。
(3)时期:曹魏。标准:门第。意义:人才选拔更加公平、公正;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详解】
(1)时代:根据材料一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忆昔开元全盛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称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2)现实:根据材料一中“忆昔开元全盛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可知,其反映了开元盛世时期国家呈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趋势:根据材料二中对唐太宗、唐玄宗时期户数的统计可知,当时户数呈现出连续增长趋势。对应:通过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及其相关问题可知,材料二中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小邑犹藏万家室”。
(3)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九品中正制创立于曹魏时期。标准:根据材料三中“拥护门第”“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可知,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门第。意义:根据材料三中“自由竞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才选拔更加公平、公正;根据“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可知,扩大了统治基础;根据“参加中央之考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五、论述题
4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风骚”是先秦时期两部诗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经》《楚辞》的简称,经过后人的阐释,它们代表了中国文学的两大传统。“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要求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关注国计民生,关注民情风俗,肩负起政治伦理的重大使命。“骚”指的是《楚辞》中的《离骚》,后人更多地关注它浪漫无羁的艺术想象和瑰丽丰富的辞采,关注它无与伦比的艺术美。如果用“文质”这一对概念来概括“风骚”的风格,那么“风”代表了“质”,而“骚”则代表了“文”。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的文学其实是沿着楚骚的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走下来的。到了唐代,以初唐四杰和陈子昂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对六朝以来偏爱声律、辞采、对偶、用典等艺术形式美的诗风深为不满。实际上,唐人并没有完全抛弃楚骚传统,而是将“风”“骚”两大传统融汇在一起。
——据陈桐生《大视野下的文学研究——读<风骚诗脉与唐诗精神>》等
运用所学中国古代文学相关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肯定、质疑和修改均可),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
示例:
观点:唐代的诗歌在批判中实现了中国文学的两大传统的融汇。
说明:诗歌创作在唐代进入黄金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等诗人在批判诗歌创作形式化倾向的基础上,重新让诗歌创作回归现实,拓宽了诗歌的题材。李白、杜甫等人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水平,李白的诗充满了浪漫无羁的艺术想象和瑰丽丰富的辞采,将艺术美演绎到极致;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歌则更多地关注国计民生、民情风俗,揭露人民的疾苦,对当政者有劝谏意味。他们的诗歌既体现了对唐代盛世局面的礼赞和对民生疾苦的悲悯,也极具韵律上的形式美,体现了“风”“骚”两大传统的融汇。
【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根据材料“唐人并没有完全抛弃楚骚传统,而是将‘风’‘骚’两大传统融汇在一起”可提炼出论点是唐代的诗歌在批判中实现了中国文学的两大传统的融汇。关于阐释需要准确理解“风、骚”所代表的文学含义,然后结合唐朝是诗人的文学成就及特征进行作答即可。【来源:21cnj*y.co*m】
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艺术不仅达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发展高峰,而且也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发达、最辉煌的艺术之一。在书法方面,唐代的书法艺术是国粹,它对不少国家,尤其对朝鲜半岛、日本的书法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朝鲜半岛和日本正是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下才有了本国的文字。……在绘画方面,唐代的绘画艺术影响到了西域诸国、日本、朝鲜半岛、大食、波斯、希腊、罗马等国。唐代的画工樊淑、刘泚作为战俘流入大食,他们也把唐代的绘画技艺传播到了大食;吴道子、周昉等唐代画家的作品也传入新罗,并对新罗的绘画艺术产生了影响。
——摘编自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
(1)日本是当时与唐朝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典型代表国家,请举一个历史事件说明。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答案】(1)鉴真东渡。在日本传播中国的佛经、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2)观点:唐代艺术不仅是中国古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艺术史的发展高峰,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辉煌的艺术之一。论述:在书法方面,唐代的书法艺术是国粹,朝鲜半岛和日本正是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下才有了本国的文字。在绘画方面,唐代的绘画艺术影响到了西域诸国、日本、朝鲜半岛、大食、波斯、希腊、罗马等国。结论:唐代艺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辉煌的艺术之一。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中国的佛经、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2)此问相对开放,可根据材料“唐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艺术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发展高峰,而且也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发达、最辉煌的艺术之一。”提炼主题:唐代艺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辉煌的艺术之一。再从书法、绘画等方面予以论述:在书法方面,唐代的书法艺术是国粹,朝鲜半岛和日本正是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下才有了本国的文字。在绘画方面,唐代的绘画艺术影响到了西域诸国、日本、朝鲜半岛、大食、波斯、希腊、罗马等国。最后小结:因此,唐代艺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辉煌的艺术之一。
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 ( http: / / www.21cnjy.com )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抓 ( http: / / www.21cnjy.com )住的就是主要问题,忽略次要问题,所以把我的主线就是对比两者的主要共同点,得出来就是中国文化与对外交往。可围绕着中国文化的贡献,或者中国与外国的往来。只要符合材料所叙述的基本内容,符合基本含义即可。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与交流;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5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文明是否兼收并蓄,有如下评价:
“唐代的社会和文化吸收此前数百年间的历史遗产,能够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
——(《ThePerspectivesOntheTang》A.Wright.D.Twichetted1973YaLe)
“尽管在宗教、艺术、器物等方面,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等文明,对于唐代的习俗、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唐代的官职、兵制、刑法、赋役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
——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与晚清的中外文化交流》
“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是要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开放趋势与保守倾向并存。”
——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唐代史知识,围绕“开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保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评分标准: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围绕主题阐述即可。
示例一:
论题:唐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多元
阐述: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思想)唐朝风气开放,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习俗、生活、宗教、器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外交流频繁,吸收了印度、中亚、西亚的宗教、艺术,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示例二:
论题:唐朝文化是保守的
阐述:唐代的官职(科举制)、兵制、刑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律》)、土地和赋役(均田制、租庸调制)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政治制度、伦理文化都没有发生改变。
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示例三:唐朝文化开放趋势与保守倾向并存(略)
【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围绕“开放”与“保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如唐代文化开放多元,或唐代文化是保守的;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必须史论结合,如果选择“开放”,从民族交流、中外交流角度组织答案;如果选择“保守”,则从继承前朝的角度回答。
点睛;本题要求学生自主命题,考查层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高。解题的关键,首先要认真审题,尤其是设问括号中的内容;其次围绕“开放”与“保守”自行拟定具体的论题,选择开放或保守都行,关键是选择自己容易答的论题;再次论述时要充分运用材料信息,然后结合所学,一定要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